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孝昭上官皇后:怎麼擁立了孝宣帝,宣帝即位,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孝昭上官皇后:怎麼擁立了孝宣帝,宣帝即位,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孝昭上官皇后,他的祖父是上官桀,是隴西上都人。上官桀年輕時為羽林期門郎,曾隨從武帝上甘泉,此時正好天刮大風,車駕無法行走,於是就把車蓋解下來交給上官桀。上官桀拿著車蓋,雖然刮著大風,但始終沒有離開車駕。下雨時,就用車蓋遮著武帝,武帝感到他的材力很特殊,於是就升他為未央廄令。武帝曾身體不適,等到好了之後,讓上官桀呈獻上馬匹,結果很多馬養得很瘦,武帝十分生氣地說:「你是不想讓我再看到這些馬匹了嗎?

想降低他的職位,上官桀邊磕頭邊說:「我聽說聖體不安,日日夜夜擔心害怕,心思確實沒放在馬身上。」還沒說完就淚流滿面。武帝認為他很忠誠,因此就更加親近他,任命他為侍中,不久又提拔為太僕。武帝身體得病,任命霍光為大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都給他們下了遺詔讓他們輔佐少主。又因為上官桀從前曾在捕殺反叛者莽通時有功,所以又封他為安陽侯。當初,上官的兒子上官安娶霍光的女兒為妻,結為婚姻親家。霍光每次出去休假時,上官桀經常代替霍光裁決政事。昭帝剛即位時,才八歲,昭帝的大姐鄂邑蓋長公主居住在宮中,侍奉撫養皇帝。蓋主私下親近她的門客河間丁外人。昭帝和大將軍聽說之後,並沒有斷絕蓋公主的歡樂,反而下詔讓丁外人侍奉長主。長主接納了周陽氏的女兒,打算配帝為妻。

當時上官安有個女兒,也就是霍光的外孫女,上官安想通過霍光送入宮內。霍光認為她還年幼,所以沒有聽從上官安的意見。上官安平素和丁外人關係很好於是他就勸丁外人說:「聽說長公主要接納一個女子,我的女兒容貌端正,真能通過長公主在這時接納入宮為後,又因我父子兩都在朝廷任職,又有宮中皇后的重要關係,此事成功全在於足下。漢王朝有列侯娶公主為妻的貫例,足下還擔憂什麼不被封為列侯呢?」丁外人聽說後感到很高興,把此事告訴了長公主。長公主也認為上官安說的正確,於是下詔召納上官安的女兒入宮為仔,上官安任騎都尉。

一個多月以後,上官安的女兒就被立為皇后,當時年僅六歲。上官安因為是皇后的父親被封為桑樂侯,封有一千五百戶食邑,後來又升為車騎將軍,他一天天驕奢淫逸起來。他常在殿中接受賞賜,出來時就對賓客們說:「和我的女婿一起飲酒,真是太高興了。」別人看到他的服飾穿戴後他就讓人拿回去,常想自己把東西都燒掉。上官安喝醉酒後就裸著身子在宮內行走,和他的後母以及他父親的妾、侍御等人淫亂。他的兒子得病去世,他仰頭罵天。上官安曾多次守著大將軍霍光為丁外人請求封侯,等到上官桀想不按德才給丁外人封官受祿時,霍光堅持正義,不聽從他們。

上官桀妻子的父親被趙充國寵幸,任為太醫監。他擅自進入殿中,被逮捕入獄,當處以死刑。快到十月底時,蓋長公主為趙充國交納了二十匹馬來贖罪,才得以減死論處。於是上官桀、上官安父子非常怨恨霍光而感恩戴德蓋長公主。他們得知燕王旦是皇帝的哥哥,沒有立為皇帝,也很怨恨。上官桀、上官安即記下霍光的過失給燕王旦,讓他上書告發霍光,同時也請他為丁外人請求封侯。燕王旦看了很高興,於是就上書說:「子路為他姐姐服孝,一周年以後還不脫孝服孔子認為他這樣做是不合禮制的,子路說:「由不幸成為孤寡兄弟所以不忍心除去孝服。

所以說「看到他的過失就可以知道他的仁愛。現在我和陛下只有長公主一個姐姐,陛下親自讓丁外人去侍奉她,外人應當封有爵號。」書奏上去以後,昭帝詢問霍光,霍光堅決不答應。等到他們告發霍光的罪過時,昭帝就懷疑他們,於是更加親近霍光而疏遠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桀、上官安越來越怨恨霍光,於是就想結黨謀殺霍光,再誘騙燕王旦來把他殺掉,因此廢掉昭帝而立上官桀為帝。有人間:「皇后該怎麼辦呢?」上官安說:『麋狗都趕跑了,那能顧得上兔呢?暫且以皇后為尊,一旦人主意有所變,雖然想為家人打算也不可得,這是百世大業的關鍵時刻。」後來,事情敗露,燕王旦、蓋長公主都自殺身亡。這些事都記載在《霍光傳》中。

上官桀、上官安的宗族被誅滅以後,因為皇后的年齡小也沒有參與他們的密謀,又因為她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也沒有被廢掉。皇后的母親以前已經去世,安葬在茂陵城的東面,追尊為敬夫人,設置了園邑二百家,按規定由長丞奉守。皇后親自派了一些自己的奴婢去奉守上官桀、上官安的墳墓。霍光想讓皇后特受寵幸,生個兒子。昭帝當時身體欠安,左右大臣及御醫都迎合霍光的心意,都說應當禁止人進入宮內,即使是宮人使令都不得通行,周圍設了不少看護人員,因此皇后的宮殿沒有人能進入。皇后立十年以後昭帝去世,皇后當時有十四、五歲。昌邑王賀被召來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後來霍光和皇太后一起廢掉了昌邑王賀,擁立了孝宣帝。宣帝即位,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她被立為皇后共四十七年,五十二歲時,即建昭二年去世,和昭帝合葬在平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梵谷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梵谷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