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第一冊 前言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第一冊 前言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此,從古至今的有識之士,無不深知讀史的重要性。可是,中國的史籍浩如煙海,正如司馬光在進《資治通鑒》表中所說:「自從司馬遷、班固以來,史料龐多繁雜,即便是平民百姓,也沒有時間讀完,更何況日理萬機的君主,又哪裡能有時間讀完呢?」於是,司馬光接著闡述他編寫《資治通鑒》的初心,他說:「我自不量力,想要刪除史籍中繁雜冗長的部分,摘揀其中關鍵精華的部分,專門選取那些關乎國家興衰,影響百姓休戚,善可以作為法度,惡可以作為借鑒的內容,編纂成一部編年體史書,以使其先後順序清楚,內容精簡明晰。」

司馬光耗費十九年之心血,在劉恕、劉攽、范祖禹三人的協助下完成這部《資治通鑒》,自是對中華文化的無量功德。千年以來,學者亦毫不吝嗇於對其人其書的高度讚美。然則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時主要是以徵引史料和編年紀事為主,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仍存在一定閱讀障礙,這就給後來者留下了繼續加工完善的空間。這種繼續加工又可分為兩種方向,一是對《資治通鑒》的人名、地名、事件等加以注釋,其中以胡三省的注為代表;二是對《資治通鑒》中涉及的若干人物和事件進行點評,其中以王夫之的《讀通鑒論》為代表。自民國普及白話文以來,讀者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日益下降。今天,即便是許多高級知識分子,不但對閱讀《資治通鑒》的原文深感困難,就連閱讀胡三省注和王夫之論也同樣困難。於是,世面上又出現了各種新的加工版本,有些是將《資治通鑒》譯成白話,走的還是胡三省路線;有些是將《資治通鑒》中涉及的若干人物和事件進行點評,走的還是王夫之路線。但若要說像姚堯這般耗費心血、詳盡注釋評論《資治通鑒》全文的書,不但前無古人,只怕今後百年內也少有來者。怎麼知道《姚堯精讀資治通鑒》耗費心血之巨呢?以您現在手中拿到的《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第一冊為例,全書共19.6萬字(不含標點),其中司馬光《資治通鑒》的原文僅2.6萬字,白話是4.4萬字,姚注是4.8萬字,姚論是7.8萬字。姚堯以逾六倍的篇幅來翻譯、注釋、評論《資治通鑒》,名曰精讀,其實就是再創作。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的內容分為原文、白話、姚注、姚論四部分。就翻譯白話而言,工作量最大的是地名,對此姚堯主要是參考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這本地圖集亦是堪稱無量功德的寶典,建議讀者讀史時務必備一份以供隨時參閱查詢。姚注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是對原文中較生僻字詞的注音和釋義,第二是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注釋。如《資治通鑒》開篇有句話是說:「以季札而君吳,則太伯血食矣。」把它翻譯成白話就是:「如果季札擔任吳國的國君,那麼開國祖先吳太伯的祭祀就不會中斷。」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並不複雜,可是絕大多數讀者對這句話的理解仍然是膚淺含糊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季札是誰,也不知道他不擔任國君又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姚堯在「姚注」中將季札的身份以及他多次拒絕國君之位的經歷作了詳細闡述。唯有如此,讀者才能明白這句話究竟是在說什麼。至於這句話說的對或不對,那就是在「姚論」中詳細討論的內容了。在網上讀過本書連載的讀者都有一致共識:姚論才是本書精華中的精華。

《資治通鑒》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至公元959年,記錄了從戰國至五代間1362年的歷史。司馬光《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姚堯以對其每三卷的解讀為一冊書,故《姚堯精讀資治通鑒》全套共98冊。本書《戰國變法》為《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的第一冊,對應《資治通鑒》原書的第一、第二、第三卷,記錄的是從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98年間的歷史。

變法,是這段歷史的主旋律:先是魏文侯、李悝在魏國變法,接著是楚悼王、吳起在楚國變法,秦孝公、商鞅在秦國變法,韓昭侯、申不害在韓國變法,齊威王在齊國變法,燕昭王在燕國變法,趙武靈王在趙國變法。各國變法雖皆曾一度富國強兵,但大多都是人亡政息,唯有秦國的商鞅變法,因其改革的程度之深、範圍之廣,時間之長,遂使秦國不但實力強大,而且經久不衰,為日後兼并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深刻影響了之後兩千多年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直至今天依然如此。

