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為什麼要把稱帝的事交給自己兒子去做?

曹操為什麼要把稱帝的事交給自己兒子去做?

自董卓篡漢、把持朝綱以來,漢室江山、劉姓天下早已經名存實亡,但影響力尤在。曹操作為當時的最有影響的軍事家有著非凡的政治遠觀,自己該不該稱帝,我想心中早已有了思慮……

其一、身在曹營心向漢—還有許多人都是這種態度,尤其是荀彧,一個常伴自己多年大小事都徵求意見的頂級謀士,擁護漢室的代表,與其說想得到他的支持,不如說是懼怕他的反對。如果貿然稱帝,豈不把自己推向風口浪尖,使自己政治上陷入被動,而且強大的曹氏集團也有可能分崩離析,多年的心血頃刻間化為烏有。

其二、新三國裡面司馬懿說得好:曹操沒稱帝,但是他有能力把控整個朝廷,不做皇帝,卻勝似皇帝。而曹丕沒有那個能力,所以曹丕只能稱帝才能繼續把控朝政

其三、不稱帝對他也有好處,留下漢獻帝,他就能打著天子的旗號,在都許之後不久就就輕而易舉地收復了豫州,使關中諸將望風而降;他則利用漢獻帝之名,實現和平的征服,讓大小諸侯掩耳盜鈴,「名正言順」地代表獻帝。劉琮投降、張昭一派勸孫權投降,也是為了以此做擋箭牌。這也正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其四、時機尚未成熟。一旦稱帝,就會遭受內外夾攻,外落孫劉口實而組盟;內受士族眾矢之。特別是士族,那時正時士族政治, 曹操乃宦官之後,所以當時大的士族是看不起他的。而且當時的士族大都支持漢朝,如孔融等,而曹操雖籠絡人才但是對反對他統治的士族是採取消滅的政策。曹操不稱帝正是因為得不到士族的支持。在得不到士族支持的情況下貿然稱帝,會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所以曹操把稱帝的步驟留給了曹丕。

其五、身體之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歲,年紀大了,估計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這也可能是他不願稱帝的一個原因。 總之,曹操不當皇帝,是從策略上全面權衡得失後所作出的決定,是一種周密而明智的謀慮。應該說他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高超政治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王談歷史百科 的精彩文章:

如果袁紹戰勝曹操,後來的漢末歷史會如何演變,還會有「三國」嗎?
為什麼秦叔寶和程咬金沒有配享宋七十二將武廟?

TAG:小王談歷史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