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穆、陳寅恪、王國維:永葆赤子之心,不忘強國之志

錢穆、陳寅恪、王國維:永葆赤子之心,不忘強國之志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化和歷史最完整的國家,沒有之一,包括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中國的歷史文化也最完整。這一點錢穆先生在其《國史大綱》序言引論中已經有所描述,我也引用一下他的幾個觀點:

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舉其特點有三。一者「悠久」。……二者「無間斷」。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自魯隱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詳。……三者「詳密」。此指史書體裁言。要別有三:一曰編年,(此本春秋。)二曰紀傳,(此稱正史,本史記。)三曰紀事本末。(此本尚書。)其它不勝備舉。……又中國史所包地域最廣大,所含民族分子最複雜,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評價,與其歷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則我華夏文化,與並世固當首屈一指。

當然其時錢穆先生撰寫《國史大綱》的意義與今天我們再來看這本書的意義也決然不同了。錢穆先生所處的年代是我們中華民族正面臨著深重的民族災難,幾近滅種亡國,在文化方面國內學者西學漸盛,很多人開始研究西方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或者用西方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方法和邏輯來解剖我們的傳統文化。這些做法在我們今天看來無可厚非,而且學術氛圍非常輕鬆,大家有充足的時間和自由去學習研究現代科學也好、研究傳統文化思想也好,都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問題。然而當文化就快要成為一個民族最後的救命稻草的時候,學不學習西方文化其實已經無所謂,但讓全體國民都有一些國史知識就成了一件功蓋千秋的偉業。錢穆先生和陳寅恪、王國維等國學大師就開始為此嘔心瀝血奉獻了一部又一部國學、歷史著作,為延續國學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麼我們現在再來學習歷史國學做什麼呢?意義是什麼?

我覺得首先第一個深遠的意義就是能夠讓我們自豪的告訴別人——我是一個中國人!

我們常說自己是中國人,那麼怎樣才是中國人呢?一個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人是中國人嗎?未必,一個英國人也可以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他們也許像中國人一樣生活,但骨子裡還是會採用英式標準和邏輯去思考和處理問題;一個血緣和基因是中華民族就可以說自己是中國人嗎?未必,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國外讀書、生活、工作,這些人被稱之為香蕉人,在我眼裡這些人也不是中國人。

我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僅僅只是有著華夏民族的基因和面貌,更重要的是一種熱愛,這種熱愛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而是一種凝重的情結。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熱愛中國不僅僅是要愛中國的國富兵強、繁花錦簇、風光無限,也要愛著在苦難中的中國,同她感同身受、並奮發圖強;不僅要愛現在的中國,也要愛歷史的中國,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不能迴避的過去;不僅要愛你看到的中國,還要愛文化的中國。這樣才不失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其次,學習國史,汲取傳統國學智慧,是我們的責任。這種責任時刻在提醒著我們國學傳統和歷史不能忘,那是華夏先祖們用智慧和鮮血向我們演繹的鴻篇巨著,足夠每個人受用一生。

有一些國史的基本知識,也就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必修課,你也許可以不知道是誰寫了《進化論》,但你必須知道是誰寫了《史記》;你也許可以不知道是誰發現了好望角,但是必須知道是誰七下西洋,給無數他國臣民帶去了我大中華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你也許可以不知道美國如何經歷了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但你必須知道五胡亂華以及異族入侵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苦難和意義。因為你是一個中國人,所以你必須知道這些。設想連我們中國人都不關注這些了,難道指望外國人去關注這些嗎?外國人也許會研究我們的國史,但目的絕不會是將我們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我們的國學經典中不但記錄了美輪美奐的自然風景、匪夷所思的神話傳說、讓人忍俊不住的趣人趣事,還有更多前人為人處世時閃耀的智慧光芒,有個體的,也有宏觀的,像蘇秦、張儀捭闔七國的合縱連橫之術,像龐涓孫臏治軍用武的精彩,像楚漢之爭的歷史傳奇中演繹的英雄霸主的悲壯柔情,再像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的戰略大勢預判,還有後世中明成祖朱棣吊打前元餘力,徹底瓦解了蒙古軍隊對中原的威脅。這些事件中各方人物所表現出的雄才戰略、鬼斧神工、柔情似水……我們無從身臨其境,但是從國史學習中能夠領略一二,也算是大慰平生了。

