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搖芝先生考證呂洞賓:榴皮書幻跡,幾人能復仙?

獨搖芝先生考證呂洞賓:榴皮書幻跡,幾人能復仙?

作者:獨搖芝

來源:新浪博客

有人問:呂不是主張##、%%、&&嗎?

戳穿皇帝新衣者,自古及今大概都不招人喜歡,但「道不可以虛妄得,仙不可以詐偽成」,為此,還是有必要說一說。有些人動輒以「呂洞賓」所言作為「泰山壓頂」之「神威」,此種行徑,對於「呂」來說,實屬造謠栽贓,因為這些「神威」都是偽托者自己的話,卻偏要說是呂說的。

本人所說仍只是一家之言,諸君權當戲言即可。

我先前一度覺得呂的著作,偽作太多,但限於功夫有限,領悟的妙理不多,對少數高水平的偽作,雖然寫作風格及手法自知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仍然覺得僅從寫作風格入手,有失偏頗,於是未回應上述提問。數年前在大漠呆了四年,妙理有所領悟,養真有所精進,於是認識上終於有了質的飛躍。於是就從煉養妙理、寫作風格、性格特徵、選詞用詞等綜合因素入手,必欲追本溯源,還呂煉養學說之真面目。結論是,真正出自同一個功夫人之手的詩作,最多不超過百首。

這個結論未免有些嚇人。

為了不從上述「主觀」角度推測,本人雖不是考據專家,但還是研讀了那些不信仰道教或仙家,但從史實角度研究道教的史學家和考古專家的研究成果,以撇開上述主觀推測,從史實角度說說。

需要說明的是:其他宗教,編造或委託教主寫偽經的行為和誇張程度,實際上遠遠超過道教。道教中人託名呂,寫了很多「偽作」,或東西南北中各派別道教祖師託名丹法傳自呂,我認為並無損於這些派別的真實學問,因為有些質量高的「偽作」,也是有成就的大師們的修道體會的結晶,這些人為了增加自己學說的名聲或可信度,統統歸附到被民間傳說成了仙的「呂」的名下。在古代中國,託名某種學術傳自黃帝、老子或其他人的現象也不少,雖然是一種追古創新的風格,但也混淆視聽,損害別人的名聲,是一種不好的風氣。當然,從「偽作」本身來看,只是說確實不是呂所寫,並非說「偽作」本身沒有價值(胡說八道蠱惑人的偽作除外)。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考據專家對於是否有呂這麼一個人,形成了兩大派別:

第一種主張是,呂是子虛烏有的人物,認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理由是:事迹不見宋初以前之著作,唐代是否有其人,尚難論定。無此人的另一個左證是王銍《默記》中的一段文字。王銍是南宋紹興初的大臣,晚年遭秦檜排斥,避地剡溪山中,《默記》記北宋朝野遺聞,頗具史料價值。

文云:『李教者,學左道既成,與惡少薄游不檢。一日書倡館云:「呂洞賓、李教同游。」王則叛於貝州,聞教妖術最高,聲言教為謀主。朝廷亦知教妖術高,又於倡館得教所題語,詔天下捕教及呂洞賓二人。會貝州平,本無李教,乃獨令捕呂洞賓甚久,知無其人乃已。』

學者考證王則在貝州的兵變,發生在慶曆七年。這段史料充分說明,呂洞賓的傳說,那時還只是在民間流布,道教中人也無所知,朝廷以及地方官員更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於是官方仔細搜尋,才知道是子虛烏有的人物,遂鬧出了這樣一段笑話來。

呂洞賓傳說在北宋慶曆年間盛傳,鄭景望抄襲葉夢得的《蒙齋筆談》,該書所記軼聞,多為慶曆中事,說明呂洞賓傳說至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已盛傳。文云:『世傳神仙呂洞賓,名岩,洞賓其字也。唐呂渭之後,五代間,從鍾離權得道。權漢人,不老,自本朝以來,與權更出沒人間,權不甚多,而洞賓蹤跡數見。好道者每以為口實。』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南宋後,其傳說越演越繁。呂的傳說引起了道教人士的關注,被道教吸納後,遂有各種專書記其靈跡,並依託其名大量偽造詩文,偽造的來源主要有二:一個是《金丹詩訣》《純陽真人渾成集》這類偽書,第二是宋代和元代的詩話、筆記中記錄的各種偽作。這些偽作所涉人事皆在宋代。此類詩皆為北宋以降歷代道士所依託。又散見於《道藏》、方誌等記載的偽詩,尚有千餘首,亦均出依託。《道樞》卷二十五收有《肘後三成篇》,卷二十六收有《九真玉書篇》,均系偽造,全文用第一人稱,開篇即有『純陽子曰』字樣。其他諸如《夷堅志》《仙居牧兒》、《黃裳梅花》《傅道人》《真仙堂小兒》《東軒筆錄》《岳陽呂翁》《遠安老兵》《鶴林玉露》《貴耳集》《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聽雨紀談》《續吳郡志》《集仙傳》《道樞》《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呂祖志》《續道藏》等,則是民間或道門附會之作,反映士大夫等知識份子心目中的仙人形象,或道門心目中的神仙形象。

