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銷量跌得這麼慘,Condo價格還在漲?

為什麼銷量跌得這麼慘,Condo價格還在漲?

點擊"加國房地產透視 "關注我

相信你和我一樣,近期看到的媒體頭條都是這樣的,有沒有?!

Toronto home prices see biggest drop in almost 30 years.(多倫多房價現30年來最大跌幅)

——Financial Post(金融郵報)

Greater Toronto Homes Sales Drop Nearly 40%, Vancouver Sales Down Almost 30%.(大多房屋銷售暴跌40%,溫哥華降幅近三成)

——HuffPost(赫芬郵報)

They bought their prebuilt homes at the market』s peak. Now they face financial ruin(高點入市,這些房花買家深陷財務困境)

——Toronto Star(多倫多星報)

Home sales fall in Canada』s two largest real estate markets(加國兩大房地產市場淪陷)

——Reuters(路透社)

Real estate sales and prices tumble in March(房地產三月市場量價齊跌)

——The Spectator(觀眾)

『You』re starting to witness the slowdown』: declines expected in today』s Vancouver real; estate figures.

(你會親眼目睹樓市放緩:數據顯示溫村地產繼續下跌)

——CBC(加拿大廣播網)

夠了夠了。如果你只看這些嚇人的標題,可能會以為類似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就要來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媒體的目的就是吸引眼球,就是一種市場需要或者市場運作。決定房地產的是有沒有需求,對市場有沒有信心,當然還有心理、情緒的作用;另外,必須承認,便宜的價格絕對是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經過2016、2017年的瘋狂飆升,僅公寓價格去年一年就增長35%,對於工薪族來講,這麼個增長速度還真有些吃不消。

現在是什麼情況?難道就是因為政府出了幾個政策,銷售就淪陷了?需求就沒有了?信心也喪失了?心理就波動了?

對大部分人來講,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就是:聽風就是雨。當買家不斷從各個地方、各個國家接踵而來的時候,正趕上利率也低,而供應量非常有限,價格應聲上漲。而當政策變化,讓很多買家感覺不舒服的時候,他們就會猶豫,交易量小了,價格開始下跌;當繼續下跌的時候,買家通常開始旁觀了,就連那些活躍在市場上的投資人都會停下來,看一看。這種市場的反向變化容易讓人對自己的判斷有一點懷疑。

讓我們來看看三月份的數據,是不是這樣:

三月份獨立屋的銷售下降了46.3%,就連共管公寓的銷售也下掉得厲害,超過了32%;從價格來看,獨立屋價格三月份跌幅超過17%,繼續顯出受打擊後的精神不振; 唯有共管公寓價格依然堅挺,即使在去年三月價格達到最高值,今年三月的價格依然環比上漲6.1%!人們對共管公寓的購買熱情絲毫未減。上圖顯示:曾經不被當地人正眼相看的共管公寓(Condo)現在成了搶手貨!

為什麼銷量跌得這麼慘,Condo價格還在漲?

我原來也說過,公寓是曾經多麼不招人喜歡的一個物業種類,價格增長也顯然不如獨立屋。而現在公寓卻在房地產市場上一枝獨秀。

01

生活方式改變,Condo居住顯優勢

其實你到生活中去問問,有多少人是像我這樣特別喜歡公寓的?不一定那麼多。很多年輕人為了享受都市生活的便利和簡單,便於通勤以及比較小的經濟負擔,公寓才成了這些年來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的房地產持有類型。

另一個原因,也是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們要居住,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家;但是,房價太高了,銀行也不輕易借錢了,本地的收入一評估,只夠買半個卧室半個廚房半個衛生間的。怎麼辦?現在能夠入手的就剩Condo公寓了。雖然像個鞋盒子,在中國被稱為膠囊公寓,但好歹也是自己的空間啊,好歹也有自己的房地產了。

下面這個統計數據給我們一個概念,獨立屋一直就是人們喜歡購買的物業類型,而condo公寓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通勤、移動性、生活時間分配、可負擔性等因素)逐漸在市場上增重比例,甚至超過了半獨立屋和鎮屋。

巨大的房地產購買剛需

02

多少人的夢想都是「我想有個家」啊!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98%的人購買房產都是為了自住,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為了投資出租;至於那種「等我有錢了,房子買兩套,住一套空一套」的情況,幾乎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而從購買房產的時間上來看,大部分人計劃在1-2年內買房。他們都有意願要買,但是因為各種計劃的原因,有些人會很快購買,有些人還要等待。

03

高房價將更多買家推向公寓市場

可負擔性是一個超靈敏的檢驗器。很多預備進入市場的買家受困於首付款的不足而推遲了買房;進入2018年以來,由於加拿大銀行貸款政策收緊,銀行對申請貸款人增加了壓力測試,買家的借款能力弱了,那些對獨立屋半獨立屋的嚮往就變成了奢望

在剛需面前,很多買家退而求其次,先擁有再說。於是公寓就成了他們先擁有一處住房的首選。

政策變化迫使買家改變購房策略

04

儘管各種國家政策出台,市場一步步冷下來,但對買家來講,根本阻擋不了他們買房的步伐!看現在的市場,人們的購買熱情依然不減,還在四處尋找房源,制定購買計劃。

首先,15%的外國買家稅影響不到本地買家,畢竟外國買家的比例佔得很小;限制租金上漲也影響不到啊,本來大部分人就是買房來自住的,投資出租是以後的事;至於貸款壓力測試和貸款利率上漲,對有收入的本地人來說,就是貸多貸少能買多大房子的事。

但事實上,對於貸款政策的變化,首次購房者對此理解並不深刻,對於已經擁有物業還有更多購房打算的人來講,他們會很慎重地算這筆賬:

超過50%的受訪買家表示不得不推遲買房計劃,等等看房價的走勢; ——房市銷售下跌

他們也考慮到不得不增加首付的金額,這筆錢從哪裡出? ——還是買總價相對便宜的Condo吧!

首次購房者和準備換房的買家肯定還是要買的,只是為了能負擔得起,只好減少不必要的購房條件,比如有院子、有游泳池、有多車位——既然不需要這些,還是買Condo吧!

更多的購房者考慮,既然貸不到款,而且要增加首付,不跟怎麼說房子還是要買的,實在不行就買小點——那就還是買Condo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國房地產透視 的精彩文章:

花點小錢讓公寓增值,必須的!

TAG:加國房地產透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