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切痛苦、焦慮和憂愁的源頭是什麼?——請問索達吉堪布

一切痛苦、焦慮和憂愁的源頭是什麼?——請問索達吉堪布

我執與痛苦

佛教中最直接的認識,就是人的痛苦——從大的痛苦到微細的內心不平衡,都是源於「我執」。「我執」就是私心,就是對「我」和「我所」的執著,梵語稱作「薩迦耶見」

印度偉大的佛學家寂天論師曾說:「執我唯增苦。」只要你執著「我」,就唯有增加痛苦。在座的老師和同學,你們也可以觀察一下: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心靈上的,也不管是感情上的,還是工作上的,一切痛苦、焦慮和憂愁的源頭是什麼呢?真的是外面的人或物讓我們痛苦了嗎?不是,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執著,這也就是「我執」。

其實這個「我執」,不僅是人類痛苦的因,也是動物乃至六道一切眾生痛苦的因,所以《入行論》中說:一切世間的痛苦,都是從尋求自利中產生的。再進一步來說,「我執」還是輪迴的推動者,如印度中觀學者月稱論師所說:眾生因為有「我」、「我所」的執著,從而在六道中流轉不息,就像水車上下轉動一般。

所以,《修心七要》里有個竅訣:你應該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痛苦,全都歸罪於「我執」,而不是他眾,只要你能對治了「我執」,你就不再痛苦了。

這個道理很深,以前我讀書的時候不懂,因為書里沒有這些。不過,當我痛苦時會思索:這個痛苦,它是來自於外境?還是心識?如果不是全由外境的話,心的成分就很大了……但當時只是模模糊糊地覺得,痛苦應該跟心有關,後來學了佛法才明白:其實這些都是心裡的執著導致的,而且每一個心念,也都與「我執」息息相關。

雖然我們都不願意受苦,都願意快樂地生活,但命運很少會按著我們的想法去,它往往充滿了坎坷、不公和意想不到的痛苦。所以,當我們不得不面對痛苦的時候,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嘗試著了解痛苦,了解它的根源,以期漸漸地除掉它。

「我」所執著的是假象

剛才說了,痛苦源於「我執」,但這個「我」,以及「我」所執著的一切,是不是真實的呢?不是真實的,只是假象而已。這一點,不僅是佛教理論,就是用世間的方法來看,也是一目了然的。

可能你們都讀過《理想國》。在這裡面,柏拉圖用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他之間的對話,闡明了他們的哲學思想。其中有這麼一個「洞穴比喻」:

在一個洞穴里,長長的通道連著外面的世界,亮光順著通道照到裡面。裡面有一群人,他們從小就住在這裡,而且像囚犯一樣,腿腳和脖子都被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望著前面的洞壁。

在他們身後遠處的上方有一堆火,就在火光和他們之間的這個位置上,洞外上方有一條路。沿著路邊築有一堵矮牆,牆後有些人舉著各種器物,做著各種動作,而影像就投進洞里,呈現在洞壁上。

裡面的人每天看到的就是這些影像,也只有這些影像;久而久之,他們認為影像是真實的,從來不知道外面還有一個光明的世界。

突然有一天,他們中的一個人解開了束縛,沿著光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當他看清了一切以後,知道裡面牆上的東西都是假的,於是趕緊跑回洞里,想喚醒那些同伴,救他們出去。然而,當他說出真相時,所有的人都開始嘲笑他,以為他瘋了,把他處死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一向認為真實的東西,其實最不真實。

我們從小認為有「我」、有「我所」,認為我所見所聞的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從來沒想過這是假的。然而,即使你一輩子這麼認為,即使所有的人都這麼認為,假的還是假的。

「假作真時真亦假」

如果「我」和「我所」是假的,那什麼是真的呢?「無我」是真的。

比喻里跑出來的那個人,明明見到了真實的東西,為什麼裡面的人不相信呢?這就是《紅樓夢》所謂的「假作真時真亦假」,你把假的當成真的,真的就被掩蓋了,說出來也成了假的;「無為有處有還無」,你把無的當成有的,有的也就成了無的了。

所以,希望大家對「無我」做些思維。所謂「無我」,是本來就沒有「我」,你認為有的話,那這個「我」是個什麼樣子?分析過嗎?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只是我一個人執著有『我』,也許是我錯了,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執著有『我』,難道都錯了嗎?」

月稱論師在《中觀四百論》的注釋里講過一則公案:從前有一個國王,婆羅門通過觀察星相,對他說幾天後要降一場毒雨,誰飲用了就會瘋掉。幾天以後,果然下了雨,整個國家的所有臣民喝了這個雨水以後,都瘋掉了,只有國王一個人沒喝,因而是清醒的。可是因為和大家不一樣,大家都認為他是不正常的,說他是個瘋子。這樣說久了以後,國王不得已,也喝下了毒水,跟他們變成一樣了。

公案里的這種現象,我們聽了以後都會覺得荒唐,但不幸的是,現在的社會已經是這樣了。大家可以冷靜地看一看:人人都在追求地位、財富、感情,幾乎沒有人談真理了,即使有些人在談,一碰到房子、車子這些現實的問題,真理也就顧不上了。

當然,這可能跟輿論導向也有關。很多媒體不是要把人引向善的方面,而是想方設法讓人關注那些吸引人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值不值得你關注呢?值不值得你追求呢?如果一上來不看清楚,辛辛苦苦追求了一輩子,結果得到了一些沒有真實意義的東西,不是虛度此生了嗎?

深入地了解「無我」

所以,在人生的某些時候,還是要思索思索。你沒有接觸到佛教,那另當別論,但現在已經接觸到了,為什麼不深入地了解一下呢?像這個「無我」的道理,如果它真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那為什麼不仔細推敲推敲?如果「我」所執著的真的是假象,那為什麼不放下呢?……

其實,佛教對萬事萬物都有描述,器世界也好、有情世界也好,方方面面的學問這裡面都有。只要你來學,一定會受益的,對此我很有信心。

當然,信心有很多種,太過盲目的話,就成了迷信。但我認為,我的信心不是迷信。為什麼呢?因為我經過了多年的聞思,也對比了古今中外的各類學說,在這個過程中,我以我公正的理解來分析,世間方方面面的學問,雖然都有其不共的特點,但是有一點很值得回味:佛陀出世已經2556年了,他的教法,我們只聽說後人不斷從中發掘出新的奧秘,卻沒有聽說它被誰推翻了。你們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呢?

所以,我並不是在偏袒佛教,因為皈依了佛門、穿了這身衣服、學習了佛法,就維護佛教,說自己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不是這樣。只要各位也作過同樣的對比,相信你也會有同樣的信心,而且會同樣地相信:在21世紀,在物質文明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突破和進步的今天,要讓人類思想進入善的軌道,一定要到東方的佛教思想中尋求啟迪!

敬摘錄《無私帶來喜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如何幫助快要死去的親朋好友?
上師和本尊,在誰的面前得灌頂更好?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