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石落淚演講:熬過人生最黑暗時刻的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

王石落淚演講:熬過人生最黑暗時刻的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

年初在「回歸未來」主題演講過程中,王石一度淚流滿面。一個曾經很有影響力、很有名望的著名企業家,還是登上過珠峰的這個人,突然被打翻在地,再踩上一隻腳。如何熬過這段煎熬的時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的分享吧~

如何熬過內心的痛苦?

第一、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你做了最壞的打算,還準備接受,你還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第二、要保持樂觀的態度。誰知道十天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誰知道一個月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

第三、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你儘力了,失敗了也不會後悔,因為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反過來講,如果沒有儘力,因為心存僥倖,最後失敗了,你一定會後悔,為什麼當時不再努力一下。

有句話叫:勝利往往在最後一下的堅持努力當中。所以一定要堅持努力。

第四、如何面對最困難時刻的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

「我總結為,雖然那年我 57 歲,但有人說我像個青澀的蘋果,還是很不成熟,對很多事情認識得很幼稚,這裡不是說反諷的話。」

不要把你個人的情感、個人的訴求和企業等同起來。

這樣總結出的感悟,成了財富。當意識到個人的影響力比想像中大的時候,當萬科公司的社會影響力比想像中大的時候,就應該有更多的擔當,更多的責任,同時忍受更多的委屈。

主動放下,才是真正的考驗

1998 年,萬科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但也就是那一年,他決定辭去總經理職務。為什麼?

決定辭職,並不是從萬科退休,而是為了一個現代企業的健康發展。

他認為,一個現代企業更多的應該是建立制度。需要的是團隊,是品牌,而不是老闆的個人魅力。

給萬科帶來了什麼?

第一、選擇了行業多元化,選擇了房地產。

第二、建立一個制度,建立企業制度。

第三、建立了這樣一個團隊。

第四、品牌。

對許多企業家來說,不是企業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企業。因為你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存在感和價值感。

其實,對每個企業家來說,放下都是早晚和必然的事情。人的生命,包括職業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終你都要放下,但這是被動的。

主動放下,才是對你的考驗。

你想放下還不行,你就是克服了權力欲也不行,你一定要給你自己再開闢一個新天地,到社會上開闢一個你可以發揮作用的場所。

1999 年之後,他更多地到社會上做公益,到社會上做慈善。

人在最困難的時候,要看他由高峰跌到低谷再反彈的能力。

創業是一場生死戰

他從 32 歲開始創業。1983 年來到深圳特區創業,第一筆單子是賣玉米飼料。

1983 年,是一個萬元戶都不得了的時代。他一個月能賺十幾萬。

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事情叫肥雞丸事件,雞飼料有致癌素,養雞場的小雞沒人要,現飼料廠也就不要飼料,玉米也沒人要了。3000 塊錢一噸的玉米,被200 塊錢當魚飼料賣。

當時誰都沒告訴,他回到大連將大連、天津、青島的玉米庫存一掃而光,但是約定,貨到一百天付款。因為他們也積壓著庫存,想運運不出去,所以就同意了。

現在回想起來就是賭。賭你香港人不可能不吃雞,當你要玉米的時候發現誰都沒有,除了他。

就在這時,香港的《大公報》、《信報》給了一條信息,香港要吃雞了。而第一條到的船上載有 7000 噸玉米,被兩個大飼料廠分了。

多年後回顧,這算人生的第一桶金。

作為一個創業家,一無所有的時候,有的是想像力。敢闖、不拘束,當然也有賭博心理,實際上我的成功帶有一部分運氣和僥倖。

之後你會發現,你做生意基本是參雜著這樣一個賭博和冒險,而且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

創業是需要承擔風險的,創業初期往往會遇到「賭博」的成分,你要有膽識。但企業做大之後,「賭」就會造成很大的風險。

慈善公益的本質是什麼?

2003 年,他去參觀一位德國女士開的盲童學校,心裡帶著一絲「給予者」的優越感。

所謂做慈善、做公益,不僅僅是施與受的關係,不僅僅是給錢給物,更是平等的關注和互相的給予。

2004 年,啟程去北極,北京大學生物系的潘文石教授來首都機場送行。在機場,潘教授交給他兩樣東西,一個是北大崇左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的旗幟,希望他帶到極點去。老教授的言外之意:你是一個公眾人物,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以高尚的行為帶動整個社會!

從此,他再也不能為了張揚而張揚,應該嘗試把自己的戶外探險活動與公益活動結合起來。探險有極,公益無限,在接下來的探險活動中,我都盡量賦予其一個公益主題:

南極,為了拯救白頭葉猴進行募捐;珠峰,踐行零垃圾登頂等等。

2004年6月,受首創公司董事長劉曉光(已故)邀請,前往內蒙古阿拉善月亮湖參加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成立大會。

在阿拉善,採用「羅伯特議事規則」實現程序民主。還有,為了讓事情進展下去,有時必須要把分歧放在一邊,不妥協事情就進展不下去。

站在這個節點上往前看,希望自己的第三個三十年,能把三分之一時間花在公益環保事業上。

最後分享 4 件成長法寶

1、堅定的願景;

2、適度的運動(包括無氧運動);

3、健康的飲食;

4、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不要成為沒文化的運動人,也不要成為不運動的文化人。

進入第三個人生階段,人體的柔韌性、身體的協調性是非常重要的。

人這一輩子,最難的就是認知自我。

對人們來說,全面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賦,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成功的人,大多是靠最大化發揮自己的天賦。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人們會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和讚美。

失敗並非成功之母,失敗次數多了就徹底失敗了。能揚長補短的地方盡量揚長補短,能克服短板,並且把短板變成優勢,那更加難得。

不放棄,因為到了60歲這個年紀,如果放棄,將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氏網 的精彩文章:

TAG:許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