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硯邊隨筆│大寫意花鳥的哲學意趣

硯邊隨筆│大寫意花鳥的哲學意趣

點擊「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更多精彩

牡丹圖軸 (國畫 )牛石慧

隨著商品畫市場的繁榮,畫家的功利性追求日趨明顯,特別是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繪畫寫實精神的衝擊,中國畫的根本精神日益迷失。中國畫與西方繪畫有著本質的區別,以寫意雕塑為人熟知的吳為山教授曾指出:「寫意,是中國美術的靈魂所在。」的確,寫意也是中國畫的根本性文化內涵。而寫意精神的缺失,直接妨礙了中國畫意境、筆墨趣味的詩性表達,作品缺乏藝術家個性的表現,成為制約中國畫當代開展的瓶頸。

花鳥畫的現狀也是如此,從歷屆美展來看,大寫意作品寥寥無幾,大寫意花鳥畫作品更是鳳毛麟角。大寫意花鳥畫植根於中國傳統哲學,追求「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意趣。齊白石說過:「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花鳥畫追求「太似」的風氣,讓人深思,寫意精神何以失落了呢?弘揚傳統花鳥畫的大寫意精神,挖掘其精神內涵和哲學意趣,有利於當代畫家繼承並發揚光大,以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作為中國藝術的審美特質,寫意精神源遠流長,有著深厚的哲學根基。先秦《易傳》就提出了「易者象也」「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等的哲學命題,魏晉玄學家王弼在「立象盡意」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命題,從而發展出意象說。「意象」即所謂「人心營構之象」(章學誠:《文史通義·易教》)。寫意精神也伴隨著意象說的發展而逐漸融入到藝術家的創作之中,體現在雕塑、園林、音樂、舞蹈、戲劇等各個藝術領域。在隋唐時期,寫意體現為對意境的書寫和營造,正如唐代詩評家司空圖所說:「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中國花鳥畫也不例外,由最初的小寫意發展為後來的大寫意。

所謂寫意是指運用簡練的筆墨,書寫象外之意而營造深遠的意境。大寫意之「大」,也有著豐富的哲學意涵。老子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在大寫意花鳥畫中,表現為運用精簡而有意味的線條勾勒一花一草的自然意趣,同時芥子納須彌,又可賅括宇宙之大和天地之美,即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也。正是通過這種無極而太極的自由書寫,將內心的熾熱情感在方寸之間的有限紙張空間宣洩而出,揭示出形象之外的豐富意蘊,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和審美滿足。

文人畫追求簡約的筆法和淡遠的意趣,大寫意花鳥畫作為文人畫的一種,也充滿著這種尚簡精神。《易經》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道德經》說:「少則得,多則惑。」儒家學說也宣揚「一簞食,一瓢飲」的精神境界。這種尚簡精神,表現在藝術中,亦是真力瀰漫,筆簡而意足。明代李曄在《竹懶論畫》中說:「畫以簡貴為上。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煙姜翠黛,斂親而退矣。」中國自古藝無限礙,書畫同源。明清時期,更以草書入花鳥畫中,書法用筆所形成的極簡線條為大寫意的直抒胸臆帶來了無限可能性。

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的哲學,中國藝術也是一種生命的藝術。正如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吳冠南所說:「『大寫意』三個字的真正含義,並不僅僅在於繪畫本身表面上的粗放曠達,而是在於作者對自然規律和生命歷程的理解深度。」徐青藤的恣肆縱橫、八大山人的冷雋孤高、吳昌碩的洒脫達觀,雖然這些藝術大家性格迥異、命運不同,但他們的大寫意花鳥畫都充溢著一種天地人倫的生命精神,這也正是大寫意畫的真實內涵和哲學意趣之所在。

(作者為江蘇省鹽城市書畫院書畫家)

本文刊於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