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送給29.7億人中的你

送給29.7億人中的你

導言

我知道你餓了,不著急,先通過白雪公主和四個小矮人的測試。

1. 你現在是否身處異鄉?

是→2 否→3

2. 你是否習慣了異鄉的生活?

是→4 否→5

3. 你想離開家鄉嗎?

想→7 不想→4

4. 你喜歡家鄉美食的味道嗎?

喜歡→5 不喜歡→6

5. 你家裡熬過雞湯嗎?

熬過→6 沒熬過→7

6. 你家裡熬的雞湯好喝嗎?

好喝→A 不好喝→B

7. 你想去哪裡?

重慶→A 非重慶→B

A. 恭喜你獲得由白雪公主為你親手熬制的重慶麻辣火鍋風味雞湯!

喝完它並點贊,我們將贈送小面一份~

B.恭喜你獲得由四個小矮人從四面八方為你熬制的喝了還想喝雞湯!

喝完它並點贊,我們將獻上小矮人精美寫真一份~

▲友情提醒:以下雞湯只適合白天喝,晚上喝了我怕你會哭!

故事的開始始於重慶,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她和他們突然被某種神秘力量聚在一起。

五個人開始猜測,為何這幕後黑手偏偏選中他們?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想來想去,他們根本沒什麼共同特點。

不過都是——異鄉人。

白雪公主,重慶人。生於內蒙古,2008年一路南下,來到重慶,至今已有十年。

她說:「我找不到我的故鄉,我到哪都感覺自己是個異鄉人。」

我18歲生日那天,做了一件事。

我離開重慶,回到闊別已久的內蒙古,在我出生的醫院門前凝望了許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裡是我的故鄉。我拿著小時候的照片,一個一個尋找那些曾經去過的地方。它們都好好地在那裡等著我。它們對於我是陌生的,只存在於照片里,我對於它們也是一樣。

後來,我找到了以前的老師和同學。他們很驚喜,他們從沒想過我會回來。我也沒想過他們還在這裡。按理說,我應該很開心,但這感覺就像是睡醒了還非要回到原來的夢裡去。回不去了。他們還記得我的事,但實際上也就記得那一點。說完了就沒了。為了活躍氣氛,他們說:「嘗嘗我們這裡的特產吧。」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我在這裡只是個過客。可我還一直以為我是個歸人。

回到重慶,我說著重慶話,和親戚朋友吃著火鍋,也許這裡是我的故鄉。可我分明討厭這裡重重疊疊的山,擁擠老舊的房子, 灰得像鍋蓋的天,還有吃完火鍋那久久環繞在身上的味道。從來到這裡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當成了過客,可我也沒辦法離開。但內心深處我一直覺得這裡是我父母的故鄉,不是我的。可我的故鄉又在哪裡呢。

我找不到我的故鄉,我到哪都感覺自己是個異鄉人。

小矮人#1,西安人。同樣出生於西安,2017年越過秦嶺,來重慶求學。

他說:「遊子,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家的味道》

下午,晚飯的時間,

我走進食堂,學校的食堂。

看著琳琅滿目的食物,

熙熙攘攘的窗口,

肚子很餓,

可我卻什麼都不想吃,

也一點都吃不下。

是飯菜不好吃嗎?

應該不是,怎麼看都是如此可口。

是我還不夠餓嗎?

肯定不是,清清楚楚的咕咕傳來。

那是為什麼呢?

可能,

可能是我想家了。

遊學的我

想起了家鄉,

而家鄉的味道

總是難以忘懷。

所以,

可憐的遊子,

是想吃街邊的涼皮肉夾饃了,

還是那念念不忘的老碗面?

或許吧,

或許我真的在潛意識裡是想吃這些的。

但除非現在擺在我的面前,

否則我還是難以提性。

我想吃的,

異鄉異客貪圖的,

早已不是那香溢四散的口舌之欲,

而是那在山的那邊

夢中常常飄來的

家的味道。

小矮人#2,福建廈門人。祖籍福建泉州。2017年到重慶求學。

他說:「每次離開家時,媽媽總說:照顧好自己,記得多給家裡打個電話報平安。」

小時候,家在我的記憶中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每一天都快快樂樂的,雖然沒有錦衣玉食,可即使是粗茶淡飯也是人間美味。

長大了,想法也多了,夢想卻是脫離父母的束縛,奔向遠方。

依稀記得,高三班主任在中秋節前跟我們說過:「放假了,就不要跟朋友出去玩了,在家陪父母過個中秋吧。等你們畢業了,上大學了,工作了,能陪父母過節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那時候不是很理解,但真的一個人來到遠方上大學後,才深刻體會到這種難處:那是一種隱隱的酸澀,就像吃了一個酸得掉牙的桔子,卻還要笑著說「味道真好!」。

春節放假前,特地去磁器口買了一些重慶的特產帶回家,想讓家裡人也嘗嘗這邊的特產。可我知道,我更多的是想讓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這邊過的很好!

過完年,爸媽總是在催促我早點買機票,就這樣可能會便宜一些。而我卻一點也不著急,總是今天拖明天,一天天地拖著,忍受著爸媽對我的絮叨卻不生氣。因為我的心在告訴我:晚些吧,買元宵節之後的,可以再陪父母過一個元宵節。

終於要回校了,出發時,我沒有讓爸媽送我去機場。拿著行李,我獨自離開了家。如果說是不想看到離別時媽媽的眼淚,不如說我怕媽媽的眼淚觸動到我心中最柔軟的那個地方。

哦,眼眶裡什麼東西在打轉,真討厭!它竟讓我眼前的畫面模糊:灶前忙碌的父母,門前迎接我歸的父母,還有……

耳邊誰家窗戶里傳來的歌聲:「用月光配碗濃湯,那寂寞像是老薑,吞一口家的回憶,當時過的又苦又香。」

哦時光匆匆,我竟然在惦記放暑假的日子!

