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壇奇葩-張愛玲

文壇奇葩-張愛玲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9月的上海公共租界內張家公館,生日是農曆八月十九,圓月稍缺,不僅寫意了她以後的人生,也是她作品的圖騰。倘若活著,已近百歲。

生活這襲錦袍,外在的華美,內里的虱子,皆已看透——其實,年輕的她就已經做到了,如果活到現在,則當是另一種境界了吧?

生活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她的故事,註定無法逃離一個動蕩陸離的背景,但是對每個現代人來說,她打開的那扇窗卻並不遙遠。那時的月光,一直照徹現在,懸在我們的頭頂。

張愛玲的不同尋常,承襲了家族的風雲過往。作為李鴻章的後人,雖生於沒落時代,但先輩的盛名與家族詩書禮儀的原阿卻非虛安,加之與父母之間特殊的關係,自幼隱忍小心的童年,皆是她體內噴薄而出的才情的催化劑。

李鴻章---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他的小女兒叫李經璹,璹音同書,小名李菊藕;受父親的熏陶指點,也是非同尋常之人,見識高、文墨精通,最後李鴻章將其許配給自己的弟子-清流健將張佩綸。

張佩綸雖出身寒門,但才學精進,且為人仗義執言,是清末「清流派」的中堅人物,因自身清廉,屢參貪官而招忌恨,最終被貶流放。再度回到京城之時,髮妻過世,窮困潦倒,李鴻章卻慧眼識珠,不顧夫人的阻擋,將女兒許配與他。婚後的張佩綸及時隱退,與李菊耦夫唱婦隨,能隱南京,詩酒相伴,優儷情重,堪比趙明誠李清照。後子張廷重、女張茂淵相繼出世,兒女雙全。

張煐,便是張佩綸與李菊耦的孫女、張廷重的女兒。她幼骨子裡承襲貴族風致,詩書風華,乃至十數年後,才情字驚動上海灘,成為文學史上一朵奇葩——張愛玲。

天才多有怪癖,張愛玲也不例外。她孤高做世,她特立獨行,她揣摩遍世間珍物卻還視錢財為心頭所好;與心愛的姑姑相依為命但財帛畢清;即使你看她百般不順眼,她亦不會迎合你。

世人皆知,出名要趁早,這恰是張愛玲的名言。

她的文字總是鋪滿深深淺淺的蒼涼,與她個人經歷有關,父親是典型的大少爺,母親是在新思想中熏染,思想極為開化,婚後發現思想不是一個境界的,母親離婚出洋留學,接著父親迎娶姨太太過門,愛玲與弟弟張子靜就在後母的威嚴下成年。看慣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把對現實的一切不滿,都付諸於筆尖,寫出很多貼近生活的悲情故事,也是他自己內心的感受。後來隨著戰爭的爆發,她的生活也跌沛流離,父親攆她出門,母親居無定所;自己學業未完;一切的悲喜交加成就了她文學的偉大創意。成為民國時期的一代才女。

她的一生坎坷,經歷過人生的低谷,也站在過人生的高峰;童年在後母的百般羞辱中成長,青年偏遇戰亂,結交朋友不多,知己一二;心情孤僻,不愛說話;愛情有兩段,第一任丈夫是胡蘭成,一個十足的混蛋,多情濫情的人,所以第一段感情張愛玲很受傷,好多年都沒有再婚的打算;直到中年解放勝利後,文學形式發生變化,而張愛玲不願改變自己的寫作方式,或者說她適應不了新時代的潮流,漸漸的最後出國留學,去了美國,在美國本想一展宏圖大志,卻不成想異國他鄉想要生存更是難上加難;她的作品大多是以中國封建時期的悲情為主,而美國與中國畢竟有文化差異,他們根本不會理解,所以作品一度無法發表,使生活窘迫到要在文藝營申請收容。也是在這裡遇見了人生第二段愛情---普德南-賴雅,

一個60多歲的美國作家。一見鍾情;張愛玲也對賴雅產生了好感,縱觀她的半生,寫盡愛情,卻只遇見胡蘭成這個讓她不堪回首的男人。如今這個賴雅,一樣有著驚人的才華,而他的熱情溫厚卻是胡蘭成所不及的。賴雅的性情與見識組成了他獨特的魅力,這魅力像一把鑰匙,漸漸打開了張愛玲封閉的心,讓她與之走近在這片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上。1956年8月24日,愛玲與賴雅在紐約市政府公證處結婚,1965年賴雅去世,相伴十年賴雅給了愛玲事業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讓她真正的體驗了一把歲月靜好,但是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數十年的陪伴留給愛玲的只有深深的思念之情,接下來的路還是要自己走過.......

1995年9月8日,在張愛玲的公寓里,人們發現了她的遺體。張愛玲靜靜地躺在那裡,睡著了一般。她身上穿著赭紅色旗袍,與身子底下的藍色地毯相映。她的身旁,那個當書桌用的小箱子上,擺著稿紙與打開筆帽的鋼筆。一隻小提包放在門口,包里裝著遺囑、身份證。對於死亡,張愛玲早已經準備好了,她只等著死神來敲門,便起身更隨而去。

這就是一代文人的一生,給我們留下很多偉大作品的女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穎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靜穎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