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末修持的法要五十五日常的修行

周末修持的法要五十五日常的修行

導言:

修行,到底是在修什麼呢?

修行,絕非理論之研究、也絕非追求某種時尚。

【1】

每一天,我們都會經歷如下環境和場景。

修行,就是在這些反覆互動中【安放好】自己的身口意。

人與目標、期望、變化、事件、生意、收入、個人成長綜合交叉互動。

人與親人、瑣事、習慣、個性化的對立與融合的互動。

人與他人深度交往、交流、對比、利益、感情、交易深度的互動。

人與真實自己、虛假自己、以及妄念自己的反覆識別、確認、超越與深度禪修之間的複雜互動。

場景與環境,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最容易對我們的身心產生影響的【互動能量源】。

一切業力、感受、身體和生理反應也因之躁動而起!

無論是工作場景還是家庭生活場景中產生的【日常的遭遇】,還是日常中我們自身看待問題的角度、站位,都是我們進行安修的【切入點】和【訓練場】。

脫離了這些點的修鍊,我們就彷彿是被扔下大海的不會游泳的人,看起來顛簸起伏,其本質是煩惱、膽怯和死亡痛苦、未知恐懼的無時不刻地疲勞威脅。

【2】

修行的人不是被環境和場景牽著鼻子走;更不是讓變動和情緒來控制我們。

尤其是發生矛盾或者糾紛時的修持更為重要。

一旦我們認為「總是別人的錯」,我們的【自檢系統】就出問題了。

事實上,人們的更大問題來自於【無明】而非所謂的「利益衝突」那麼簡單。

無明的可怕,往往在於人們完全不關注自己的【心】以及問題產生的根源,從而一再失去藉由經歷問題反思成長的機會。

【3】

也就是說,自己要告訴自己能否在日常言行中來改善並且重新設定自己的思維動作、言談習慣,以及判斷問題的思維方法。

比如說:在生活中的止語的修持,尤為重要。

興奮、衝動、忘形,都是麻煩的開始。

有些話可以不必說。

尤其是還沒有完全搞清楚狀況的時候。

那些我們對外在的人以及事件「反感的反應」也不必要馬上就升起。

更不要太快的去做絕對的評論而傷人。

—— 因為這些都只是【幻象】。

人們可悲的言行必然會導致可悲的後果。

往往就是被幻相牽引而迷失真我的痛苦的「表現」。

事實上,一旦我們的【心】安靜下來,幻相也就自然消失了。

我們瞬間發現我們可以不像先前急於反應的那樣;我們還有很多很多合適而豐富的【更好選擇】!

我們也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也可以更喜悅而充滿智慧。

我們活著的一生,怎麼可能不經歷許多的人和事呢?

小結:

這樣的修持並不否定生活的許多內容和事實。

比如:該吃飯的時候吃飯。

只不過可以事先增加對佛菩薩的供養和發願這樣的修持環節。

讓吃飯變得更有意義而不是單一的營養和能量的物質補充。

比如:有家庭生活,下班回家,做好自己的角色,成為好伴侶好長輩。

只不過可以將家人都看成是菩薩轉世來善待。

將情感和愛更多的給予家人,幫助他們領略人間美好並由此而願意分享這份愛和感動給身邊的其他人。

推而廣之的大愛,是從和諧的小家由內向外延伸的!

類似這樣的【比如】在生活和日常的修持之中太多太多了!

關注這些點,我們的修持就能落到實處而有根本性的長進。

對於佛法和真理探尋的願望,自然會引導我們更有經驗地去發現答案以及答案背後的規律。

有這些規律我們清晰的看到了人的【情感】是用來感應智慧的。

所以情感本身是無什麼可以否定和懷疑的。

我們經常經歷的是失去規律與理智的「情感」,故而誤認為情感是需要隔離和否定的。

《周末修持法要》往期精華

蘋果系統專用 讚賞功能 二維碼

可分別長按以下方圖中的二維碼,進入:

1.公眾號【智態DNA】 2.微店【量子D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態DNA 的精彩文章:

周末修持的法要五十懂得先自己愛護自己

TAG:智態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