小矮人#3,河北人。2017年到重慶求學。

他說:「故鄉沒有水,有的只是我們思念的河」

我似乎遺失某種東西

自從我離開了那裡

我似乎熱淚盈眶

自從不再記憶

該怎麼想你

遙遙無期

只餘下

憧憬

憧憬

想回去

三生有幸

那天的山河

赤霞滾滾如血

河川粼粼時如鏡

城門嶄新不再緊閉

家人仍安在問東問西

這大概是我作為一個北方人對故鄉的念想吧。雖然我常年在外求學,卻也不經常想家。偶爾心弦一動,想到院子里的老槐樹和舊牆,心理還是會有些失落感的。

上個假期回家,才發現家裡的兩個親人已經撒手人寰。身在火車上的我搖擺不定,以至於託夢者都迷了路,不肯將消息告知於我。那時才開始對故鄉有點模糊的概念。然而親人已去,坐在離家的飛機上才開始有種離鄉的痛心疾首 。

獨在異鄉的時間長了,慢慢的會想家。好在生在一個通訊發達的時代,隨時可以打電話回去,否則必然是要像古人一樣慟哭了。

小矮人#4,廣西人。2017年,他來到了人生第一個久居的異鄉——重慶。

他說:「我不怎麼想家。」

聽起來,他似乎是個冷血動物。他自己有時也這麼覺得,「為什麼我不想家呢?」常言道,男兒志在四方,似乎思鄉之情在雄圖大志中顯得不足為談。那種遠行之人應該有的惆悵與不舍似乎在初到異地的好奇掩蓋了過去,好像沒有一樣。

直到他發現他很愛去樓上那家燒臘點燒鴨,原因是因為他每次吃到,就會想起以前周末在家,想吃燒鴨、叉燒等等美味時,家裡人就會去家附近的燒臘店買來,晚餐必定擺上桌,大快朵頤。當然了,那家手藝確實好。他邊吃邊想:「味道真不錯,皮脆又不油膩,跟家裡的一樣。」於是他發現了,在某些特定的地點、時間,接觸到一些事物時就會想起故鄉。

當他走出宿舍,看著重慶濃濃的霧,鞋子「吧唧吧唧」地踩在濕答答的路上,躲避著樹上掉下的果子,他總會嘀咕道「要是在我那哪有這麼大的霧...路也沒這麼濕...」當他一次在異鄉度過隆冬,每每起床離開被窩,上學踏出宿舍,總會抱怨著:「我們那哪有這麼冷啊,真是冷死人...」當他知道重慶也許會在過年期間冷得下雪,他總會想起記憶中故鄉的幾個年還是穿著短袖度過。當他去趕回家的飛機時,朦朧的清晨,寒冷的空氣,沉重的行李,擁擠的地鐵,都不能阻止他哼著歌時走時跑地向故鄉趕去,哪怕只是將這近一千公里的路程又減短了一百米。當他返鄉的飛機落地,他透過小窗看見了故鄉的機場,在心裡「哈哈哈哈哈哈我回來啦哈哈哈哈」地笑出了聲。當他終於又回到家躺在床上,他知道自己回到了家,回到了故鄉,哪怕房間沒有絲毫的變化。當他在聽起別人說起自己的家鄉時,他感覺自己是主人,嘴裡一邊說著「我那哪有什麼好玩的,無聊的很」心裡卻早就想回去,哪怕就是站在馬路上看車來車往。當他在假期快結束時,結束一天的遊玩,他坐在計程車上,看著窗外的路燈一點一點地向後抽離,他知道自己又將快要這樣一點一點地離開故鄉。當他看見動車外的車站在向後跑,看見身旁旅客的口音從熟悉到陌生,當他終於又到異鄉,人們說的話從白話變成了重慶話,當他在春意融融的重慶,聞到一陣風香,是那種微微濕潤的植物伴隨著沒有污染的空氣的清新,感覺這風和在故鄉聞到的一樣時,當他默默聽著《阿婆說》要偷偷掉眼淚,當他在異鄉第一次真正地不在家過元宵,當他知道他還會在異鄉過清明重陽中秋,而這些節日只存在假期意義時......

他吃完了那盤燒鴨飯,當在他想到這發生過的一切,他邊回味,邊在心裡說:

「我好想家啊......」

從此,五個青年人帶著異鄉人的身份出發。他們渴望尋找同類,在美國,在日本,在澳大利亞……他們找到了無數的異鄉人。

可就在他們的故鄉——中國,隱藏著世界上最大數量的異鄉人。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離鄉外出務工、求學。近30多年來,被稱為「人口大遷徙」的春運從1億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29.7億人次,相當於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

回家,對於異鄉人來說,不是簡單的人口流動,它更像是一種儀式。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儀式。改革開放40年,最早的異鄉人現在是什麼模樣?又有多少人已經加入或即將加入異鄉人的行列?

故事沒有結束,我們期待千千萬萬個異鄉人說出你們的故事。

你上一次回家爸媽蒼老了幾分?家鄉的老街拆了幾條?

你下一次回家是什麼時候?

轉發分享後留言,將獲得白雪公主和四個小矮人親手熬制的喝了不想家雞湯~

End

主編 | 噗噗君

責任編輯 | 藍劍鋒

這裡有個二維碼,不考慮掃一下然後關注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不忘書 的精彩文章:

我和我的詩歌

TAG:笑不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