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仲永之傷:北宋江西神童的殘酷競爭

仲永之傷:北宋江西神童的殘酷競爭

拔苗助長地擢拔人才的「窄門」,被唯一的買家——朝廷把守著,於是諸多想走捷徑,迅速致富的家庭,自然把自己天賦還算好的孩子,加緊訓練。

在江西撫州金溪縣東部,有一座海拔1278米的山峰,它沒有廬山那麼有名,但是它的名字或許讓人感到好奇:神童峰。山中有一種鳥,喚「神童鳥」,常在林間啼鳴:「父望子成龍,父望子成龍」,相傳這是宋代神童方仲永變的。在江西,神童可遠不止方仲永一個。


神童方仲永

950年前,江西有一個有名的神童,叫方仲永。方仲永出生於一個窮苦農民的家裡,從小聰明可愛,天資超群。五歲時,有一天,他拉著父親的衣襟哭鬧,非要筆墨紙硯不可。父親被他逼不過,只好到村裡唯一的窮秀才那兒借來文房四寶。仲永破涕為笑,手握筆管,一首五言詩就從他的小嘴巴中冒了出來:

大海四方方,烏龍蟠中央;若遇天才手,飛出寫文章。

父親聽得呆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狂喜地對著蒼天連連磕著響頭。一個五歲的山裡伢崽,沒受過任何教育,天生會吟詩寫對,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不久,山裡山外,人們紛紛談論:「山裡出了神童!」

自從有了仲永這個能吟詩寫對的兒子,父親樂得閉不上嘴,整天馱著仲永走街串巷,炫耀賣弄。人們也像觀看什麼寶貝似的,只要仲永一出來,就要他當場詠詩,有錢人還給幾兩碎銀子。有一次,父親馱著仲永來到一個鎮上。一位老先生想考考仲永究竟神不神,出了一句上聯:「子騎父當馬」。誰知仲永想也沒想,高聲答對:「父望子成龍。」眾人嘩然。那位老先生豎起大拇指連聲贊道:「神童,神童,真神童也」!

北宋大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那時也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那年他隨父親到金溪舅舅家探親,曾經會見過方仲永,王安石有意試試仲永的詩才,看見一個夥計正在劈柴,便念道:「鈍斧劈柴,三杈四椏,柴開節不開」。仲永瞥見一個廚婦正在切藕,隨口答出:「快刀切藕,七孔八竅,藕斷絲不斷。」王安石一聽,很是佩服。

但是,等王安石十九歲那年,第二次到金溪時,再問起神童方仲永,人們告訴他:神童已經不神了,作不出詩,寫不出對,和普通人一樣了。王安石問明原委,十分感傷,寫了一篇短文記敘此事。這就是那篇著名的散文《傷仲永》,文中有一段是這樣的:「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之於人者不至也。」

王安石的意思是,方仲永的通悟,是先天的,但是後天的培養方式不對,這才造成了這個悲劇。


神童各有特長

宋代,像方仲永這樣的神童並不少。段祐之,開封人,十一歲會背四經,宋真宗賜予「童子出身」(即經由朝廷「認證」的神童);邵煥,睦州人,十二歲會做詩賦,真宗任命為「秘書省正字」;重軻,南康軍平民子弟,六歲能背易經,而且會用易經占卦,真宗賜予童子出身;徐世長,楚州人,十二歲能背五經,真宗賜予童子出身;徐世昌,徐世長的弟弟,八歲能背三經,真宗賜予童子出身;朱天錫,饒州人,九歲能背七經,神宗賜予童子出身,並賜錢五萬;朱天申,朱天錫的哥哥,十二歲能背十經,神宗賜予童子出身;朱君踄,饒州人,九歲能背六經,神宗賜予童子出身,並賞賜絲綢二十匹;朱君陞,朱君踄的哥哥,十歲能背十經,神宗賜予童子出身,並賞賜絲綢三十匹;朱虎臣,饒州人,十歲能背七經,並且能射箭,能排兵布陣,高宗賜予武職官銜「承信郎」;張揉,饒州人,九歲能背九經,並且能做古體詩,高宗賜予文職官銜「迪功郎」……

