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說:」我的人生可能會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樣收場

她說:」我的人生可能會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樣收場

更多原創影評、書評、散文、小說,歡迎關注本公眾號

前幾日出差,約了一個許久未見的女性友人L共進晚餐。杯盤間聊起各自的近況,她一臉認真地說,「我覺得我的人生會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樣,行差踏錯,孤獨終老。」我深深地看著她的眼睛幾秒,確定她不是開玩笑。

如果從外界的視角去看L現在的生活,簡單概括就是「大約大多數人會夢寐以求的貴婦生活」。她和她的老公都是從美國常春藤大學畢業,有著體面的工作。她老公聰明絕頂,在金融行業薪資不菲;她因為剛搬到那個城市,做了一份時間靈活、相對輕鬆的工作。他們育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日常照料的工作自然是外包給菲佣。交往的時候她老公說過:「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愛我就行了。」(這樣的老公請給我來一打)所以你大概能夠理解,她跟我說起日本經典「致郁」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時,我多努力地強忍白眼,靜靜聽她聊她的夢想,以及,婚姻和孩子其實本不在她的人生規劃之中。

我們四、五個小時的長聊無法一一盡述,在此只想分享一下我們聊過之後得出的一些關於人生選擇的感受。

第一,在面臨人生重要選擇的時候不要僅僅因為容易而選擇一條路。在可以努力的時候選擇一條看似容易的路,可能會使你離自己的人生目標越來越遠,以至以後的人生可供選擇的餘地越來越少。

電影中的松子為了解決學生犯下的錯誤,趕快回家泡澡,草率承認是自己偷了錢,導致被學校開除。離家出走後,松子因為童年一直缺乏父親的關注和關愛,所以形成了向人乞求愛的性格特點,她從未試圖主動填補內心的空洞,寧願跟那些將自己的人生帶往地獄的男人一起生活,也絕不想孤單一人。在一次次看似「容易」的選擇中,松子的人生不斷墜落。

再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我在大學本科時參加一個活動,碰到一位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博士。出於對哲學的好奇,我問他:「你都讀到哲學博士了,一定是非常熱愛哲學吧?」他告訴我說,他高考成績不是特別突出,為了上北大就報了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後來臨近畢業,工作找得不理想,又不願面對象牙塔以外的競爭和壓力,正巧系裡有保研的機會,於是又一路讀了碩士和博士。但令他痛苦的是,他其實並不喜歡哲學,現在想要改弦易轍,又不知道從何做起,尤其是想到自己在這個領域已經鑽研了八年,時間成本太高。

第二,人生是由一個個選擇累積起來的,一次成功不能保證未來一路暢通;同樣的,一次失利也不至日暮窮途。人生是場馬拉松,而非衝刺跑。

人生固然有很多關鍵的選擇,但大多數的情況下,並沒有一個選擇可以全然定義你的人生。這意味著如果你年紀輕輕便取得了超出一般人的成就,也不可過於的驕縱懈怠;否則也許以後的歲月中你會發現,自己人生的顛峰只在20歲。少年成名、晚景凄涼的人也不在少數。類似的,如果錯失一個大好機會,比如高考發揮失常,或者一次晉陞的機會沒有把握住。也許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確實會碰到不少困難,但總可以再接再厲,在機會再次降臨的時候好好抓住。所以職場中不少非名校的畢業生,可能更加吃苦耐勞、勤懇努力。

電影中的松子在每次跌落谷底的時候,依然存在著翻盤的機會,比如在監獄中學到的理髮技能,以及社長朋友塞給她的那張可能帶給她嶄新生活的名片,只可惜她醒悟得太晚。

第三,深思熟慮之後行動起來。與其日後後悔或者因不滿足現狀每天鬱鬱寡歡,不如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做一些實實在在的改變。

不斷遭受打擊的松子最終選擇了離群索居,不再相信任何人,每天渾渾噩噩,將現實世界無處給予和得到的愛投射到年輕偶像身上,收到偶像的回信似乎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和情感寄託,然而這種虛妄的想像並沒有給她不幸的生活帶來任何改變。

長聊之後我發現,L之所以對這部電影有很深的共鳴,根本原因在於她對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缺乏信心。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大學時就意識到自己總想找人幫忙,不相信自己有力量獨立把事做好。」如上次更新的文章所說,敢於嘗試和做出改變的前提是降低對不適的敏感性,「有計劃地去冒險」,像鍛煉肌肉那樣逐漸通過小事樹立自信心。據說大部分人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很少會後悔已經做過的事情,大部分是後悔沒有做過的事情。請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對生活的走向施加影響。

第四, 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們人生中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匆匆過客,也許你的成功或失敗會成為同學同事飯後偶爾的談資,但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忙碌著。真正關心你過得好不好的,可能只是少數幾個生命中重要的人。甚至我認為,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不要被父母愛人等親近的人的觀點綁架。

網路上充斥著煽動和利用心理恐慌的雞湯或毒雞湯,導致中國的年輕人似乎特別喜歡跟同齡人比較。但是每個人的優勢、出身、價值觀等都不一樣,比較有何意義呢?也許人生不是衝刺跑也不是馬拉松,而更像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人是散文,有人是詩歌,有人是繪畫,有人是裝置藝術。傾聽內心的聲音,減少不必要的壓力,活出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

最後,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理解「盡人事,聽天命」。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學習成績、社會活動等等很多事情似乎盡在掌控之中。但隨著你的工作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或者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或者養育一個孩子,似乎越來越多的事物在我們掌握之外,這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說松子是對人生放任自流的典型,2007年的美國電影《迷霧》中的主人公則截然相反。他像我們看過的所有美國電影的主角一樣聰明、睿智、勇敢、正義。在帶領老人孩子竭力對抗怪物和宗教狂熱分子之後,命運還是狠狠給了他一個耳光,靜靜散去的迷霧似乎在冷嘲他做過的一切努力。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可能我們做對了所有的選擇,結果依然不盡人意。與其過多的責怪自己或怨恨憂鬱,不如坦然接受。

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的選擇會帶領你走向何方,所以,才好玩。

(這個電影最有趣的解讀是從心理、原生家庭以及宗教隱喻的角度來談,篇幅有限在此不做展開,歡迎大家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關於作者:

85後非典型電影從業者,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分別取得醫學相關本科及碩士學位。愛思考,愛旅行,「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的思維空間 的精彩文章:

斯皮爾伯格用《頭號玩家》證明,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TAG:她的思維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