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也能創作藝術,為我們帶來「創作」意義的反思

人工智慧也能創作藝術,為我們帶來「創作」意義的反思

人工智慧也能創作藝術,為我們帶來「創作」意義的反思

【Technews科技新報】人工智慧(AI)毫無疑問是有用的,它快速、精準、不帶情緒,機械式的重複任務也不會厭煩,從各個層面來看,人類從事的許多工作確實都能夠運用 AI 來取代。但如果是創造藝術呢?

VentureBeat 報導指出,做為科學和技術的產物,人們總是傾向將 AI 與不需要創意的應用領域連結──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假設,畢竟以目前所知,機器確實缺乏情感與直覺,但這並不代表它們無法創造出人眼中具有創意的藝術作品。

透過編碼及相關應用技術,開發人員能夠讓 AI 做的事情遠比一般人想的還要多上許多,像是寫詩詞、繪畫、製作食譜、編寫歌曲這些過去被認為是由創意主導的任務,AI 都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甚至在匿名提供給人群評審時經常能夠獲得好評。

人工智慧也能創作藝術,為我們帶來「創作」意義的反思

你判斷得出來哪些畫作是 AI 所畫的嗎?答案請見注 1。(Source:Ahmed Elgammal)

舉例來說,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藝術和 AI 實驗室日前就編寫出一種演算法,能夠讓 AI 透過對藝術史知識的學習創造出繪畫,團隊甚至在創作後還特別舉辦了畫展,調查人群對繪畫作者的猜測。

雖然在模仿現有畫風的畫中,僅有 35% 的群眾認為這是由人所創作的,但在 AI 自創的「AI 派」畫中,相信出自人手的比率卻提高到了 53%。更值得一提的是,當被問到那些藝術作品鼓舞人心或啟發靈感時,AI 創作的作品比起人類所有風格的作品都還要再高出一些。

AI 在文字藝術上也已經取得了成功,除了網路上充斥著由機器人記者撰寫的報導上,國外也有團隊成功創造出一種能撰寫十四行詩(Sonnet)的演算法,無論是在解釋性、簡短性和抽象性的基礎上都足以讓人信服。

這麼說來,難道「藝術家」也會被取代嗎?進一步來說,如果 AI 也能夠取代藝術家,那麼藝術家/編碼者在藝術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要探討這一點,或許我們可以從那些 AI 並不是很擅長的藝術看起。

就拿寫作來說吧!雖然 AI 已經成功能夠撰寫報導或進行詩詞創作,但神經網路和演算法仍有些部分是無法突破的。過去研究人員便曾經提供機器許多科幻劇本,並在隨後將 AI 的創作拍成短片《Sunspring》──這部短片自然非常受到關注,但其中唯一獲得好評的並非劇本,而是敬業的演員。

目前看來在闡述事實、創作節奏或繪畫上,AI 似乎能夠獲得「A」以上的評分通關,但在對話和情節設計上,似乎就不是這麼如此。網路雜誌《頁岩》(Slate)的分析師對 AI 的詩詞如此評價:這篇由機器撰寫的十四行詩看起來不像在講述任何事情。

人工智慧也能創作藝術,為我們帶來「創作」意義的反思

由 AI 創作的 14 行詩。(Source: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但藝術是否需要講述一個故事?對於小說或電影來說,故事情節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像是照片或畫作、雕塑的藝術媒介中,多半是仰賴暗示或情境來引發情感反應,幫助觀眾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儘管創作藝術可能因人而異,但有 3 種技能似乎是必須的:第一種是寫作技巧,第二種是創造力,第三種則是意圖。

AI可以很好地模仿前兩者;只要告訴它資訊和方向,它便可以持續地往其邁進,它可以複製繪畫風格、學習詩歌的韻律結構,至於難以定義的「創造力」,在不受固有邏輯限制的情況下做出的超越普遍概念決定,在人類看來,大概也不得不歸類於具有「想像力」與「原創性」。

但剩下的意圖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對於人類來說,正是意圖激發了藝術作品的靈感,並帶來了期望傳達的意義。

而對於 AI 來說,編碼者將機器設定為基於訊息去作出自己的決定,AI 無法學習過於抽象的事物,自然也無法創作出具有意圖的作品;人們可以從作品帶給人類感觸的角度去評論,但卻必須完全忽視其創造的環境──AI 的藝術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卻無法具有真正的意義。

像是梵高著名的的『星空』(Starry Night),畢卡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這類型的偉大藝術作品,都是由於背後的故事帶來的感觸,才具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就目前而言,被教導藝術史的機器和人類學生的創作並沒有這麼不同,為實驗目的編碼 AI 創作藝術作品也確實是有趣的,但最終目標是什麼?和其他產業一樣在藝術領域實現自動化嗎?如果有一天真的進入了奧斯卡獎、普立茲獎或葛萊美獎,我們又該如何思考?

或許 AI 所能做的,便是提供人類創造力和能力一個理性延伸──儘管它讓我們理解現在世界運作的程度,似乎和我們對未來產生的疑問一樣多。

注 1:圖中的所有畫作皆是由 AI 所繪製而成。

(首圖來源:Flickr/Tony HisgettCC BY 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2018年第1季iPhoneX產量符合預期,但第2季將大幅縮減
東芝傳增產 3D NAND,考慮興建兩座新廠房

TAG: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