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NEJM的自我溶栓病例,我們能學到什麼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NEJM的自我溶栓病例,我們能學到什麼

最近《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了一個有趣的個案報道,講的是澳洲的一名護士,在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後給自己進行了溶栓。看過之後真是感慨萬千,學醫的人都這麼「生猛」,前有外科醫生闌尾炎後自己切除闌尾,現有內科護士心梗後自己溶栓,「醫者不能自醫」這句話還真要重新審視了。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除了大吃一驚之外,我們能從這個病例當中學到些什麼呢?

作者:何金山

單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圖1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了一篇心梗後自我溶栓的報道

如何確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

患者是典型的胸痛,同時伴有頭暈,及時檢查了心電圖(圖2A),發現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下壁導聯高尖T波,伴有側壁導聯ST段壓低。50 min後複查心電圖(圖2B),轉為竇速伴典型的下壁導聯ST段抬高。

圖2 患者胸痛時記錄的心電圖,圖2A為癥狀開始發作時,圖2B為50 min後複查

新版的心肌梗死診斷標準採用「1+1」的原則,即心肌損傷標誌物(TNI)陽性伴有典型缺血性胸痛癥狀或心電圖改變。該患者並未檢測心肌損傷標誌物,是不是就不能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本例中第一份心電圖提示信息太多,高尖的T波,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側壁導聯的對應改變,相信多數人不會漏診,但臨床中部分患者可能只有高尖的T波,或只表現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輕易放棄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查心肌酶或動態複查心電圖,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本例患者,50 min後的心電圖,下壁心肌梗死顯而易見。心電圖的動態改變,前後對比,往往可以為診斷提供充足的信息。

為什麼選擇溶栓而沒有直接PCI?

想像一下自己給自己穿刺動脈,球囊擴張阻塞的冠脈,再放置支架,真的是一個極高難度的動作。自己給自己PCI,相比溶栓,難度上升了不止一個等級。自我溶栓簡單,給自己做PCI太難,所以不做PCI了,這是全部原因嗎?

不能給自己PCI,還可以轉運至附近的醫院啊!畢竟相比溶栓,PCI血運重建的效果更好,且腦出血發生率明顯降低。如果有的選,肯定優選PCI。問題的關鍵在於患者所在的衛生機構位於珊瑚灣(Coral Bay),澳大利亞西部的一個海灘遊民社區,距離最近的大城市要1000 km,距離最近的醫療機構要150 km。地廣人稀,有的時候也不是好事!

因而如果轉運至能夠進行PCI的醫院,需要很長時間,指南上給出的時間是120 min,建議首先進行溶栓治療,搶救缺血和存活的心肌。臨床上遇到不少抱著「PCI」這棵大樹不放的患者或醫生,轉運或者等待PCI時間很長,甚至要5~6 h,也未想到溶栓這項治療。

溶栓前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文章中的護士對溶栓準備工作做了很好的示範:首先建立靜脈通路,進行心電監測,而後口服負荷劑量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靜脈注射肝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緩解胸痛癥狀,必要時應用阿片類鎮痛葯,備好腎上腺素、阿托品及胺碘酮,準備除顫儀或貼除顫電極片。

可能存在氯吡格雷負荷劑量300mg或600mg,或者應用低分子肝素還是普通肝素的爭論,這需要根據具體患者和情況而定,但大的原則和項目不能遺漏。

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合併心律失常風險大,室速、室顫是導致心梗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對於下壁心肌梗死,還有很高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率,做好這些心律失常的應對策略也至關重要。

溶栓後如何判斷血管再通?

溶栓開始後60~180 min內應監測臨床癥狀、心電圖ST段抬高和心律變化。血管再通的間接判定指標包括:(1)60~90 min內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2)TnT(I)峰值提前至發病12 h內,CK-MB酶峰提前到14 h內;(3)2 h內胸痛癥狀明顯緩解;(4)治療後的2~3 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突然改善或消失,或者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現一過性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伴或不伴低血壓狀態。

上述4條中,心電圖變化和心肌損傷標誌物峰值前移最重要,如4條中出現2條及以上(至少包含第1或2條),臨床判斷為溶栓再通。所謂眼見為實,冠狀動脈造影是判斷溶栓再通的金標準:TIMI 2或3級血流表示再通,TIMI 3級為完全性再通,TIMI 0或1級血流表示溶栓失敗。

文章中提到,溶栓後患者心電圖ST段回落,癥狀緩解,我們認為其滿足了第1和3條,溶栓再通了。

溶栓後為什麼還要再做PCI?

溶栓後無非兩種結果,再通或者未再通,未再通需要PCI進行血運重建容易理解,再通是否還需要PCI呢?

一起來看《2017 ESC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的建議(圖3),溶栓後無論再通與否,立即轉入能夠完成PCI的中心(文章中的患者也是這樣做的),如溶栓後出現了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或缺血癥狀加重,血流動力學或電學不穩定,或ST段回落不明顯,建議緊急行PCI,溶栓再通者,2~24 h內進行PCI,對罪犯血管進行干預。

圖3 2017版STEMI管理指南對溶栓後進一步處理的建議

即使溶栓再通,也只是暫時緩解了缺血,冠脈狹窄仍在,冠脈造影可以明確是否完全再通及TIMI血流分級;更為重要的是,干預罪犯血管,處理殘餘狹窄。溶栓再通,只是為後續處理贏得了時機,遠遠不是結束!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溶栓,更重要的是在自己或者親人遇到心肌梗死後,不貽誤時機,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 Felicity Lee, Paul Maggiore, Kevin Chung. Self-management of an inferi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8(3): 960-962.

[2] Borja Ibanez, Stefan James, Stefan Agewall,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0:1-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心內頻道 的精彩文章:

看到這些心電圖表現就要小心了,可能會要命!

TAG:醫脈通心內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