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東侃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高興的意思還是悲傷的意思?

向東侃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高興的意思還是悲傷的意思?

向東侃《一句頂一萬句》

楊百順十歲到十五歲,在鎮上老汪的私塾讀過幾年《論語》。

我們對楊百順的了解,知道他在十三歲時,把他爹老楊把趕大車的老馬當朋友,而老馬不把他爹老楊當朋友的事說破後,挨了他爹老楊一頓打;因為看羅長禮喊喪丟了家裡一隻羊,又挨了他爹一頓打。這都是在鎮上老汪那裡上私塾時發生的事。

本節寫了楊百順的私塾先生老汪的孤獨。老汪他爹是個箍桶匠,因為宅基地糾紛與鄰居打官司,官司沒打贏,把自家的宅基地也打進去了。他希望兒子老汪上學後衣錦還鄉,為自己伸張冤屈報仇雪恨,但老汪沒畢業,就被人打得遍體鱗傷,從學校跑回家誓死不提上學的事。

老汪是茶壺裡煮餃子——有水倒不出來,後來,鎮上東家老范收留了他,讓他教腦子有些慢的兒子范欽臣學業。其他窮人家的孩子,可以跟著上學不用教束脩。

徒兒們對他講的課不理解,平添了他許多煩惱,他與這些徒兒們沒有話說。他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徒兒們理解為朋友從遠方來了,孔子高興。而老汪卻說,高興個啥呀,恰恰是聖人傷了心,如果身邊有朋友,心裡的話都說完了,遠道來個人,不是添堵嗎?恰恰是身邊沒有朋友,才把這個遠道來的人當朋友呢;遠道來的人,是不是朋友,還兩說著呢;只不過借著這話,拐著彎罵人罷了。徒兒們都說孔子不是東西,老汪一個人傷心地留下了眼淚。

由於不被人理解,沒有可以說話的人,憋悶得慌,老汪常常一個人四處亂走,每月兩次,陰曆十五和陰曆三十,從沒間斷過,他對人說:「總想一個人。半個月積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老汪想的這人是誰?書中沒有交代。我想一定是能夠聽聽他的心聲,與他能夠說上話的人。

老汪有個女兒叫燈盞,喜歡玩大牲口,非常頑皮,沿喂牲口的缸沿玩耍,掉進水缸淹死了,這樣,老汪因想女兒燈盞,更加地孤獨和寂寞,便決定離開東家老范,他攜家帶口一路西行,走走停停,一直到了寶雞,心情才豁然開朗。到了寶雞,不再教書,在街上給人吹糖人滿寶雞的人,都知道騾馬市朱雀門的河南老汪,會吹「開封小媳婦」,吹出的小媳婦,好像再哭。人問為啥哭?老汪說:「她是得哭呀,不哭也憋死了。」

本節寫老汪的不被理解,沒人理解,有苦無處訴說的悲苦人生,最後,只能吹出「開封小媳婦」來排遣心中的煩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莊周文學 的精彩文章:

《活著》告訴我們:生活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TAG:莊周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