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南海屈辱今尚在:缺乏海洋意識,是中國數百年衰弱的根源

南海屈辱今尚在:缺乏海洋意識,是中國數百年衰弱的根源

在近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古代和近代中國的停滯、衰弱、屈辱,都與海洋有著極大的關係。

海洋不止意味著大量的資源——比如漁業產品,更為重要的是極度廉價的運輸成本。今時今日,從巴西運往中國青島的大豆,噸運費僅80塊人民幣左右,每公斤只需要8分錢;而整個運送距離,超過2萬公里,海上航行需要32天。

這種極為低廉的價格,是最基本的物理學規律所決定的;在所有形式的交通運輸中,海運的成本必定最低。

遠洋巨輪

船舶的平均密度低于海水,不需要任何動力就可以實現漂浮,而且均勻的浮力分布可以使得船舶可以在很經濟的情況下做的非常大,從而擁有巨大的裝載量。磨損最低,除去港口碼頭,不存在道路設施的維護問題、幾乎不存在受地形阻礙難以通行的問題......

在古代社會中,對內來說,發展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信息和物流的效率極其低下;海運一禁,等於一個人自己卡死核心大動脈。對外來說,海運貿易是極其重要的財政賦稅來源,海運一禁,等於一個人自己砍掉自己大半收入。

科技和工業大規模發展,需要強力的持續需求刺激

從長遠來說,海運更是刺激古代社會向近現代發展的核心所在——製造業、航海科技、金融保險體制、自由貿易市場體系的發展,無不是依託海運而發展。海運一禁,好比一個人自己覺得拿了個鐵飯碗,每天就過著混吃等死盼退休的日子。

中國這樣碰上明清兩代執行海禁政策數百年的國家,怎麼可能不錯過現代科學與工業興起的革命,怎麼可能不走向落後和衰敗?

沿海地區更發達,全球總體上都如此

新中國在改開以後的高速發展,依賴的就是以海運作為核心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經濟和製造業最發達的地區,幾乎盡數集中在沿海區域。實際上不只是中國,全世界都是如此。

但遺憾的是,對於海洋的正確認識,現在國內很多人依然是不及格的。一些人認為,中國就算完全封鎖沿海也不是問題,靠本國內陸和接壤鄰國的陸運也能繼續正常發展,這種人對現代社會運轉和經濟發展沒有一丁點的常識。

沒有人能違背最基本的物理規律,失去海洋運輸的極低成本優勢,國內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運行成本的暴漲和發展速度的嚴重倒退。2016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的貨物吞吐量達到118億噸,這個數字如果換成陸運或者空運,成本增長將會是不可想像的。

鐵路成本優於公路,但遠不能與海運相比

如果還不明白成本增長是什麼意思的話,可以進一步舉例:2017年,中國進口了超過1.3億噸糧食,海運比重超過其中9成以上。一旦失去海運成本優勢,糧價和肉蛋奶價格就會翻暴漲。

而在海運斷絕、所有物資運輸的成本都翻倍、十幾倍增加的情況下;中國所有要買的東西都瘋狂漲價,所有要賣出去的東西都因為價格高昂而賣不出去,這將是什麼結果?

近代以來,英國和美國的興起,其核心就是對於全球海運的掌控——而掌控海運的最核心基礎,就是以武力維持航線附近海域的秩序;從而形成了國家通過海洋貿易而富裕發達,國力強盛又使得軍隊更為強大,對海洋貿易的控制能力更強。

中國海軍補課的路還長

而正是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對於海洋數百年的輕視,使中國將周邊海域的控制權輕易的喪失殆盡;直到今天,中國還在因為這些歷史欠債而不斷付出代價——美軍在南海的耀武揚威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如果想第一時間獲取深度軍事分析文章、向作者提問互動、關注作者又在國內的專著文獻中挖掘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信息,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候知健」或者「txzzhz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拿完某國援助就翻臉:菲律賓1320萬美元買美軍6架航模,首架已到貨
美中戰機研製能力差距:F35幾年內換新一代發動機,航程暴漲近半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