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野武電影風格

北野武電影風格

時間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導演吳宇森在其一系列影中,通過對暴力的別樣詮釋,使得暴力美學這一概念逐漸清晰起來。東方的武術以及浪漫情節賦予了暴力以美學的升華。而後進入九十年代,日本導演北野武在他的影片中對暴力美學進行了更多的探索與實踐,但北野武的影片卻又不僅僅局限於暴力美學,他嘗試多種風格,但無論那種影片,都有其特別的風格貫穿其中。

(北野武)

一九八九年,北野武從相聲界成功轉入電影演藝界,而他當年自導自演的處女作《凶暴的男人》可謂一鳴驚人,該片囊括當時日本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新秀獎。北野武塑造了一個非常態化下的警察形象,在影片中,他與自己的年輕搭檔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多次展示暴力使用場面,將打鬥的過程經過慢鏡頭處理,甚至將鏡頭長時間對準死屍,使得暴力真實得顯現在觀眾眼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凶暴警察可謂讓人過目難忘。

一九九三年的《奏鳴曲》更是將暴力美學自然而然得運用於黑幫題材電影。影片中幾位在海邊避難的黑幫成員,以不同於以往的生活態度相處著。故事極為新穎,讓觀眾眼前一亮。影片中的意象極富象徵主義色彩,如海邊的破船,迎風搖擺的向日葵,爆炸的汽車,射擊中的女人等等。

這些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將暴力美化,某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始變得意味深長。

而這部影片中,更為出彩的是北野武式的幽默感。導演本身就曾是著名相聲演員,《奏鳴曲》中,黑幫成員也顯得極為可愛,以石頭剪刀布決定生死的玩鬧也闡釋出他們的遊戲人生,而人生的命運更是不在自己手中掌握,好似搖擺的向日葵。

(相撲遊戲)

(以「無根之水」洗澡)

(煙火大戰)

(猜拳與生死)

海邊生活會使得觀眾捧腹大笑,也在心理上令觀眾更傾向於暴力使用者。而終止海邊生活的敵人自然理應受到暴力的懲罰,這就使得暴力的使用趨於正義。

之後的幾年間,北野武亦有嘗試不同題材電影,諸如《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菊次郎的夏天》等影片都不涉及太多暴力內容。他在《菊次郎的夏天》里,更是將一股夏日的清新氣息帶給了觀眾,與小童的相處似乎讓觀眾看到了另外一面的北野武。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暴力的展示已經成為北野武最大的長項,一九九六年的《壞孩子的天空》,他嘗試將自己喜愛的體育和暴力相融合,電影瞄準壞孩子的生活,有勵志的一面,也有展現頹廢的一面。97年和2000年的《花火》《大佬》依舊以黑幫題材為主要承載對象,展示著別樣的暴力。這兩部影片徹底將其推向世界級電影大師的殿堂,也標誌著其電影風格的基本成型。2003年的《座頭市》更是以鮮血染紅了整個日本票房,獲得很高的稱讚。

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可謂漸入佳境,不過他並不滿足於此。《阿基里斯與龜》是以哲學思考的目的去拍攝,卻未獲得評論界及票房的認可。2005年和2007年,北野武相繼推出旨在剖析自己創作心態的導演作品《雙面北野武》和《導演萬歲!》,但這都非其電影影片。

自《極惡非道》問世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北野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在我看來,真正的大師往往會經歷一個作品的過渡期。長壽的黑澤明在其老年仍有很多好的作品誕生。而這位被稱作是日本新電影天皇的北野武必將創作出新的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涌澄 的精彩文章:

一隻貓的二三事

TAG:涌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