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娘惹,南洋風情與文化混融之美

娘惹,南洋風情與文化混融之美

劇照

最早接觸娘惹這個詞是通過幾年前熱播的電視劇《小娘惹》,它是馬來語中Nyonya或Nona的音譯,意為「夫人、小姐」,指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土生華人中的女性。實際上這個詞還可以追溯到閩南話「娘娘」這個尊稱,甚至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些印尼閩裔婦女,取名常用「娘」字,如:美娘、金娘、惠娘等等。

土生華人是新馬一帶獨特的族群,當地稱之為Peranakan,意為本土出生。早在明朝期間,就有中國南來的華商在東南亞做生意,他們後來和當地馬來女子通婚,生下的男孩稱為峇峇,而女孩則為娘惹。而根據馬來史方面記載的是,馬六甲王朝時期,中國的漢麗寶公主與五百名隨從到達滿剌伽,嫁蘇丹曼蘇爾沙(統治時間1456~1477年),其500名隨從與當地人通婚而後定居在三保山一帶,他們的後裔就是峇峇娘惹,後來擴散到南洋各地並形成土生華人聚落。到了公元14世紀,馬六甲的中國商人貿易區已經發展成為南洋地區的第一個永久性的華人聚居區。

娘惹美食就是南洋土生華人族群的偉大創造,至今還風行東南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攜帶者,娘惹秉承了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平日足不出戶,家裡的廚房成了消磨時間的好地方,舊時代有不少娘惹出身於中上層為官的或是殷實的商賈人家,很多屬於家裡的大家閨秀,她們從12歲起一直到出嫁之前,每天所做的事情就只有學習燒菜和珠綉,久而久之,個個燒菜功夫一流。娘惹菜用料複雜,以馬來香料結合中國菜的烹飪方法,各取所長,兼有兩個種族的飲食特點,也是南洋最特別、最精緻的菜系。娘惹文化保留著中華傳統的印記,同時融入了馬來、印尼和英國各種文明的元素與風情,如今仍留存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帶。

土生華人的婚禮從頭到尾要持續12天,可見其隆重和講究,很多儀式還延續著明朝的習俗。成為準新娘的娘惹會在婚禮當天,將自己親手縫製的珠繡鞋當作禮物送給公婆和新郎。梳頭的儀式也特別重要,通常在婚禮的第一天舉行,儀式中需要用到的物品包括通書、剪刀、迷你秤等。剪刀象徵剪去不良習慣;秤則象徵夫妻過著和諧而平衡的生活。

製作綉珠鞋、錢包及各種飾品,不止需要一雙巧手,還需要耐心和堅持,一件上好的作品,可能需要至少三個月才能完工。大到人生禮儀,小到日常用品,娘惹用一雙巧手,創造了一份充滿儀式感的體面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樂志 的精彩文章:

圈裡親兄弟,第三組個個出眾
換角以後命運發生翻天覆地大變化的演員們

TAG:識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