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女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做女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本文來自 我的學姐 大學霸 校友 目前北外翻譯碩士在讀 某欣然

@Elizabeth II, in full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officiallyElizabeth II,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

向大家推薦英劇The Crown,中文譯作《王冠》。

故事從1947年講起,彼時英王喬治六世(電影《國王的演講》中的那位)在位,王位第一繼承人伊麗莎白公主即將與落難的希臘王子菲利普成婚。第一集沒讓我有多喜歡,喬治六世的咳嗽聲時刻刮擦著人的耳膜,白金漢宮和沼澤地的取景陰冷悲涼,而且一個極大的槽點是喬治六世、伊麗莎白、菲利普等人的扮演者甚至沒有他們本人好看……但看到第二集的時候,直到片尾曲響起我才恍然意識到自己在看劇,竟然完全沉浸在了故事裡。最近在英國電影課上剛學了一個新名詞heritage film,這部劇姑且可以算作heritage TV series了。

講述在世的君主的故事是件難差事,既要滿足觀者的獵奇心又不能損傷王室的形象,還要儘可能還原史實,真正是戴著鐐銬起舞。《王冠》做得非常出色,冷靜、沉穩,每次落筆都恰到好處,不拖沓不炫技,流暢自然,十足的英式手筆。該有的場景也絲毫沒虧欠,精美華貴,彷彿身臨其境。

(女王)

女性君主們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要把握好和丈夫的關係。伊麗莎白是至尊女王,地位自然高於菲利普;而在宮闈之內她是菲利普的妻子,又要小心保護丈夫的自尊。她特意在自己的婚禮誓詞中加上to obey(服從),即位後又動念頭要把家庭的姓氏改成蒙巴頓(菲利普的英國姓氏),因為此舉會改變溫莎王朝的名號而遭到重重反對只好作罷,後來她決意讓丈夫擔任加冕儀式委員會的主席。(王朝易稱可參照維多利亞女王的例子,維多利亞的王夫阿爾伯特親王來自德國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繼位者愛德華七世隨父姓,漢諾威王朝也改稱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劇中老國王曾和女婿談話:「記住,她才是你的職責的要義。」隨後二人外出巡訪,國王駕崩,死訊首先傳給了菲利普,他站在遠處用哀傷和愛憐的眼神看著妻子,情誼深切。坊間傳言菲利普親王風流成性、處處留情,不知是真是假。比起女王一眾,劇中的菲利普確實不穩重,他厭棄傳統的束縛,每每語出驚人,但吸引女王的恐怕就是這自由的靈魂。

(菲利普和伊麗莎白)

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同樣落拓不羈,給英國王室帶來了數不盡的麻煩,也讓姐姐屢屢糾結於王權與親情的取捨。第一季中著重講述的是公主與彼得·湯森德的婚事,後者曾離過婚,而英國教會禁止原配偶尚在世的離婚者再婚。女王是名義上的國君,卻受到政府、教會和家人的欺瞞,不得不在姐妹親情和王室責任之間做出選擇。腦海中迴響著先父的囑託,卻只能失信於妹妹,眼看著瑪格麗特的眼睛裡閃著淚花和恨意。

(瑪格麗特公主)

伊麗莎白與瑪格麗特時常爭吵,姐姐羨慕妹妹的自由和爛漫的個性,而妹妹卻渴望姐姐得到的關注和無限榮光。父親喬治六世在世時曾說,Elizabeth is my pride but Margaret is my joy.瑪格麗特執拗地強調,我才是父親偏愛的女兒,旋即又垂下眼帘向姐姐道歉:「我必須守住自己為數不多的勝利(I』m sorry. I have to claim the few victories I』m left with)」。我看過一張瑪格麗特葬禮上的照片,女王低頭擦淚,這是我唯一見過的女王流露悲傷的時刻。據稱瑪格麗特公主是位美人,劇中的扮演者也同樣光彩照人,美目含波,見之難忘。

