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版列寧格勒保衛戰:66萬日軍傷亡10萬,歷時5年才攻下此城

中國版列寧格勒保衛戰:66萬日軍傷亡10萬,歷時5年才攻下此城

作者:川川滇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偉人筆下這蒼茫的大地,正是他成長、求學之地——湖南長沙。

俯瞰今日長沙城,橘子洲鬱鬱蔥蔥,城市高樓林立,早已沒有硝煙的痕迹

長沙位處我國南部腹地,是座歷史名城,當然也是軍事要地。1939年9月中旬,德軍剛剛在當月1日閃擊了波蘭,英法等國相繼向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熱鬧起來。在中國戰場,已和日軍戰鬥數年,戰事已蔓延到我南部腹地湘北,省會長沙也在日軍的攻擊範圍內。

當時進攻長沙的是由岡村寧次指揮的日軍第十一軍,當面負責防守的是陳誠任司令長官的中國第九戰區。從1937年7月日軍全面侵華算起,兩年里日軍已經陸陸續續吃了一些虧,不再像1937年那般肆無忌憚。在進攻長沙這件事情上,岡村寧次一開始就沒想過要佔領從而擴大佔領區,他的目標是「找到中國軍隊中央軍以徹底殲滅。」

岡村寧次

為什麼不再以攻城略地為主要目的?日軍也發現,中國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中國軍隊戰略縱深長,往往形勢不對立馬撤,影子都找不到。在日軍吃過苦頭的戰役中,日軍大本營發現:在與日軍展開大兵團作戰的中國軍隊中,以蔣嫡系部隊為主的中央軍尤為重要,特別是黃埔系的部隊一般是中堅和靈魂。所以日軍改變策略,希望能把這些「靈魂」部隊逐個殲滅或重創,以迫使中國抗戰力量的瓦解。

有了這一指導思想,第一次打長沙,日軍的首要目標是關麟征的第15集團軍。從8月份開始,日軍第十一軍便頻頻動作,第九戰區也發現了端倪:鐵路運輸頻繁、車站附近戒嚴、無線電通訊劇增、大量徵用中國民夫。

關麟征

當時日軍集中了10餘萬兵力,企圖一舉打擊第9戰區主力第15集團軍,進一步挫敗中國軍民抗戰意志。但第9戰區不是吃素的,薛岳作為代司令長官,早就根據日軍動向調兵遣將,加緊部署,嚴整戰備。

正在巷戰中的第九戰區士兵

打仗是越打越有經驗的,中國守軍總結抗戰以來的教訓,將以往層層設防、逐次防線地與日軍打陣地防禦戰的呆板挨打戰術,改為只以部分兵力堅守正面陣地,逐次予敵消耗,主動轉移至敵之側翼,繼之以伏擊、側擊、尾擊等各種手段逐次消耗敵兵力,待敵進入預定決戰區域,集中使用絕對優勢兵力,將敵一舉圍殲的戰術。他們還吸取剛剛結束不久的南昌會戰經驗,特別注意破壞一切可資日軍利用的道路,包括鐵路、公路甚至鄉間小路,使日軍機械化部隊和重炮兵行動困難。

陣地上的中國守軍

從9月14日開始到10月13日會戰結束。滿懷期盼的日軍並沒有達成預定作戰目的,最終以傷亡20000餘人的代價失敗,由於正值歐洲戰事爆發一個多月,中國軍隊的這次勝利引起歐洲各界的關注。

第一次長沙會戰要圖

此後3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堅持第一次會戰的戰略指導思想。

1941年9月初﹐日軍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指揮4個師團﹑兩個支隊和航空兵﹑海軍等約12萬人,再次企圖擊潰第九戰區主力於湘北地區。第9戰區防禦部隊共計40個師50餘萬人,由正式出任司令長官的薛岳指揮。

長沙會戰的勝利離不開薛岳(中)的指揮

從9月7日打到10月11日,日軍雖一度攻進長沙,但經過中國守軍的奮勇抗擊,最後戰役結束時各戰線又恢復到站前態勢,日軍再次以較大傷亡並未撈到任何好處。

第二次長沙會戰要圖

當年12月13日,日軍為順利攻佔香港,再次命第11軍進攻長沙,以牽制中國軍隊南下馳援香港。

12月23日,日軍主動發起戰事。但這次日軍吃了大虧,由於一線陣地中國守軍頑強固守導致其推進緩慢,並一步步將日軍引入預定決戰地域,中國軍隊間密切協同,對日軍進行合圍,在日軍發現形勢不對撤退中遭到守軍阻擊、截擊、尾擊,狼狽逃竄的日軍以付出56000餘人傷亡的代價,於1942年1月15日就匆匆結束第3次會戰,中國軍隊僅以傷亡28000餘人的代價取得全面勝利。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的中國士兵

這次勝利也是當時盟國在亞洲戰區的唯一勝利,受到國際社會一致好評,連羅斯福都親自向蔣介石發來賀電,並宣布再次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

這次戰役後,連司令長官薛岳都被日軍封神,號「長沙之虎」。

第三次長沙會戰作戰要圖

或許是驕兵必敗,或許是曠日持久的對峙消磨了守軍的防禦戰術。隔了1年多,在1944年5月日軍再次向長沙地區發起攻勢。這次日軍準備充分,在兵力對比上日軍出動總兵力36萬人,而中國守軍僅有30萬。從5月27日到6月19日,瘋狂的日軍不再尋中國軍隊主力決戰,而是向長沙城區發起猛攻,中國軍隊最終被迫撤退,長沙終告陷落。中國軍隊雖然撤退丟城,但第四次戰役在傷亡總數上日軍付出了多於我們的慘重代價:中國軍隊傷亡17000餘人,日軍傷亡近20000人。

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進攻路線圖

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的戰略目的是希望通過以此為部分的豫湘桂戰役來打通大陸交通線,所以兵力配備、前期準備等方面更加充分,但中國軍隊卻輕敵失察,再加上國軍主力外調、其他各部各自為戰、協同配合不利等因素,導致了最終失敗。

第四次會戰中的中國軍隊正在搬運物資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橘子洲前的流水日夜不息,雖然長沙最終落入敵手,但能在一線對壘高壓態勢下堅守5年,而且還能取得多次勝利,這在抗戰史上絕無僅有。整個長沙會戰,是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的(日軍66萬,中國軍隊100餘萬)、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中國軍隊以13萬將士的傷亡讓日寇付出10.7萬人傷亡的代價,把日軍阻隔在湘北近5年,為整個抗戰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不亞於蘇聯列寧格勒戰役的慘烈和重要。

細雨霏霏,春風輕撫,清明時節,一家又一家扶老攜幼,紛紛回祖屋、上祖墳,祭奠逝去的親人。為抵禦日寇而犧牲在長沙城下的將士們,以及像他們一樣把熱血滴進祖國每一寸熱土的革命烈士們,他們雖與我們或許沒有絲毫血緣關係,亦不是我們的親朋,但我們仍不能忘卻他們,仍要用最崇高的敬意紀念他們,正是有了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能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長沙烈士公園公祭儀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他與白求恩齊名,說中國話娶中國妻,死前之語感動世人,呂正操獻花圈
蘇聯何以戰勝德軍?斯大林坦然承認:我有高人相助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