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迷戀大岩垌的美貌-種好以後就會愛上它

迷戀大岩垌的美貌-種好以後就會愛上它

大岩垌是一種球根花卉,其實遠看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近看,您會發現這種花特別耐看,粗粗的葉片帶有少許的毛絨,花兒開起來不像月季或是蘭花那麼嬌嫩,卻也異常驚艷,吸引人的眼球,而且給人感覺這種花很皮實,那麼自然,那麼健康向上。

生長環境大岩垌是球根花卉,一般比較喜歡涼爽濕潤的環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18-25度,最高能耐35度高溫,但是耐寒能力不是很強,冬季需要搬到室內養護。

種植時間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8月至11月上旬持續開花,是國慶用花的理想品種。其花色艷麗、花期長。 夏季正式大岩桐的開花季節,這一點就把很多耐不了熱的花卉比下去了。上盆時間一般種子播種的小苗可以在5-6月左右上盆,這時的氣溫是最適合大岩垌生長的。

施肥要領上盆後的大岩垌生長速度比較快,根系長得也比較多,所以要適當施肥,每周最好使用 含氮150ppm的20-10-20水溶性肥料。 施用一段時間後視植株長勢情況可適當增加或降低液肥濃度。盆土濕度大岩桐根系屬細弱型,在生長的前期要保持基質一定的乾燥度,不能經常太濕,以促進根系的健康發育。

在根系欠發達時,如已到施肥時間,但基質仍較濕,可推遲1~2天施肥。 日常澆水要控制在上午10點之前,大岩桐葉片密被絨毛,能吸附較多水分,極易感染病菌和被中午太陽灼傷。從根系的生長情況可以判斷澆水是否得當。

正常情況下,新根長出基質碰到盆壁後會沿基質外圍筆直向下生長,基質外圍的上下部位都有類似根系,細根網狀盤繞,並且是白色的。如果基質外圍底部根系很多,上部較少,說明日常澆水偏少,根系朝底部有水的基質生長;如果基質外圍上部的根系很旺盛,底部稀少,說明日常澆水偏多,底部因水分多而空氣不足,抑制了根系的生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深美女初養花 的精彩文章:

春季多肉滿盆,爆盆攻略,錯過不再來
漲知識,室內裝扮新寵-多肉集合

TAG:資深美女初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