最後一點,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讀史明鑒。我們中國人一般對於那種數典忘祖的人是異常厭惡的,這事再放大一點,其實是可以認為一個不知民族起源和發展的人是不值得深交的,這樣的人可以看作是一個可以輕易忘記或否定過去的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兩個家族因為祖上有訓就世代為仇,後代甚至都不知道當初為了什麼,就可以這麼世世代代的仇恨下去。這種做法雖不值得提倡,但卻值得我們尊敬,因為這正是因為有著良好的家風和傳統,能夠讓祖上遺訓世世代代流傳下去。而我們中國人的家風很多也來源於儒家文化,是儒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國史中有太多需要我們去反思總結的地方,也有很多光輝的經驗值得我們去借鑒應用。以前看過一種觀點,說中國的歷史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那就是「一弱一強」,或者說「前弱後強」,先來說強,歷史上公認的強盛朝代,比如漢、唐、宋(很多人並不認為宋朝有多麼強盛,主要是從其軍事作為來說的,撇開長期以來跟遼的軍事鬥爭不談,宋朝的綜合國力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對遼的軍事鬥爭也不是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而為何沒有提到明朝,純屬個人觀點哈,我也傾向於有些歷史學家「宋以後無中國」的觀點,明時期中國文化的傳承已經大不如以前,不僅是從文化典籍的保存方面,更是人們對文化的認可和堅持這方面已經不像前人那麼執著了,而且明朝興盛的程朱理學,更讓整個文化氛圍變得跟統治階級思想空前一致,雖然治學的人不少,但整體產出已經大不如前朝了)漢之前的秦,在戰國時期結束了七國紛亂之後完成了中國歷史第一次大一統治理,然而才經歷了秦始皇、秦二世胡亥,到子嬰這裡便被劉邦取了咸陽,可謂從極盛到極衰。接下來便有了東西兩漢的強盛王朝歷時四百多年。而東漢末年的諸侯逐鹿中原最後形成的三足鼎立,也是一個讓人眼花繚亂的時期,雖然後來三家歸晉,但總體來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從統治強權方面來說卻是不值一提,也可以將其劃為「長期戰亂」時期,接著再說唐之前的隋,也是前承紛亂無比的南北朝而開創的大一統朝代,而且經歷了隋文帝楊堅的精心治理,其國力也是非常強盛的,可謂是文治武功、也算是千秋偉業了,可惜也只經歷了兩代君王,歷時僅38年,就到了大唐——中國歷史上最耀眼的時期之一,延續國祚近三百年,而唐之後又開始了長期紛爭的五代十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沒有之一,幾乎沒有幾個學者能把這段歷史完全說的清楚,可還是宋高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拿到了大周的基業,從而開創了長達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這種歷史規律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治理和經驗教訓的吸取方面,強盛的朝代都是做的非常好的,他們能夠準確的分析總結出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並且躬身自省,從而開創一代盛世的局面。

不過話說回來,且不說我是一個極端業餘的國史學習者,就算是專業的國史研究者,也無法將歷史還原到她的原貌,所以我們學習國史的基本態度就是做一個「四有學者」,即有依據、有原則、有精神、有觀點。

有依據,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基於一些基本史料、著作進行展開,可以適當的根據事實邏輯進行演繹發散,但是絕不憑空臆造;

有原則,以史為鑒、以國為榮,絕不藉助歷史歪曲事實,抹黑祖國、抹黑先人,我們所宣揚的一定是基本事實和正能量的精神態度;

有精神,這是我們的態度,學習國史,是為了弘揚、傳承國學文化,再次借用理學家們的萬世豪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假若沒有了這些基本態度,再來看國史,也還不如去閑看一本玄幻小說要來的痛快;

有觀點,歷史畢竟是已經過去了的事情,我們現代人再來看歷史,總難免無法真切的還原歷史真相,於是就會有一些認知上的差異,這些差異跟個人教育背景、經歷結合起來就會形成不同的觀點。我們也不例外,會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跟別人一樣也好、不一樣也罷,都是我們自己的觀點,這也讓國史學習增添了幾分樂趣和充實。

最後,對於國史學習這個事情,仍然是希望大家多多鼓勵,有興趣的話就加入進來或者長期關注,沒有興趣的也請多多支持,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對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有所貢獻,哪怕再微不足道,也不枉我們耗費精神去折騰這一出,也算沒白費這一番苦心。

傳播國史知識|振興民族精神

微信ID:guoshichuanqiAK2

歡迎關注「歷史國學趣談」,讓我們一起傳播國史知識,振興民族精神,做一個有文化、有趣味的社會人。有什麼感興趣的題材話題,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國學趣談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國學趣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