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親友書》遭受侮辱謾罵等,如何不生氣?

《親友書》遭受侮辱謾罵等,如何不生氣?

導讀:思維你在發火時都是在什麼情形下?瞋心有何壞處?不生氣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如何對治自己的瞋心?

《親友書》講記15

持續隔天更新

殊勝之法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儘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親友書》講記摘錄

己二、斷除懷恨之果:

我為此人相責罵,毆打擊敗奪吾財,

耿耿於懷起衝突,斷除懷恨即安眠。

當我遭受別人當面的侮辱謾罵,或者暗中的誹謗毆打,他不擇手段讓我一敗塗地,還搶奪我的財產、霸佔我的房屋、搶奪我的銀行卡,如果我一直懷恨在心,勢必會引起身語衝突。其實很多衝突都與「」有關,若沒有「我」,國家與國家、人與人、家庭與家庭的矛盾也不會挑起。有了對「我」的執著,才會產生嗔恨之因,進而引發懷恨之果,心裡一直耿耿於懷,身體的衝突、語言的爭吵就會紛至沓來。如果對「我」無有執著,把別人的加害視為如幻如夢,一切嗔恨和懷恨就不會生起,今生很快樂,也不會為來世造罪業。倘若你的嗔恨心非常重,則如《入行論》所言:「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想獲得安樂難如登天,你會日日煩躁不安,夜不成眠。(大家也知道,臨睡之前,若有一件事讓你特別生氣,會翻來覆去也睡不著。)假如能摒除這種懷恨,寂天菩薩云:「精勤滅嗔者,享樂今後世。」內心會遠離苦惱,今生來世都非常快樂,晚上也可無憂無慮地入眠,死的時候十分安詳。

斷除嗔恨非常重要,但若沒有一定的修證,確實也難以對治。我看過廣欽老和尚的一個故事,當時他在福建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覺得自己沒有福報,不敢接受供養,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間有降伏老虎等精彩故事。十三年後他回到寺院,還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天天夜不倒單,在大雄寶殿打坐。

過了一段時間,監院和香燈師召集大家宣布:昨天晚上大雄寶殿的功德箱被盜!因為功德箱里的錢是寺院的主要收入,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所以大家自然懷疑到廣欽和尚,認為他在那裡打坐,一定是他偷的。大家對他的看法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覺得這個人住山洞十三年,結果還干出這等事,太可恥了。包括居士們也對他另眼相看。廣欽和尚並沒有申明一句:「我沒有偷,也沒有看到別人偷。」好像這事與他無關。別人罵他、指責他,他也若無其事。

這樣過了一個星期,監院又召集大家說:「其實沒有功德箱被盜這回事,我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考驗一下廣欽師的修行境界。現在證明他確實有功夫。」(他們很壞啊!)這個時候,廣欽和尚依然如如不動,並沒有為此而欣喜。

對於這個公案,我以前也想過:如果是我們有些道友,你沒偷東西卻冤枉你偷了,不要說監院和香燈師,就算是根本上師,或者佛陀親臨,恐怕你也會跟他理論:「從功德上,我承認你是佛陀,但今天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不會承認的……」因此,每個人的修行真的有差別。我們口頭上都會說不要生嗔恨心,但真正遇到違緣時,恐怕也壓制不住,故而印光大師告訴我們:「所有不順心之境,作已死想,則便無可起嗔矣。」以這種態度來對待,嗔恨心便不容易生起。

然而在實際行動中,自己能不能做到呢?希望道友們平時觀察一下。有些人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一直跟別人衝突,管家來了也無法解決,法師來了也無法處理,菩薩來了可能也不行,佛陀來了就不好說了——「噢,你是佛陀,那我只能聽你的。算我命不好,本來這件事我沒有錯,但現在只好認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你和佛法之間的距離可以過一匹馬
《親友書講記》連載6——行持十善、斷絕美酒,能轉生天界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