瑪格麗特的婚姻體現了英國社會中守舊勢力與革新浪潮的對抗,教會和內閣堅決擁護傳統,而大眾則希望看到王室成員衝破束縛自由婚戀。菲利普親王也是新潮一派,他譏諷保守的王室秘書「被困在了連時間都遺忘的地方(He is stuck in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並在自己主辦的女王加冕儀式中大膽地加入了電視轉播。身處當代社會的古老王室,必然都要陷入傳統與現代的權衡。在黛安娜王妃的葬禮前,女王舉家避居,她說沒有人比我更了解英國人民,他們希望看到貴族的剋制隱忍。然而民眾卻在媒體的煽動下指責王室,要求女王出席戴妃的葬禮,甚至有四分之一的民眾表示願意廢除君主制。女王想過乾脆退位。王室失去了神秘和威嚴,究竟還有多少存在的價值,英國人也有些困惑。

與女王相伴的第一任首相,就是大名鼎鼎的丘吉爾。1952年12月倫敦突降霧霾,五天之內死亡四千餘人。在事發之前氣象局已經向政府警告,但半個多世紀前的人們對霧霾所知甚少,丘吉爾領導的內閣稱之為上帝之意(act of god)置之不理。劇中丘吉爾的小秘書都因霧霾而死,政府才開始匆忙應對,丘吉爾幾乎被趕下台去。所有人都希望垂垂老矣的丘吉爾退位讓賢,可這頭龐大的老獅子壯心不已,總覺得國家還需要自己。八十歲生日時丘吉爾得到了一幅肖像畫作為賀壽禮物,他在這幅寫實畫作中看到了自己衰老朽邁的樣子,大發雷霆,在自家後院將其付之一炬。但這幅畫終歸讓他意識到,是時候放手了。

(丘吉爾)

丘吉爾卸任之後,英國日薄西山的敗落之勢也愈發明顯。外交大臣艾登訪美,坐在椅子上睡著了,美國人看到此景說「That gentleman is not just a sleeping man. It is a sad metaphor(隱喻).」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沒了往日的雄風,像這位國家的二把手一樣困頓窘迫,袖臂上還沾著斑斑血跡。眼看著殖民地一個個揭竿獨立,國力日益衰微,自己能做的卻只是盡量保持沉默,不是所有人都能沉得住氣。接任首相的安東尼·艾登一意孤行要發起對埃及的戰爭,女王知道此事艱險,遲疑良久,卻只能說,君主永遠支持自己的首相。據說BBC也曾競購《王冠》的版權,最後卻被美國的Netflix奪得。用本國的編劇、導演和演員講自己的女王的故事,卻連版權都拿不到,這也是個悲哀的暗喻吧。

(溫莎公爵)

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離我們的時代也並不遙遠。他是伊麗莎白二世的叔叔,喬治六世的哥哥。劇中塑造的溫莎公爵,自私、任性,生活奢靡,他給家族成員起毒辣的綽號,為了多拿點俸祿對老母親軟硬兼施,還用讀詩的腔調咒罵前來勸阻的大主教you Auld Lang Swine(改寫自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Swine,豬的文稱)。可他全身上下都散發著醇厚的優雅,舉手投足間都是難以言喻的風姿。他把王權看得甚是透徹,說那不過是一層面紗,一層神秘的偽裝:

Who wants transparency when you can have magic?

Who wants prose when you can have poetry?

這位王室百年不遇的浪蕩子,覺得那頂王冠實在太沉重,便棄之而去。在侄女加冕的當天,他卻在法國的私宅里凄然吹起了蘇格蘭風笛,眼裡蓄滿了淚,心中還是有不舍。

(高地)

蘇格蘭高地,英國人心中避世之地,他們的桃花源。在電影猜火車裡,幾個蘇格蘭小混混對著高地的山川暮雲大罵,我們是世界上最爛的民族,風景再怎麼好,連點像樣的文化都沒有,讓我心頭震顫。英格蘭人不這麼覺得。女王的母親站在半人高的野草中,颯颯西風吹動她的紗巾,遠處的海浪拍擊著崖邊的古堡,心頭的憂愁全都消散了。真想去去蘇格蘭呀,等我有錢了。

啰啰嗦嗦寫了這麼多,感謝你讀到末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呦呦鹿鳴1997 的精彩文章:

TAG:呦呦鹿鳴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