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烽火連天的三國後期,吳國的嚴峻問題有哪些?

烽火連天的三國後期,吳國的嚴峻問題有哪些?

原標題:烽火連天的三國後期,吳國的嚴峻問題有哪些?


伴隨著諸葛亮逝去,蜀漢帝國在隨後的近二十年里轉為了徹底的戰略防守姿勢。


孫權本人能力有限而陸遜等人又只希望保證南方家鄉的安全。


同時,吳帝國自身存在著一系列十分嚴峻的問題:


1、奴隸制度的落後與民族矛盾的尖銳。


為了養活大量全國各地流亡而來的戰爭難民,吳帝國只能以搶奪南方蠻族的生存空間和奴役對方養活新增加的人口。

公元234年時「山地越族」與吳帝國之間爆發了一次歷時三年的大規模衝突,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因為成功指揮了這場戰爭而在政壇迅速崛起。


(他們因為既佔領了當時南方最容易開墾的荒地又拒絕向孫權承擔賦稅等義務)


諸葛恪出比陸遜要小二十歲,孫權本人在諸葛恪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便非常喜歡他,這種特殊的信任讓其迅速成為了帝國下一代的執政候選人,而這也為諸葛瑾家族最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2、軍閥化傾向的國內政治集團。


從孫策時代開始,吳帝國的幾乎每一位指揮官都有完全效忠於自己的軍隊,這些軍隊再由他們對皇帝表示效忠。

這種制度最大的好處是軍隊的戰鬥力往往非常強悍,但是弊端當然更加明顯,因為士兵們心中難免會存在「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的想法。


一旦他死亡,那麼他的繼承人能否控制住局面,實在讓人難以預測。


(武將所獲得的權利太大)


3、繼承人問題。


隨著公元241年皇位繼承人孫登的去世,吳帝國陷入了一場糟糕的繼承人風波,而這也為帝國後來的衰敗注入了最強一劑毒藥。

孫權很奇怪地讓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孫霸也享受了和孫和一樣的待遇,這就給了大家以想像的空間。


大批官僚站在了孫和一邊反對孫權的決定,但他們大多被罷黜、流放甚至是處死。


時任帝國首相的陸遜也是支持孫和的人之一,陸遜在公元245年因為氣憤而得病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公元250年,因為兩派鬥爭的激烈,孫權索性將孫和的皇太子地位廢黜,而孫霸則被父親直接處死。

吳帝國的第一輪宮廷爭鬥就這樣以一場慘烈的家庭悲劇而告終。



孫亮,成為皇位繼承人時不過八歲而已。


接著遭到陰謀報復的人是孫亮的母親潘皇后。


潘皇后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她藉助自己的容貌而獲得孫權的寵幸,進而參與了孫魯育等人扳倒孫和的陰謀。


然而諷刺的是,因為平時經常虐待別人,潘皇后的侍女們擔心她會在孫權死後變得更加殘暴,於是她們竟在公元252年的一個晚上將熟睡的主人給活活給勒死,這倒是很符合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所說的那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首席監護人諸葛恪是孫和妻子的舅舅。


(論悲劇的誕生)


在自以為安排妥當之後孫權於公元252年4月去世(此前已經病危了近半年),享年七十一歲。


孫權可能會慶幸自己能有比曹操和劉備更多的時間來安排家族的事情,


但遺憾的是,隨即而來的政治風暴將完全將他的努力摧毀殆盡,只留下一具具可怕的屍體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四艦隊 的精彩文章:

武裝直升機相對於戰鬥機和轟炸機而言, 優勢在哪裡?
被山寨的中國武器裝備,看看哪些是你熟悉的

TAG:第四艦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