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菱學詩」中,林黛玉為什麼堅決不讓學陸遊?

「香菱學詩」中,林黛玉為什麼堅決不讓學陸遊?

嘆香菱

 紅樓夢 電視連續劇歌曲集原聲帶

陳力 

00:00/03:14

林黛玉不讓香菱學陸遊,其實反映了她的詩歌觀念。

1.我們需要搞清楚陸遊的詩歌是什麼風格。

陸遊,南宋著名抗金詩人、詞人,其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並稱「南宋四大家」。其詩風格雄奇豪放,沉鬱悲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因為唐詩是詩歌史上無法跨越的一道高峰,名家輩出,而且都在各自的領域獲得了超高的成就,所以宋人想要作詩就很難再超出唐詩的框架範圍。宋人只能在風格上另闢蹊徑。所以唐詩和宋詩的風格對比比較鮮明:唐詩豐腴,宋詩瘦勁;唐詩重情韻,宋詩重理趣。可以說各有千秋。但是,一般人還是覺得唐詩比較好。

唐詩就像一個人的青年時期,青春激昂,奮發向上,充滿濃墨重彩,酣暢淋漓。宋詩就像一個人的中年時期,深思熟慮,哲理深刻。正所謂「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析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

就陸遊而言,他仍然是在向唐詩中的高峰前輩學習,陸遊的詩,豪放似李白,沉鬱若杜甫,應該說是有效地吸收了「詩仙」和「詩聖」的營養。據說其詩《臨安春雨初霽》傳入皇宮後,皇帝也十分讚揚,於是將「小李白」之譽冠於陸游。

但是,即便如此,一流的詩人另闢蹊徑,自成一派,如李白,如杜甫。二流的詩人學習能力超強,能做到酷似。在這方面,陸遊未能有所發展,雖然學誰都學得惟妙惟肖,但畢竟是向別人學習。故而已落中乘。

南宋詩人兼詩論家嚴滄浪在其《滄浪詩話》中說:

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

從這個角度來說,宋代的詩人就很容易被鄙視了。畢竟好東西都被唐人開採得差不多了。「學我者死」,陸遊差就差在這裡。

2.我們需要搞清楚林黛玉喜歡的詩歌是什麼風格。

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的詩,也不喜歡陸遊的詩。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

林黛玉推薦給香菱的,都是唐代詩歌裡面最高峰的人物,可以說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物。

從王摩詰到老杜再到李青蓮,充分說明了她對於「情韻」的重視。而且這個順序不能錯,王摩詰的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神韻」,清初詩論家和詩人王士禛就非常推崇這種詩歌風格,由此建立了「神韻派」,且最推崇的就是王維。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神韻派講究詩歌創作要朦朧含蓄,吞吐不盡,好象有言外余情,深意寄託。這和林黛玉的詩歌觀念是一致的。而且和林黛玉整個人的氣質也非常像。薛蟠喜歡林黛玉的風流婉轉,賈寶玉喜歡林黛玉的風流蘊藉,都是因為她整個人就體現了這種詩畫一般的氣質。

再到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也充分說明了她對於嚴羽「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的認同。也可以說明林黛玉是真正懂詩的人,是一個清高無比的人,要學自然要從最好最源頭學起,她自然看不上陸放翁那樣的。

3.最後,林黛玉作為嬌滴滴的一個大家小姐,自然喜歡的是那種婉約一些的詩歌。

林黛玉和賈寶玉志同道合,都認為古代那些什麼「文死諫,武死戰」之類的人無比討厭,覺得他們沽名釣譽。所以不太可能理解陸放翁的那種高貴情操。這是非常符合她的身份的。作為足不出戶的大家小姐,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含蓄婉約的,怎麼可能喜歡那些「淺近」的詩作呢?

當然了,這個原因不是主要原因,畢竟她也沒有否定李杜。只是基於個人身份立場,她更容易喜歡王維的詩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瓣花上閱乾坤 的精彩文章:

取經路上,孫悟空為什麼給人感覺很懦弱?隨便一個妖怪都能虐哭?
賈府為什麼會被抄家?賈寶玉和甄寶玉究竟是什麼關係?

TAG:半瓣花上閱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