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途很遠,我們和孩子都慢慢來

前途很遠,我們和孩子都慢慢來


和諧的親子關係,其實並不容易獲得,尤其是競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的當下。

和家長們接觸久了,真覺得家長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雙方都累。

我還是那個觀點,家庭教育是長久的事,不需要一直箭在弦上,每天繃緊。

今天說三點。

1,聽話和乖,不是孩子的必需

「聽話!乖!」可以應用在任何場合。

你必須停止玩耍、現在回家,乖!聽話!

你不能買玩具、不能逗留,乖!聽話!

你不能玩泥土、別弄髒衣服,乖!聽話!

這個高頻高強高灌輸的詞,究竟在替家長表達什麼?

請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聰明的頭腦,清晰的邏輯,負責的態度,果敢的執行力,情緒和脾氣正常,為人正派不邪惡,與人為善不為敵。

這樣的答案脫口而出吧?沒有一個會說「我希望兒子三十歲時乖且聽話!」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很成功,扎克伯格和喬布斯很優秀。他們可不是因為乖和聽話才有的今天。

乖和優秀產生不了因果關係,將乖作為小孩的關鍵考核指標,合適嗎?

「乖」和「聽話」,本質上它的服務對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孩子不需要,而家長需要孩子需要。

換句話說,你沒關心他是否快樂、要求是否正當,你關心的是他別成為trouble maker,別給自己添麻煩。

當他玩泥巴的時候,你鄒起眉頭,為晚上要洗臟衣服生氣。沒想過他正在做孩子該做的事。

當他央求買一個玩具回家,你為他的不節約生氣。沒想過他是擁有一個孩子正常的期望。

你的「聽話!乖!」其實是借用威脅表達自己的控制欲。

以乖和聽話作為目標的家長,如果成功的話,培養出的應該是「乖乖女」「乖乖男」。

走進社會,不敢得罪人,不敢說No,不敢反抗。應該喜還是憂呢?

學會尊重人,從尊重自己的小孩開始。

在成人的世界裡,你學著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因為你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

那孩子呢?你和他間隔了三十年,有三十年文化間隔和教育間隔背書,為什麼這時候你沒承認差異呢?

原因是潛意識裡,你覺得他弱小、依附於你、你有支配權。

家長的定義應該是孩子的協助者,而不是操控者。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寄生者。

當他不明白的時候,你給的不應該是指示,而是正當理由。

你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跟你講道理。

2,允許孩子慢慢來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很愛他們。有一種愛就是生怕他們走彎路,恨不得窮畢生所學灌輸給他們經驗。

在社區圖書館,一個小女孩挑選繪本,她應該也就是5歲到6歲,她的媽媽非要將她要借的幾本書換成其它的。孩子不幹,母親不依不饒。

不就是借幾本書嗎?隨便她好啦。

媽媽說,小孩子不懂,不會選書。我給她挑的書是成系列的。

講真的,我心疼那孩子。這又不是大奸大惡大是大非,至於嗎?連讀書都被家長的經驗牽絆著。

哪怕閱讀不成系列又怎樣,這位媽媽,你就做得到你讀的書都是成系列的?

國外很多大學習慣給新生開書單,因為書籍太多,精力有限,需要在繁重的課業里提高學生的效率,時間花在刀刃上。

但是對於6歲的孩子而言,哪來精力和時間不足?

如果孩子的閱讀期就是這一年,我可以理解這位媽媽對閱讀的教條。但是閱讀是長久的事,一輩子的事,有什麼比6歲的孩子挑自己喜歡的書,沉浸其中,更重要的呢?

有的家長帶孩子不累,有的就很累很操心。我觀察下來,有的心是多操的,沒必要。

至少有兩類是不需要親力親為去說教的:可身教的,你不用言傳。孩子自然而然能學會的,你不用操之過急。

幼兒第一次爬樓梯會摔跤,練過多次之後就知道如何掌握平衡,還學會藉助扶手自我保護,這些都不用去教。

天天告誡孩子要節約,不要亂花錢,不如自己有個清晰的消費觀。自己把錢花在零食和衣服上,卻教育孩子克儉,不會有成效。

家長好為人師,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少走彎路,多走捷徑。

其實結果不一定好。

人是一個系統,孩童時期,這個系統很原始,用戶體驗不好。

但厲害的是,這個系統是智能的,可以迭代升級。不斷自學習、總結經驗、糾偏教訓,一點點都變成know-how積累和固化下來。

我們可以適當從別人身上學習,藉以提高人生效率,但是借鑒沒法替代實戰。自己沒經歷,終究隔了一層。

以為把自己走過的彎路和捷徑傳遞給孩子,他就知道哪裡是水哪裡是梅花樁,就凌波微步地輕鬆上岸,天真。

該犯的錯,還是會犯。該摔的跤,還是會摔。

你具備了這麼多經驗,還不能將生活打理好,怎麼就有信心,孩子聽完你的萬字書就能過好一生?

作為迭代系統,最好的成長辦法就是試錯。

試點小錯沒什麼大不了,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包括彎路。

孩童是試錯成本最低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盡多地自學習,儘快地迭代,小步快跑才是成長的正確打開方式。

猶疑之處可以引導,但處處引導時時引導,就適得其反了,你是在剝奪他們成長的機會。

有些坑,不摔倒,永遠不知道疼,別人說疼和你感覺疼是兩碼事。

3,自編自導的賽跑,停下吧

表哥家的孩子2歲,報了早教班。他家生活在二線城市,早教班不像上海和北京這麼多,最近的一個早教班開車過去也要二十分鐘。

上午外語,下午親子遊戲,一年一萬七的費用。

我表哥跑長途車,嫂子是銀行職員,但是投資孩子從不含糊。

本來早教也就是寓學於樂額,如果小孩子玩得開心,再提前學點東西,也夠了。

但我經常聽到表嫂恨鐵不成鋼:咱小區紅紅都能說好幾個單詞了,你才會四個!下午老師讓投籃,你怎麼這麼不主動,你看人家小偉多活潑!

花了一萬七,孩子天天受數落。

美女同事給孩子辦了遊學,去美國遊學一年。她的打算是,通過一年的遊學,英語底子肯定能打好,買了很多線上的輔導課,語文數學應該也不會落下。

臨走的時候,孩子一行李箱全是書。

美女同事一直囑咐:你可千萬不能落下進度,否則等你回來,第一名就是甜甜的了。還有你同桌,都能讀哈利波特英文版了,你學習也自覺點。

很多家長都具備一種神奇的本領,時而是千里眼,別人家孩子的閃光點輕易捕捉到。時而是白內障,自己家孩子優點完全看不著。

這對孩子並不公允。

比較是沒終點的。贏得過隔壁的小紅,還有大紅。成了學校里第一名,還有其它學校的孩子。成了省里第一名,還有全國的孩子。

小區里有第一名,而世界上沒有第一名。

這話很簡單,但是請仔細琢磨。因為陷入「比較」的人,就是世界觀出了問題,以為世界就是小區。

輸了就焦慮,贏了就優越。

如果放在全世界這個坐標里,比你強的很多,比你弱的也不少。

讓孩子充滿自信的秘訣並不是去比較,去贏比賽,而是將自己的天賦和喜好挖掘得更深,有一處領域可以如魚得水。

像是海洋里的魚,相互追逐又並行不悖,多好。

— END —

蘋果打賞通道

·點贊和轉發就是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間一隻兔 的精彩文章:

TAG:凡間一隻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