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情志養生

情志養生

人的心理活動,中醫學將其統稱為情志,或叫做情緒,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人體本能的綜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人生中有重要價值,自古以來就被人類所注目。早在春秋戰國乃至更早以前,諸子百家就有較精闢的論述。其中《管子》中的《內業》篇,可說是最早論述心理衛生的專篇。內,就是心;業,就是術。內業者,養心之術也。《管子》將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為最理想的心理狀態,以這些作為內心修養的標準。具體地說是三點:一是正靜,即形體要正,心神要靜,如能這樣,就有益於身心;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對立面,就是「喜怒憂患」;三是守一,就是說要專心致志,不受萬事萬物干擾則能心身安樂。

情志為病,具有先傷神、後傷臟,先傷氣、後傷形的特點。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素問·舉痛論》中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說明不同的情志對五臟有不同的影響,繼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喜傷證

1

是指過度喜樂,損傷心神的病症。

癥狀: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甚則語無倫次,肢體疲軟,脈緩。

治法:補益心氣。

怒傷證

2

是指暴怒傷肝,肝氣橫逆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的病症。

癥狀:煩躁多怒,胸脅悶脹,頭脹頭痛,面紅目赤,眩暈,甚則嘔血、發狂、昏厥,舌紅苔黃,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

憂思證

3

是指思慮過度或過度憂愁,傷及心脾的病症。

癥狀:情志抑鬱,憂愁不樂,表情淡漠,胸脅脹滿,倦怠無力,食少納呆,腹脹,大便溏薄,心悸氣短,失眠健忘,形體消瘦,面色無華或萎黃,脈沉弦。

治法:補益心脾。

悲恐證

4

是指過度悲傷或驚嚇過度,傷及心腎的病症。

治法:前者養心安神固腎。後者鎮驚安神。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濟源市奉仙觀明日將舉行「恭賀道德天尊聖誕」祝壽法會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