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互聯網時代和無現金社會的衝擊 銀行還有出路嗎?

面對互聯網時代和無現金社會的衝擊 銀行還有出路嗎?

經常有朋友問我: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而馬雲正在全國推廣無現金城市,那麼以現金業務為優勢的銀行業還有出路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時間也會讓麒鑒陷入沉思,銀行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但是面對朋友提出的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無現金社會的推廣,銀行還有出路嗎?我的答案也是明確的。

我不知道這些朋友是擔心銀行的未來,還是擔心自己的未來?還僅僅是單純地想探討探討這一現象?

我要說的是:銀行不會消失,消失的僅僅是銀行的傳統形態,而銀行將會以新的方式生存下去並獲得重生。

實際上,銀行生存還是毀滅,一直以來都是銀行業的世紀難題。不是從今天開始,也不會明天結束。20多年的爭論,銀行卻越來越強大就說明了這一點。

進入新的世紀以來,雖然銀行業仍然保持了強勁的發展。但對銀行質疑的聲音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國內,從2002年《科技智囊》第7期馮宗智、楊雲龍、王旭、鍾偉和何帆等人提出《國有銀行生存還是死亡》這一論點,生存還是死亡這一問題更是一直困繞著銀行業,直到2016年《君友諮詢》文章《生存還是死亡,2016年中國銀行業四大挑戰》,生存還是死亡似乎距離中國的銀行業越來越近。

但是現實卻是,互聯網的發展在給銀行帶來衝擊的同時,也推動了銀行的發展,如銀行網路銀行的發展在移動支付中也佔有了重要地位,所以銀行並不完全是依賴於現金業務。

同樣,銀行畢竟是目前金融業中信譽度最高的機構,人們當然希望銀行能給以其它金融平台一樣的高收益,又要維持銀行的高信譽,但那是不可能的,銀行要維持高信譽就必須讓它的資產處於相對安全的狀況,所以收益率就會低,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銀行都不會缺少那些追求風險低的客戶和資產,畢竟大多數老百姓還是希望自己的財產不要受到損失的。

再回頭看看你所說的無現金社會問題。

馬雲對銀行的改變是從銀行的傳統職能支付職能開始的。這些年,馬雲一直在致力於推動無現金社會的戰略。馬雲曾經對外宣稱,希望用5年的時間,讓中國率先進入無現金時代。進入無現金時代不僅是對傳統銀行業以及支付方式的顛覆,更是對人們的傳統現金生活方式的顛覆。而這場顛覆面對的可以巨大有蛋糕啊。

在最新公布的報告中,2017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22.7萬億元,其中具有經濟效益的交易規模為16.8萬億元,其中支付寶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達到了64.2%,財付通佔比27.8%。馬雲的支付寶已經佔據了移動支付的60%以上。這是馬雲推動無現金支付的根本原因:利益和壟斷利益。

馬雲在全國推動無現金城市戰略。馬雲曾經說過,現金將會在10年後不會再出現。當時人們都認為是馬雲說大話,但是馬雲已經付諸動作,現在已經開始有五座大城市實現了無現金交易了。

阿里巴巴公司所在地的杭州是,是第一個被馬雲拿下成為一座「無現金城市」。據說有老外在杭州體驗了一天無現金的生活。從早上買早飯、買菜開始,一直到坐地鐵、乘公交、看病、娛樂、遊覽景點等等,完全不需要花一分現金就能完成。這引得老外連連讚歎。

緊跟著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與湖北省的武漢市簽訂了《「無現金城市」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到今年6月底前,武漢主城區5000台公交車將全部支持刷支付寶乘車。另外,武漢地鐵的5條線路的28個重點站也將支持支付寶購票。並且,武漢當地的高鐵、輪渡、停車、網約車、共享單車等等其他的公共出行服務,也都將陸陸續續的實現支付寶付款。按照雙方的戰略合作規劃,武漢市還將在商業服務、民生服務、政務服務等更多的領域開展合作,從而把武漢市打造成「無現金城市」和「智慧出行城市」的標杆!截止目前,已經有包括武漢公交、武漢一卡通、武漢水務集團、武漢天然氣公司、武漢電視台、武漢大學、吉慶街、周黑鴨等當地共計28家的機構和企業,宣布加入馬雲的「無現金聯盟」,將推薦使用無現金支付。

此後又有兩個城市——天津和福州加入了「無現金城市」。天津市和福州市分別和螞蟻金服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共同推進「無現金城市」建設。

應該說,馬雲的無現金城市戰略不是夢想,而是會很快成為現實。

但是當馬雲的螞蟻金服與微信在全國開展無現金支付大戰的如火如荼時,央行的約談和文件意外而至,央行總行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稱,最近一些地區推進的無現金支付方式,與螞蟻金服等合作創建無現金城市等活動,其中的一些宣傳主題和做法干擾了人民幣流通,社會反響較大,對社會公眾產生較大誤解。央行要求各地抓緊行動,依法對不合適的提法、做法進行糾正和引導。7月底,央行武漢分行約談螞蟻金服公關部負責人,告知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在無現金城市周活動中去掉「無現金」字眼;二是撤掉所有含有「無現金」字眼的宣傳標語;三是公開告知參與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尊重消費者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當然,央行不是為了保護銀行的現金業務,而是保護人民幣的權威和流通的能力,否則人民幣將失去存在的意義。

所以,不用擔心銀行的未來,但是銀行也必須與時俱進,主動迎接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才有更好的出路。

作者:麒鑒,財經金融分析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上司面前的十大禁語之二:那真的不是我的責任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一定像我們看到的那樣

TAG:金融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