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江最近蛇出沒 已有人中招住院

浙江最近蛇出沒 已有人中招住院

「上周日,我們醫院就收治了幾位杭州周邊被蛇咬傷的農民。天氣暖了,氣溫超過20℃,蛇就會活躍起來。」

袁丞達是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的醫生,他告訴錢江晚報記者:「醫院每年收治的毒蛇咬傷病例在700-800人,傷者基本都是周邊農民,一般是在田間、山林幹活的時候被有毒蛇類咬傷。」

很多人見了蛇都會害怕,但是蛇類其實分有毒和無毒兩種。

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動物專家金偉告訴錢報記者:「浙江有毒的蛇其實很少,蛇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大家也都知道『打草驚蛇』,蛇又喜歡在夜間活動,一般我們發現它之前,它已經逃跑了。同時,蛇類是野生動物,一樣受到保護。大家野外見蛇不要追打,以免激怒它造成自身傷害。」

浙江的蛇,哪些有毒,哪些沒毒?最近,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動物調查員王聿凡整理了一份比較全面的浙江毒蛇資料。

如果不幸被毒蛇咬傷,傳說中那些捆紮、放血的處理方法到底靠不靠譜,袁丞達醫生也為大家解疑釋惑了一番。

●三角形頭的蛇一定有毒?

五步蛇真的會五步倒嗎?

「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分方法,那還不簡單?三角形頭的蛇是有毒的,鈍頭、圓形圖的蛇是沒有毒的唄!」

很多人對蛇類毒性的認識一直存在這樣的誤區,事實上,三角形頭的蛇不一定是毒蛇,圓形頭也不一定是無毒蛇,要明確就得認到種。

(圖:王聿凡、朱英)

「短尾蝮應該是浙江導致蛇傷最多的有毒蛇類。它與人類的活動範圍重疊,愛生活在平原或丘陵的田地中,會游泳潛水,平時盤踞不動,夜間活動,當人靠太近時會無預兆發起攻擊。」

王聿凡說,這種蛇容易和無毒的頸棱蛇(偽蝮蛇)相混淆。區別是短尾蝮的身形粗短,眼後方有白眉,不封閉的圓形斑,有頰窩;頸棱蛇體型寬扁,無白眉,封閉的不規則斑,無頰窩。

(圖:王聿凡、朱英)

袁丞達說:「我們醫院收治的毒蛇咬傷病患中,基本都是中了短尾蝮毒蛇的,受傷的也都是杭州周邊的農民。這種蛇比較喜歡在農田裡活動,農民下地幹活的時候,會不小心踩到,受傷的部位一般是四肢末端,中毒表現一般就是皮膚腫痛,重則會損傷肝腎功能。這種蛇毒性不大,不過,因為路途遙遠等原因而延誤治療時間太長的,也會有截肢風險。」

說到毒蛇,很多人都會想到五步蛇這個名字,聽起來讓人如此聞風喪膽的毒蛇,毒性是不是真的這麼可怕呢?

「五步蛇個頭比較大,它的毒性可能有短尾蝮10倍那麼多。不過,送來我們醫院的五步蛇毒傷者也都治癒出院了,入院前,他們走了肯定不止5步,所以,中了五步蛇蛇毒,走五步就會倒下,真的只是傳說而已。」

袁丞達說,曾經有一位老太太中了五步蛇毒,送來救治時是中毒3天後了,醫生髮現她有腦出血的癥狀,已無力回天了。

「五步蛇毒會造成凝血功能障礙,中毒者被咬傷的地方也會不停流血,一些人本身有系統性疾病的,被五步蛇咬傷是會有生命危險的。」

(圖:王聿凡、朱英)

「五步蛇的學名叫尖吻蝮,它體型大,身上有黑色三角形斑,有翹起的吻端;是夜行性的,喜在溪流附近等地面活動,一般是在山區才會有分布的。」王聿凡說。

●「中國第一毒」的蛇浙江也有

中毒後放血、捆紮真的管用嗎?

在所有被毒蛇咬傷的病例中,袁丞達坦言,最需要大家引起重視的是銀環蛇蛇毒。

(圖:王聿凡、朱英)

「銀環蛇有『中國第一毒蛇』的綽號,屬於眼鏡蛇科環蛇屬。浙江的眼鏡蛇科中主要有5個屬,分別是眼鏡蛇屬、眼鏡王蛇屬、環蛇屬、華珊瑚蛇屬和海蛇屬。」

王聿凡說,銀環蛇浙江有分布,它喜歡在水源附近活動,有明顯擴大的六角形脊鱗,從頭至尾都是清晰的黑白紋。但是,浙江分布的黑背白環蛇、劉氏白環蛇、福清白環蛇等和它長得類似,為了保險起見,如果野外看到黑白相間的蛇分不清就都當做是銀環蛇吧。

(圖:王聿凡、朱英)

這種蛇究竟有多毒?

袁丞達說:「銀環蛇毒是神經毒素,傷者的早期表現並不明顯,只是被咬傷部位的局部皮膚麻痹而已,容易被人忽視。但是中毒1-2小時後,傷者就會出現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甚至心跳都受到抑制的情況。只要及時送到醫院就醫,用設備幫助中毒者恢復呼吸配合後續治療,一般就能脫離危險。」

中了蛇毒究竟該怎麼辦,傳說中的及時放血、捆紮真的管用嗎?