至於小說類,比如鄧志謨有《飛劍記》、無垢道人的《八仙得道》等,則是無知文人的胡編亂造了;

此外,胡亂編造呂的身世的偽作也很多,為了有「說服力」,還造出一些「自傳」。比如《呂祖全書》,託名『呂純陽』撰,學界考證是清朝的汪象旭所著。這本書全書均用第一人稱口吻,敘述呂洞賓得道始末,據稱是我國小說史上第一部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通俗小說,因而一向為文學界看重。另外,據說是刻在江州望江亭上的《真人自記》,學者通說認為是某個道士或無聊文人偽托呂洞賓之名而作。

另外,考察北宋時在民間流布的呂洞賓傳說,情節還比較樸素簡單,大致說他四處雲遊題詩,交遊了幾個士大夫,預言頗靈驗云云,各類誇張的神話還沒出台。比如老樹精的傳說,該故事情節就是不斷豐富或增加的,之後的各類傳說也是越來越具有幻想和魔幻色彩。

根據慶曆之前的文本記載,呂洞賓都是獨來獨往,屬於單槍匹馬的隱士;之後的記載,則已直呼其為『神仙』,並與鍾離權有了師徒關係。

主張呂屬於杜撰人物的學者,比如浦江清先生當年就認為:呂洞賓的傳說,是先虛後實,先有傳聞,而後有身世的記載及著作出來。因此他得出結論:記載不可靠。所以浦先生認為:呂洞賓這個人物是虛幻的,在他的傳說已經很盛行的時候,關於他的生平卻還在眾說紛紜,說明這是後人在補漏洞,誰知越補越漏,反倒告訴後人,這是個傳說。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第二種主張,是認為確實有這麼一個人,此人應該是一隱士、逸人,大約生活在唐末。該派考證後,發現北宋真宗朝998-1022之後,即不見此人活動痕迹,於是推測此人可能在這段期間已不在人世,之後的傳說都是偽造。該派還認為,市面上的傳說穿鑿附會,均不可信。

據有心人考證,署名呂洞賓的丹經、詩詞和民間文本不計其數,字數竟然有一億四千多萬字!真是大師一過手,呂就成了最高產的作家!呂洞賓被塑造成了經典大師和最高產詩人。老子區區五千言,與呂相比,確實相形見絀了。

有學者為了說明確有其人,還引用了正史,《宋史》卷四五七『陳摶傳』,提到了呂洞賓,文云:『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皆數來摶齋中。人咸異之。』但反對者說,這是史家故作玄虛,比如,按浦江清先生的分析,以為這是寫傳的人想要借呂洞賓的名聲來抬高宋朝推崇的陳摶,其真實性值得懷疑

(為了保持本文的客觀性,同時不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見,在此補充一下:浦先生的分析也有漏洞,因為在北宋初,既然呂尚無任何「名聲」,史家何必借呂抬高陳摶?退一步說,史家寫《宋史》是在宋滅亡之後,當時呂名聲已炒起來,但在《宋史》中,與陳摶的交往中,呂並不是該書要突出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民間傳說,一般是說,某人遇到呂,獲得了長生秘術,而非丹道秘訣。這和道教傳說是不同的。

根據考證,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的小說總集《太平廣記》五百卷中,並沒有呂洞賓傳說。可見在此之前,呂的傳說還尚未形成,因此也自然不可能為文人學士所記錄。最早記錄「呂洞賓」這個人的,是楊億(974—1020)的《楊文公談苑》一書,該書專談平生異聞,後來經宋庠(996—1066)刪編,改名《談苑》,原書已佚,現在根據《宋朝事實類苑》等輯佚。

不過,即使是《談苑》這本書的記載,本身的可信度也是令人懷疑的,比如呂洞賓竟然自己跑去拜見高官張洎,給當官的預言吉凶禍福,並自己放話,「自言呂渭之後,渭四子:溫、恭、儉、讓。讓終於海州刺史,洞賓系出海州房。」也就是說,呂洞賓自稱是呂渭四子呂讓(793-855年)的後人,楊億在引用呂洞賓自我放話之後,又說「讓所任官,《唐書》不載」。言下之意,呂自稱先輩呂讓曾任海州刺史,可是翻遍《唐書》怎麼就找不著呢?於是不少學者認為連這最先記載的書,也是假話。但也有學者認為,楊億與張洎均有史官背景,因此有學者認為,該紀錄應該有一定的真實性,不可盡斥為假。於是,根據該書記載,這個隱士有了名字,被定名為呂洞賓。

