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一生都想著為中國收復領土,死前連喊三句:殺賊、殺賊、殺賊

此人一生都想著為中國收復領土,死前連喊三句:殺賊、殺賊、殺賊

提起辛棄疾,大家想到的是他豪放大氣的詞,他的詞素有「詞中之龍」之稱。並且,他和著名的大詩人蘇軾被世人合稱「蘇辛」,與婉約派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我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同時,辛棄疾還是南宋時期有名的抗金將領。辛棄疾雖然出生在金國,但是,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人,少年時期的辛棄疾就「抗金歸宋」,曾經,被南宋朝廷封為江西安撫使等職務。

紹興三十二年,在一個寒風凜冽呼嘯的清晨,辛棄疾率領五十名騎士來到了濟州金國領軍的大營外,辛棄疾下馬向守門士兵喊道:「你們快去通報張安國將軍,就說他的老朋友辛棄疾來看望他來了,請他快快出來說話!」

在一年前,金國的海陵王完顏亮率領精兵大舉侵犯南宋領地,沒想到的是,本來志得意滿的完顏亮卻被南宋著名將領虞允文率軍打的倉皇而逃,敗退揚州,到最後,還窩囊的死在自己部下的屠刀之下。辛棄疾聞此消息後,迅速在當地組織起一支約兩千人的隊伍,投奔到當時已有二十五萬人的起義大軍之中,巧合的是,這支起義軍的領袖也是一位濟南人,名叫耿京。

耿京非常欣賞辛棄疾的人品以及才幹,將他任命為起義軍的節度掌書記,負責整個起義軍的文書工作,就連耿京自己的帥印也交給他來保管。

而此時,金朝皇帝完顏雍已經穩定了北方的局勢,佔據了南宋的半壁江山。辛棄疾作為節度掌書記向主帥建議「決策南向」,歸降南宋一起抗擊金國。耿京也採納了辛棄疾的提議,並派出了手下賈瑞、辛棄疾作為使者,渡長江歸降宋朝。

但是,在起義軍內部也發生了一些變故。

當時,完顏雍發布了「寬赦詔書」以收買人心。於是,許多起義軍紛紛下山投奔金國,一時間起義軍內部軍心不穩。而耿京的手下張安國更是受到金朝皇帝的賞賜,夥同另一位大將邵進,趁耿京不備殺掉了他,將耿京的頭顱獻給了金朝,張安國則被金朝封為了濟州知府。

昔日主帥被奸人所害,辛棄疾得知後悲傷的無以復加,邀請了昔日同為耿京舊部的五十位義士,決心為耿京報仇!

在辛棄疾、王世隆、馬全福的帶領之下,五十名義士策馬疾馳,直奔濟州,憑著一腔熱血,在只有五十人的情況下,闖進了有著五萬人的金兵大營。之後,辛棄疾他們將張安國綁了起來,又勸說跟著張安國一起投靠金營的老部下起義,回歸南宋。

經過辛棄疾的遊說,當場就有萬名將士跟著辛棄疾一起回歸。之後,辛棄疾對這支隊伍進行了簡單的整編之後,就押著叛徒一路南下,馬不停歇的回到了杭州,將張安國獻給了宋朝。經過審問,張安國很快就被押解到杭州街頭斬首,隨即人頭落地。

辛棄疾雖然頻立戰功,但是,當時南宋的政治集團把控在統治階層的手中,這就造成了權力的壟斷。很多權貴都有著極強的排外主義,他們雖然稱辛棄疾帶領的這批人為「歸正人」,但是,對於他們的處理方式就是不予重用,將他們視為異己分子。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在辛棄疾著名的詞曲《永遇樂》中:「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就是對抒發自己政治遭遇時的感慨。

甚至,在在辛棄疾的詞中,如:

——《賀新郎》

「將軍百戰身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賀新郎》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

南共北,正分裂」

——《蘭陵王》

「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

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

從這些詩詞我們可以看出,其內容都是激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聲,如「天風海雨」,以極強烈的力度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開禧三年,南宋北伐失敗,對朝廷失望之極的辛棄疾也因此而病倒於床榻之上。同年九月初十,這位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著名將領辛棄疾予其隱居的草堂之中與世長辭,享年68歲。據當地縣誌記載,他彌留之際,從病床之上支撐起疲憊的身子,向天疾呼:「殺賊!殺賊!殺賊!」隨即,咽氣而去。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南宋昔日榮光為終身志向,可惜,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因為一個可笑的原因,使他備受同僚排擠,一生不受重用壯志難酬。

然而,他的愛國信念卻沒有動搖,辛棄疾將他對國家的熱愛,對國家的憂慮全都寫在了他的詞曲之中。

參考資料:

『《全宋詩》、《中國通史》、《宋史·卷四百一·列傳第一百六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為什麼叫天龍八部?其實跟印度有關
此人給了一個民族的自信,當他耀武揚威那一刻,中國人都為之歡騰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