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孩子社交有困難?父母應學習正確的方法幫助其改善

家庭教育-孩子社交有困難?父母應學習正確的方法幫助其改善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煩惱:

孩子在家時就調皮得不得了,一旦有外人在時,就羞怯地不敢叫人;看到其他朋友在玩耍時,即便自己很想玩卻也不敢走近;還有一些孩子則像個小霸王似的,結果夥伴們都不喜歡跟他玩耍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去幫助有社交困難的孩子改善狀況呢?

有社交方面困難的孩子往往內心比較敏感,也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希望事事做到完美。如果在社交中有一些表現得不太滿意的情況,會不斷地回憶當時的場景。在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有高度焦慮感,從而對社交產生一種擔憂和畏懼。

+

首先我們需要做一個確認,那就是孩子是害怕社交,還是對社交不感興趣。

如果是孩子對社交不感興趣,那麼可能只是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圈子。作為家長並不需要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去「合群」。

如果是孩子想要融入集體卻不能,這種情況就需要一些矯正措施了。

解決:比較常見的方式是系統脫敏。也就是將這個人放在他所害怕的環境中,讓他逐漸適應。

孩子害怕跟同學說話,就要求他去和同學說話。孩子看到同學會臉紅,就讓孩子臉紅也要堅持說幾句。

採用這種方式需要注意不能讓孩子單獨處於他所害怕的環境

注意:當人處於自己所害怕的環境時,焦慮感會直線上升。如果在這種焦慮中再次體驗到挫折,不但沒有療愈作用,反而會加深傷害。

在進行過程中孩子需要有一個陪伴者

注意:這個陪伴者同時也是一個保護者,所以一定要是孩子信任的人。這個陪伴者需要在孩子還能夠堅持時督促孩子繼續,也要在孩子確實受不了時及時帶孩子脫離社交環境。

和孩子進行練習時的陪伴者可以是父母,但最好是和孩子要好的同齡人

+

訓練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練習:比如說孩子的困擾是和同學講話會緊張。

那麼首先設定的目標可以是每天和1~3個同學說幾句話。如果持續一周能順利完成,那麼加大難度,跟更多的人說話。當孩子可以持續完成時,將任務從說幾句變成討論更深層次的話題。比如說問老師問題、跟同學討論興趣愛好等等...

下一階段的任務要比上一階段的任務有難度,加大的程度要根據孩子的接受度來決定。孩子承受力強可以加大一點,孩子承受不了,難度就少增加一點。

讓孩子進行這樣的練習一定要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如果焦慮程度比較大了,要及時的帶出社交環境,等孩子緩過來再進行。

任務的階梯等級並不是家長或者其他人主觀安排設置的,而是需要跟孩子進行討論,這樣才最適合孩子本身的狀況。

獎勵:每當孩子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的時候,要及時的給予獎勵,獎勵機制是一種正向的強化,可以讓練習的結果更加鞏固。

獎勵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只要是孩子喜歡的就行。但是獎勵強度不要太大,略微的獎勵是正向的強化,而高強度的獎勵會讓孩子把重點放在得到獎勵上,這樣練習的目標就改變了。

系統脫敏是比較溫和的練習方式,改變比較緩慢,需要持續的進行練習。

以上文章摘自青年V課堂義務心理諮詢師的語音直播,每周四晚20:30心理諮詢師都將義務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喜歡的朋友可以訂閱並與我們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V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青年V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