這些神童各有特長,不過大多數都是靠背誦經書上位的。背誦堪稱宋朝神童的速成大法。曾經有一個名叫萬頃的孩子毛遂自薦,說他會寫詩,皇帝指著黃金痰盂讓他寫一首,他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這種孩子大概只會「寫」一些精心準備過的詩。前面列舉的神童名單中,好幾個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饒州。饒州位於江西,是宋朝出神童最多的地方,也是家長要求孩子背書最嚴厲的地方,某些家長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神童,不惜把孩子吊到樹上去,那正是饒州一景。一旦成了神童,就能繞過競爭激烈的科舉考試,平步青雲。這種心態,甚至導致了家長的迷信行為。起過床,洗過臉,吃過早飯,按照宋朝特有的風俗,小朋友們需要做兩件事:「以蔥系竹竿上,就窗內鑽出窗外,謂之開聰明;以綵線系蒜,懸於心胸之間,謂之能計算。」


父母喜歡過早「催熟」孩子

中國古代,「神童」也不是宋代才有。從唐代開始,朝廷專門設置了「童子科」,即科舉考試中特為少年應試者所設的考試科目,凡1 0歲以下能通一經及《孝經》《論語》者均可應試,每卷試誦經文10道,全通者授官,通七以上者予出身。這在今天看來, 相當於10歲以前就參加「高考」。

那麼古時江西的父母為何這麼喜歡過早「催熟」孩子?這和整個江西對科舉考試的熱愛也有關係。整個科舉制度延續的1300年,共產生了700多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而江西省的進士數量佔到十分之一還要多,約1.1萬餘名,數量居全國第一。這1.1萬名進士,足以說明了江西人好學的風氣。在這些進士後面,肯定有更激烈的秀才和舉人競爭。江西人要想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真是太難了。因此,這也讓很多父母產生了走捷徑的想法,何不通過「童子科」試一試呢?

上文中提到的饒州神童朱天錫,「九歲能背七經,神宗賜予童子出身,並賜錢五萬。」可能對饒州父母有很強的示範效應。

歐陽修的女婿龐元英曾在文章中寫過朱天錫的故事,「四月初五日,禮部試饒州童子朱天錫,年十一,念周易、尚書、毛詩、周禮、禮記、論語、孟子凡七經,各五道,背全,通無一字少誤者。是日侍郎召本曹郎官赴坐,左右觀者數百人,此童諷誦自若,略無懾懼。後數日,召至睿思殿,賜五經出身。昔晏元獻公名貫撫州,近年何正臣名占臨江,皆童子舉。江南多奇偉,亦山川之秀使然耶?」

背個書幾百人旁觀,真正稱得上是明星了。或許正是這種風氣的存在,讓饒州的神童「產業鏈」尤為發達。從1001年至1173年江西童子舉30人次,饒州共21人次,撫州4人次,廬陵2人次,吉州、臨江軍、南康軍各一次。值得注意的是,1124至1173年江西童子舉共23次,其中饒州19人次,這說明江西童子舉在南宋時期這五十年里近乎兩年中一次,饒州尤其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拔苗助長地擢拔人才的「窄門」,被唯一的買家——朝廷把守著,於是諸多想走捷徑,迅速致富的家庭,自然把自己天賦還算好的孩子,加緊訓練。有人會問,方仲永的父親為何不讓其去參加童子舉而博取功名呢?方仲永的致命傷,是不能背誦經典,只能做詩,這可能是得不到州縣學官推舉的原因。沒有基層舉薦,不過五關斬六將,那皇帝的御試也是得不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不磨刀、不過百、不回頭,古代劊子手的那些禁忌與規矩
胡璉:打的粟裕要辭職的國軍第一猛將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