這段歷史還有一條副旋律,就是縱橫,即以蘇秦、公孫衍為代表的六國合縱,和以張儀為代表的與秦連橫。然而縱橫之所以只能成為副旋律,而不能成為主旋律,是因為外交只是內政的延續,一切外交都必須以內政為基礎。縱橫家們的往來穿梭看似熱鬧非常,可是以長期的眼光來看,都無法改變秦國愈來愈強,而東方六國最多只能一時閃耀,但很快就如流星般逐漸隕落的命運。因此,奠定秦國帝業基礎的,是商鞅而不是張儀。沒有張儀,秦國遲早也能兼并六國,而沒有商鞅留下的基礎,張儀所能獲取的成就會相當有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上市,姚堯需要感謝的人有很多。首先,我要感謝海天出版社的聶雄前社長,是他長久以來不厭其煩地鼓勵我寫書。最初,我對於寫書是猶豫的,因為從稻粱謀的角度而言,在中國寫書真的是不掙錢,而為迎合市場銷量去寫那些庸俗無聊的快餐讀物又非我之所願。幸運的是,聶老師給我開出非常優厚的條件,且還不等我主動說明,就打消了我所有的疑慮。聶老師告訴我,無論我寫什麼、寫多久、怎麼寫,他都會幫我出版,而且是以最高的版稅幫我出版!在當時,姚堯的微信公眾號(ID:yaoyaostrategy)其實只有一兩千粉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社會身份和名氣。我不敢說聶老師當初選中我是慧眼識才,但我真的很感謝他為我付出的努力和承擔的風險。自2015年七月的首次約稿以來,我時寫時停,其間更換過多個選題,直到2017年六月才定下來寫《姚堯精讀資治通鑒》,再到本書第一冊順利出版上市,不知不覺已經將近三年了。其次,我要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劉婷女士,無論是對本書內容的審稿、編輯和校對,還是對本書的版式設計、封面設計,都能看出她耗費了極大的心血。除此之外,出版流程中還有很多我至今都不了解或者說不清楚的環節,但我知道,劉婷女士為了使本書成為能夠長期流傳和值得收藏的精品,她是在何等的精益求精。

感謝完了本書的出版方,我還必須感謝本書寫作時陪伴我的讀者們。姚堯之所以敢說這套《姚堯精讀資治通鑒》不但前無古人,而且極有可能後無來者,是因為其間的工作量實在太恐怖了。以姚堯現在的寫作速度,每周末更新一萬字,則每冊書需要17至18周的寫作。以此推算,每年只能寫3冊,寫完全套98冊需要三十三年,這是何其浩大的工程!這不是發個宏願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擊鍵盤,一句話一句話地反覆琢磨。曹雪芹在評價自己寫《紅樓夢》時說:「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那麼,三十年的字字是血又是何等的辛苦呢?所以,姚堯真誠感謝讀者們一路相隨的陪伴,你們是我在漫長寫作生涯中的動力和慰藉。

最後,我還要特別感謝一下中國股市,雖然它讓無數股民痛不欲生,也曾讓姚堯心如刀割,但終究是中國股市解決了我的基本生計問題,讓我可以不用去社會上打拚,而是躲在書齋里做學問。更關鍵的,雖然許多粉絲都說現在關注姚堯主要不是為了看股評,但終究是寫股評才讓姚堯去開通微信公眾號,才讓姚堯有了第一批粉絲,從而讓姚堯有幸結識那麼多曾幫助我、支持我、陪伴我的好朋友。所以,行文至此,我們也順便感謝一下微信,感謝一下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在這套《姚堯精讀資治通鑒》中,姚堯除了翻譯和注釋司馬光的原意外,也指出了司馬光的許多歷史錯誤,批評了司馬光的許多歷史觀點,但這絲毫不意味著姚堯不尊重司馬光這個人以及他對中華文化的豐功偉績。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而任何個人都有其局限性,司馬光是如此,姚堯當然也是如此。雖然姚堯自信地認為,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人敢像姚堯一樣去挑戰如此浩大的工程,但亦絕不意味著姚堯認為自己的這個版本就盡善盡美。我確信,未來會有很多讀者發現姚堯的書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像姚堯看待司馬光一樣。因此,姚堯真誠地歡迎讀者提供反饋意見,讓我能夠持續修正自己的錯誤。這本書,將來肯定還會有第二版、第三版,也許,我的一生都將不斷修改完善這套書。

關注姚堯的微信公眾號,可搜索「姚堯」或「yaoyaostrategy」,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姚堯 的精彩文章:

TAG:姚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