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免疫力的發育需要微生物,而不是抗生素

孩子免疫力的發育需要微生物,而不是抗生素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很多父母儘可能的給孩子一個清潔的生長環境,孩子使用的東西經常清洗消毒,時不時地用洗手液或抗菌香皂給孩子洗手,然而,事與願違,孩子們仍然大病小病不斷。這是為什麼呢?

沒錯,洗手確實非常重要。在冬天和流感季節洗手很關鍵,尤其是去醫院探望病人回來更應該洗手。但現在的問題是,許多父母們已經把保持清潔當成了一項事業,做得太過了。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洗手液、抗菌肥皂、抗生素的濫用對我們身體上的微生物小夥伴進行狂轟濫炸,這對我們的孩子的免疫系統造成了深深地傷害。

我們孩子的成長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清潔、衛生。正是我們這種過度清潔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出現了從過敏到肥胖等一系列慢性疾病。我們的腸道中生活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稱之為腸道菌群。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生命早期健康的腸道菌群是保證我們終生健康的關鍵。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超級細菌的出現,導致耐藥性的院內感染,通常我們把這些事情與老人以及其它免疫力低下的人聯繫起來。但是,更多人可能更關心,微生物和兒童免疫系統的發育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我們出生時沒有任何微生物,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是不成熟的。但是,微生物一進入,就開始啟動我們的免疫系統正常工作。沒有微生物的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就不能很好地對抗感染。

不僅僅是這些微生物很重要,它們產生的代謝產物也同樣重要。它們產生的分子和物質不僅直接與腸道粘膜細胞相互作用,而且還與腸道粘膜另一面的免疫細胞相互作用。實際上,這些微生物是在訓練這些免疫細胞,訓練它們識別自身的物質和外來物質,訓練它們對抗外來入侵者但是能夠耐受自身等等。一旦這些訓練不到位,就容易出現過敏和自身免疫病等疾病。換句話說,只有免疫細胞接觸過這些微生物代謝產物,它們才能獲得信息,以正確地履行它們的職責;然後腸道內的這些受過訓練的免疫細胞才有能力將自己運送到身體的其它部位去做更進一步的訓練。

作為80後,我們上學那會,有嚴重堅果過敏的同學非常罕見,但是現在堅果過敏的小孩卻非常常見。有人提出了一個稱為「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的醫學假說,認為兒童時因缺乏接觸傳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腸道菌群)與寄生物,從而抑制了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進而增加了感染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

衛生假說試圖解釋人為什麼會過敏、肥胖以及罹患炎症性腸病甚至自閉症,這些疾病的發病率都在逐年上升。單純的基因變化並不能解釋上升如此之快的發病率,因為我們的基因不會改變那麼快。越來越多的研究一致表明,發生了劇烈變化的是我們在生命早期接觸的微生物,這一變化推動了這些疾病的迅速上升。如果在生命早期,我們接觸微生物的機會減少,那麼我們的免疫系統就不能接受適當的訓練,免疫系統也就無法保護我們避免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以確保孩子們發育出一個健康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降低孩子過敏、哮喘和其它相關疾病的機率呢?

流行病學證據表明,在農場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罹患哮喘的幾率較小。當然,我們不可能馬上拾掇拾掇去做個農民。但是,這項研究卻提示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太乾淨的環境中可能更好。其實,養寵物亦是如此,如果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養一條狗,讓孩子跟狗一起玩耍。

研究也表明,任何送進孩子嘴裡的東西都要一遍遍的清洗消毒,反而會增加哮喘的幾率。但是,如果只是將奶嘴用手簡單的擦拭,孩子哮喘的發病率反而會降低。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事實,我們生活得太乾淨了,而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無益的。衛生對我們的健康確實也很重要,我們確實不應該停止洗手,但是,我們應該注意洗手的時間,當洗手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傳播的時候,我們應該吸收,比如我們常說的飯前便後要洗手。其它時間可能就沒那麼必要了。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外面玩土回來,我們不需要用洗手液、用抗菌香皂去過度地清潔,這樣做不一定有好處。感染仍然是一個危害社會的真正威脅,在預防感染之間我們必須要達到一個平衡,既要預防致命性的感染,也要保證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健康的微生物。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菌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你不了解的益生元
益生菌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潛在應用

TAG:菌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