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所有人,使用網路語言應取捨有度

所有人,使用網路語言應取捨有度

互聯網讓今天的語言使用生態呈現出從未有過的多樣性。放眼望去,慣用者張口「藍瘦香菇」、閉口「臣妾做不到」,這邊站著傲嬌的甄嬛,那邊是傷不起的寶寶。成語被重新闡釋,詩歌連同詩人被娛樂:杜甫很忙,李白睡得香,屈原躺槍……

更有部分網路新詞新語或內涵庸俗或帶著戾氣,部分網路新文體或無病呻吟或虛張聲勢,皆從網路流入日常生活。語言系統其實具有自我凈化能力,隨著時間推移,會自然通過分層過濾,淘盡渣滓、淬鍊真金。雖然如此,當下部分網路語言帶來的負面影響仍不可小覷。

一方面,某些網路新詞新語新文體對語言自身帶來衝擊。漢字歷史悠久,表形表意,意蘊深厚,只嘩眾取寵地滿足於對文字內涵的消解,如無靈魂無腦筋之美人,華而不實。

另一方面,低俗、浮誇的網路語言過於盛行,將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流行文化的氣質內涵。言為心聲,語言反映人的思想境界。一代人有一代人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與再造。只是這種理解和再造的主流,當是對漢語言之美的正面涵養,而不是一味抖機靈式的戲謔惡搞。這一類網路新詞新語對中小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尤為明顯。

縱觀漢語發展歷史,每個時代都有舊質語言要素的消亡,也有新質語言要素的產生,這是語言創新的必經階段。對其中無傷大雅者,我們盡可以抱著寬容心態和開放眼光對待,對庸俗暴戾、浮誇惡搞者則當有所規範、有所引導。

首先,要加強媒體語言使用規範。媒體肩負傳播文化,引導輿論,服務大眾等重要責任。在語言使用上,媒體應首先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嚴格約束自己不使用低俗暴戾詞語,同時,在抵制低俗暴戾詞語時不失語。其次,要加強學校尤其是中小學語言規範,家庭和學校應充分認識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使用規範語言寫作,教育學生遠離低俗詞語和暴戾表達。

編輯:雲上 來源:雲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賀州 的精彩文章:

TAG:雲上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