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泉古鎮的背影

羅泉古鎮的背影

我和夫人駕車從自貢開向內江資中的羅泉古鎮時,一段近十里長的破爛山路讓人疲憊不堪,灰沙揚得很高,窗外模糊不清,幸好川中的樹林連成大片秀色,多少減去旅途的不快。當車開進鎮上時,似乎明朗了幾許,房屋多建築於明朝末年,間或也有清代和民國年間的建築相伴而立,但總是很蒼老的樣子了。

羅泉古鎮順河而建,布局呈飛龍狀,謂之「龍鎮」。我查了史料,羅泉古鎮的興起與採鹽業密不可分,據《鹽法志》記載:「資州羅泉井,古廠也,創於秦。」可見,羅泉古鎮的歷史非常久遠,而川人幾千年桌上的香噴噴的各色菜肴,一直以來與這片土地挖掘出的鹽井密不可分。

我是個對歷史喜歡刨根問底的人,何謂羅泉?在與街邊老人的擺談中得知,三國時,蜀丞相孔明南征曾紮營在羅泉鎮營盤山,他派兵在珠溪河畔挖井取水,後泉水湧出,孔明飲後靈性一動,命名此井為「籮泉井」,後幾經變動這口井便直呼為「羅泉」了。古鎮距今有數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築尚存,這些錯落有致的穿斗式木結構房屋反映了羅泉古鎮的歷史變遷,其中以「鹽神廟」為世之珍罕,此廟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廟內供奉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很有趣味。整座「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擋住風雨侵襲。再觀賞它古建築上飛起的翹角和門前木刻石雕,一一顯露出古鎮工匠的精湛建築藝術:一塊樓牌、一方門匾、一扇窗花,一個吊瓜、一個斜撐俱是栩栩如生,將古鎮的大美呈現到極致。

老人告訴我,羅泉鎮是一條由青石鋪成的巷道,長約5里許。在清朝末年,小小的鎮上商賈繁華,驚為都市,一時竟至鼎盛。史書講此時的羅泉古鎮上分布飯鋪、面鋪、戲樓、茶館、賭場和妓院,極其昌盛,古鎮周圍建有九宮十八廟,以壯其榮。與它一步之遙的珠溪河兩岸十五華里之內,密布著1000多口鹽井和50多家鹽灶房,遙想那時節,舟楫穿梭,馬嘶驢鳴,豈不興旺焉。

我們去的那一天,但見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穿過樓台來到空曠的廟前廣場,四周的耳樓、側房、走廊經過歲月的沖刷已失去昔日的喧囂,透過大殿的天井,尚能清晰看見藍天上朵朵白雲飄過,房檐上的野草搖曳在風中,像在述說著古鎮遠去的青蔥歲月。

儘管如此,因此我們不能小看了羅泉鎮,這裡有處遺址令我嚮往:1911年發生的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軍一舉推翻了統治中國達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這歷史專折的重要關頭,「辛亥革命」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吳玉章是四川自貢榮縣人,當時在成都任教的好友龍鳴劍是他的同鄉,龍鳴劍受吳玉章革命思想影響,對清政府把開辦川漢、粵漢鐵路權出賣給帝國主義的行為甚為痛心疾首,龍鳴劍登高一呼,挺身站在保路運動的前列,而為鄉人注目。龍鳴劍從成都回榮縣老家,常順路到羅泉鎮當時任團防局團總的鐘岳靈家小住,鍾岳靈是龍鳴劍的學生,他身為清朝官員而思想進步,在龍鳴劍影響下,秘密加入到保路運動的行列中來。保路運動預備會在羅泉古鎮胡范渠書樓召開,商定於陰曆七月底或前後幾天起義。當年深秋,川督趙爾豐在成都屠殺和平請願民眾,資中人張益山等立即率眾起事,增援圍攻成都的民軍。正如孫中山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推遲一年半載的」。這個羅泉井會議,為漫漫的封建帝制長夜敲響了喪鐘。岳定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雅安鄉村振興怎麼搞?市長說要做好「茶文化+」
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開啟 封面新聞記者現場直擊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