可見,即使是最早的記載,也離真實人物的年代很久了,其可信度也不高了。但《談苑》說到一點,呂寫了一些詩作,「世所傳者百餘篇」,所以,這百餘篇的數量,估計其中魚目混珠的偽作還不多,那真實詩作只會比百餘篇更少。這與本人開篇所證吻合。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另外,學者大多認為,《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彙集唐代詩歌的總集,共收錄了「呂岩」詩4卷,凡250餘首,另錄詞30闋,其中絕大部分當然也是偽作。《正統道藏》所收《純陽真人渾成集》為元道士何志淵所編,真偽雜糅,偽多真少。《呂祖志·藝文志》又增添《敲爻歌》、雜曲十首等,更不可信。《呂公窯頭坯歌》雖見錄於《直齋書錄解題》,然其中竟有「富鄭公」(富弼),「張尚書」(張商英)、「趙樞密」(趙鼎)等名,明顯是南宋人偽作。《道藏輯要》收錄署名呂著的作品,絕大部分是後人依託或扶乩降筆。《呂祖全書》也是偽作。

根據學者考證,託名得到「呂」真傳的人主要有:

最初託名遇到呂,並成為呂的「弟子」的,應該是北宋的施肩吾,他參悟呂的詩句後,自稱曾經遇見呂,呂向他傳授內煉金液還丹大道,於是隱居西山著書,比如《鍾呂傳道集》《靈寶畢法》《西山群仙會真記》等道教經典。

張伯端(987—1082),是金丹派南宗的開派祖師。他的師傅本來是姓劉的一位內丹家,但後人慢慢附會為呂。其中,由於白玉蟾是丹道南宗的實際創立者,為了將丹道南宗理論推廣並擴大其影響,白氏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對呂洞賓信仰的推動不遺餘力,他對呂的「學說」進行了整合與改寫,堪稱卓識。白氏的探索精神成績卓然,這使他的煉養成就遠大於前任祖師,他甚至還寫了這麼一首詩,表達他不希望內丹「出神」做所謂「天仙」(本人博客中就陽神所作答覆,只是按丹經概括而說,不參雜本人見解),而希望長生駐世成為活神仙的願望:

白玉蟾 《鬍子嬴庵中偶題》:

道人慣吃胡麻飯,來到人間今幾年。

白玉樓前空夜月,黃金殿上起春煙。

閑傾一盞中黃酒,悶掃千章內景篇。

昨夜鍾離傳好語,教吾且作地行仙。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全真道北宗王重陽(1112年—1170年)。王重陽在世時尚未明確說甘河所遇之人是誰(其中王的一首詩,說鍾呂是祖宗,學者認為這首詩是偽作,不是王寫的),後人也公開宣稱,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的師父是呂。

到了明代,又出了一位著名的道教活動家陸西星(1520—1606),自稱得呂洞賓真傳,著書立說,闡發內丹旨意,成為內丹東派的開派祖師。據近人研究,甚至認為中國著名的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一百回也是出於陸西星之手。陸自稱得呂真傳,顯然是要借呂抬高自己的學說。

無獨有偶,清代內丹西派的開派祖師李西月(公元1806-1856),居然也在四川與內丹東派遙相對應,說他曾在峨眉山親遇呂,獲得呂的真旨,於是開創內丹新派,與東派分庭抗禮。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綜上,在這些空幻的詩作中,也許確實隱藏著一位頂級仙學煉養家,無論他是否叫呂岩。事實上,是否有呂這個人已經不重要了,正如黃庭經(特指真實的黃庭經——外景經)的作者一樣,已經沒有人知道黃庭經的作者是誰。呂的本意估計也是如此,不太可能跑去高官那裡放話說自己真名叫「呂洞賓」。「悟了長生理,秋蓮處處開」,到底哪些是真金,哪些是白銀,哪些是廢鐵爛銅?真可謂:榴皮書幻跡,幾人能復仙?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很多著作不是這個隱者所寫,但既然都已歸附到「呂洞賓」名下,若強行分辨,很多著作就成了「無名之作」,所以,也只能由學者默默去體悟了(本人挑出一百首左右,俟今後與稍有道氣者探討)。

太乙玄門

公眾號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乙玄門 的精彩文章:

人類應該慶幸它們都足夠小,否則全部都得下地獄……
歷代修道奇人記傳——崔道演、張景岳、傅青主、劉一明、徐靈胎

TAG:太乙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