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催生了洋務運動並破壞了清朝的統治基礎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催生了洋務運動並破壞了清朝的統治基礎

曾左李所倡導的「洋務運動」,其實仔細探究起來,乃是因為因應太平軍所為。太平軍對於西方武器的認識要早於晚清政府。

1863年11月14日,英國人呤唎和懷特突襲「飛兒復來」號戰艦,是太平軍方面一次極為漂亮的突襲戰鬥。二人以記者的名義,與船上的接應人員裡應外合劫持了該艦。據不完全統計,有來自歐美、澳大利亞、非洲的五六十名外籍人士參加了太平軍,更為讓人奇怪的是呤唎和妻子瑪麗一同參加了太平軍的戰鬥。

洋務運動起于軍事

洋務運動的思想源於林則徐和魏源。第一次鴉片戰爭前,林則徐為了達到「知彼」的目的,組織翻譯了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等著作。《世界地理大全》被翻譯為《四洲志》,這部書不僅僅影響了中國人的視角、思想,更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的愛過圖強人士。

林則徐之後,魏源又以它為基礎結合了歷代史志、明以來的各類《島志》等資料編成了《海國圖志》一書,該書詳細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軍事、科學技術、宗教文化等,是中國近代第一部系統介紹西方國家情況的著作。林則徐、魏源之後,介紹各國情況的書籍越來越多,其中最有價值的當屬徐繼畲編寫的《瀛環志略》一書。

除了介紹外國的歷史、制度、文化外,許多書都提出了國家自強、如何抵禦外敵的策略。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魏源的《海國圖志》一書。在書中魏源道出了編輯這本書的目的: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提出夷的長技有三:一是戰艦;二是火器與養兵;三是練兵之法。

《海國圖志》一書初版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時為五十卷;再版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補為六十卷。次年,《瀛環志略》出版,咸豐二年(1852年),兩書合併再加一些新資料補足一百卷刊行出版。洋務運動本質上就是踐行《海國圖志》一書的試驗,李鴻章、左宗棠的洋務思想及其行為,在總體上始終沒有超脫出該書所劃定歷史範疇。

例如,為了達到「制夷」目標,中國就必須要有工業體系。因此,魏源提出要建立造船廠、機器局;聘請外國人作為技師,教授建造、操作船炮的方法;其後發展自己的工業。魏源還以彼得大帝喬裝改扮前往英法學習先進造船技術、勵精圖治為例,希望中國人能夠實現再次富強。

例如,早在1840年10月,林則徐就提出將外國商船改裝為兵船的建議。魏源則主張,聘用外國工匠來華,自己造船制炮練兵,沿海商民也可以自行按照西法造船,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售賣。

很可惜,晚清政府卻對這本書表現了極度的蔑視,根本不想從中吸取強國思想。反倒是曾經的學生、鄰居日本人對其非常推崇,受此書影響,直接促成了日本的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

中國的精英階層在這本書剛剛出版時,也並未在意。左宗棠則因崇拜林則徐、魏源等人,在該書刊行之後便進行了閱讀。受該書影響,左宗棠對於自主建造軍艦、培養人才才那麼得積極。

清廷的洋務運動在於鎮壓太平軍

太平天國運動中,曾國藩作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逐漸感到西式武器在打敗太平軍方面將有很好地發展餘地。由此,在安慶開始了試驗。然而,清廷方面的洋務步伐已經落後於太平軍方面了。

早在1851年,太平軍就開始利用各種途徑進口西式武器。在起義初期,太平軍也廣泛聯絡反清華人華僑,利用他們的地理和語言優勢偷運武器。

在澳門的葡萄牙軍中的漢人便偷運武器到了廣西,為此,澳門方面加強審查,曾一次性抓捕五六人,可見其偷運規模不小。綜合看來,太平軍的洋式武器主要通過以下五種方式獲得:

其一戰利品。例如華爾的洋槍隊在與太平軍的對抗中接連失敗。第一次青浦戰役,洋槍隊丟失了所有大炮和船艦。第二次戰役中,太平軍繳獲了兩門18磅重的重炮和大量槍支彈藥。第三次戰役殺死洋兵六七百人,繳獲洋槍2000多條,大炮10餘門、大小船隻數百條等,其後又在蘇州戰役中,繳獲了51艘炮艇。

其二購買。呤利、美國人白齊文率領近千名外國支援軍、僱傭軍與「洋槍隊」展開戰鬥的同時,還派出採購隊伍。例如1862年,太平軍從新加坡購買了3000門各種口徑的大炮。除此以外,為了發戰爭財,各國洋行紛紛為太平軍購買武器。僅4月份一家洋行就賣給太平軍795門炮、步槍3064支、五百桶左右的火藥、子彈18000發、炮蓋450萬個。

其三太平軍外籍軍團攜帶的武器。在忠王李秀成、慕王譚紹光、侍王李世賢、護王陳坤書、堵王黃文金、康王汪海洋等人隊伍中都分別有西方誌願(也有部分僱傭兵)兵參加,其數量在幾十人到三四百人不等。這些人在投奔太平軍之時都帶有大量武器。

其四以武器交換戰俘。1862年的青浦戰役中,太平軍方面俘獲了法爾思德上校,其後洋槍隊用價值50萬元的100萬發彈藥、200套武器,將法爾思德換回。

第五利用外籍戰士開辦兵工廠生產武器。太平軍在崑山、太倉、南京、湖州等處都建設了兵工廠,用於武裝太平軍。

到了1862年,太平軍已經裝備了大量的西式武器。例如歸王鄧光明就組建了5000人的西式炮隊,忠王李秀成的軍隊有三分之二都配有洋槍。面對太平軍強大的火力,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不得不加快洋務運動的步伐。到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清廷方面的洋務運動也初步顯現了效果,並追趕上了太平軍的武器發展。

1854年曾國藩組建湘軍時,陸軍13營,水師10營,共計1.7萬人。

由於水師全部裝備西式火炮,在與太平軍激戰7天後,將太平軍擊退到靖港,7月又攻佔了岳州。曾國藩將能夠取勝的原因歸結為「實賴洋炮之力」。此後,曾國藩要求政府裝備西式武器。但當時,曾氏的呼聲並沒有受到重視。隨著戰局的發展對於裝備西式武器一事的積極性,曾國藩逐漸降低。

但隨著太平軍西式武器的威力不斷現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教訓,發展西式武器成了當時地方實力派的共同心愿,清廷也逐漸認識到了西式武器的重要。1860年,曾國藩成立了安慶軍械所,開始仿造西式武器。1861年,清廷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奕任總理大臣,對外進口武器也是其一項工作。

在艦炮方面,安慶方面採用的是中國技術專家,如華蘅芳、徐壽等人手工製造的西式艦炮。曾國藩自己甚至曾親自建造過一艘小火輪,名叫「黃鵠」,但該船因為製造不當不能行駛,只進行了試航。同治元年七月初四(1862年7月30日),中國的第一艘蒸汽式船建造成功。「黃鵠」號是第三艘蒸汽式船、第一艘蒸汽機輪船,造價為白銀八千兩。該船船長17米,航速6節,自重25噸。

為加快建造速度,1863年,從耶魯大學畢業的容閎建議購買外國機器建造,曾國藩撥出68000兩由其赴美購買,1865年買回了建造機器,這些機器就是為了給江南製造總局準備的設備。由此,掀開了洋務軍工企業的建設浪潮。

容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1900到1924,美國成功將英國和日本從盟友變為對手
康熙何以成為清朝權術最高的皇帝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