首先,錢報記者從醫生和生物工作室口中得到的一致共識是:蛇不會主動攻擊人,請不要故意挑釁或讓它感到受威脅。

毒蛇的毒液是不一樣的,不是每種都會致傷致命,只要處理得當,是不會威脅到我們生命的。

「有一次,我接診了一位被毒蛇咬傷的農民,他身上有被刀砍過血肉模糊的地方,他說這是在給自己放毒治療。中了蛇毒自殘放毒的做法不但沒有用,而且會引發其它感染,真的很不可取!」

袁丞達還提醒,有人被蛇咬後,為防止毒性擴散,去捆紮住傷口附近的肢體,這樣做也毫無意義,時間長了還有導致局部組織壞死的風險。

「大家被毒蛇咬傷後,首先不要驚慌,要保持平靜,注意不要劇烈運動,以防止毒性快速擴散,有條件的要冰敷傷口,及時送治就醫即可。」袁丞達說。

●新聞+

浙江陸地還有哪些毒蛇

除了上面講到的這些蛇,浙江究竟還有哪些毒蛇,分別分布在哪些地方?

我們也從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動物調查員王聿凡那裡拿到了下列資料(據不完全統計)——

白頭蝰極其罕見,長相奇特的蛇。突兀的淺色腦袋太有識別度,不會與其他蛇混淆。性格溫順不暴躁。

習性:夜行性,多在春秋兩季活動,主要行動在地面。

鑒別特徵:淺色腦袋。

註:有學者依據形態差異(主要是頭背部的顏色為白色或黑色)將中國原有的「白頭蝰」分為兩個物種,即白頭蝰(或稱白頭緬蝰)Azemiops kharina和黑頭蝰(或稱黑頭緬蝰)Azemiops feae。但初步的分子系統學研究並不支持這樣的劃分,而支持兩者為同一物種。因此我們在這裡仍使用其原有的名稱「白頭蝰Azemiops feae」。中國分布的白頭蝰除雲南省的部分地區外,頭背部均為白色為主。

台灣烙鐵頭是浙江蝰科物種中的顏值擔當,當然也極其罕見,主要地面活動,性格暴躁。

習性:夜行性,分布在浙南、浙西的高海拔山區。

鑒別特徵:顏值高(看上圖);明顯粗短。

註:浙江省原記錄的該物種為「山烙鐵頭Ovophis monticola(山烙鐵頭華東亞種O. m. orientalis)」。有學者依據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將山烙鐵頭進行劃分,其中浙江省分布的物種被改為台灣烙鐵頭Ovophis makazayazaya(模式產地在我國台灣)。

原矛頭蝮是省內極其常見且危險的蛇類,毒性不大但極具攻擊性。

習性:夜行性。適應從平原到山地,村莊至森林,地面與樹上,各種生境都有它。

鑒別特徵:頭部三角形 ,吻端尖,頭頂為小而密集的粒鱗,有頰窩。

原矛頭蝮與游蛇科的微毒後溝牙毒蛇——絞花林蛇非常相似。

角原矛頭蝮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小型毒蛇,目前僅在台州仙居境內被發現。

習性:夜行性,依賴大型石灰岩火山岩的地帶。

鑒別特徵:眼上方有鱗片延伸形成的角狀物。

角原矛頭蝮與灰色系的絞花林蛇略相似。

福建竹葉青又叫焦尾巴(請看圖)。太過常見,可你卻不一定注意到,一襲青紗在樹葉間是最好的偽裝。

習性:夜行性,偏樹棲,出沒於溪流兩側的岩石、灌木。

鑒別特徵:浙江有三種主體顏色為綠色的蛇,分別是福建竹葉青、翠青蛇、灰腹綠錦蛇。後兩者均無毒,也偏樹棲。

福建竹葉青(有毒):頭頸區分明細,頭大呈三角形,有側線(紅白或白),紅尾巴,有頰窩。

翠青蛇(無毒):通身綠色,尾巴不紅,無側線,頭頸區分不明顯,無頰窩。

灰腹綠錦蛇(無毒):通身綠色,頭部有黑紋,無紅尾巴,無頰窩。

舟山眼鏡蛇是浙江僅有的一個眼鏡蛇屬Naja物種,雖然名字里叫舟山,實則遍布全浙江及華東、華南,最為人所知的是它在受威脅時會擴張頸部。大家遇到此蛇要敬而遠之。

習性:日行性,喜在多丘陵的開闊地面活動。

鑒別特徵:防禦時豎立身體擴張頸部,全身黑色,有白色條紋;頸背部有白色擴大色斑(形狀、大小有個體差異)。

會擴張頸部,但不是黑色底色的蛇均不是舟山眼鏡蛇。

眼鏡王蛇是中國最長的毒蛇,可達3米以上,體型氣勢磅礴;浙江僅有滑鼠蛇有如此體型。

習性:日行性,僅在浙江部分山區少量分布。

鑒別特徵:眼鏡王蛇擁有巨大體型,黑白(黃)相間,會擴張頸部,頸背側白紋無擴大;頭背後端有一對蝴蝶形枕鱗。

福建華珊瑚蛇,頭部為「V」型白紋。

習性:夜行性,以其他小型蛇類等爬行類為食。

鑒別特徵:體型較小,遇到危險時會把尾巴捲成圈吸引注意力。華珊瑚蛇的毒液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爬行類非常致命。

虎斑頸槽蛇的毒液來自它的食物蟾蜍,除了口腔外頸部也有腺體釋放毒素,受到威脅時會擴張頸部展示鮮艷的頸背。

習性:日行性,喜在農田、丘陵地區活動。

據日本學者研究,虎斑頸槽蛇吃掉蟾蜍以後,會將蟾蜍毒液儲存在頸部腺體里,受到威脅時從頸部腺體排出或濺出(乳白色或略帶粉紅色的漿液)。蟾蜍毒液的毒性很強,要謹防其進入口腔、眼睛和血液。

中國水蛇、鉛色水蛇是主要在浙南分布的兩種水蛇,生活在水裡的蛇很多,但原水蛇屬在浙江只有這兩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24小時 的精彩文章:

TAG:浙江24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