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練拳之初,先抻筋拔骨,不注重柔韌性可虧大了……

練拳之初,先抻筋拔骨,不注重柔韌性可虧大了……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圖文 | 網路

編輯 | 立夏

倚花夢影

 風月無古今

巫娜 

00:00/05:32

太極

抻筋拔骨

柔韌,顧名思義,就是柔軟而堅韌,通常指人體肌肉、韌帶及連接其間的骨架、筋腱的延伸能力。

古之練拳者有言: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裡的功,一方面指身體柔韌度,另一方面也指運行氣血之默功。

柔韌度是最基礎的訓練起點,俗稱抻筋拔骨。先人把「踢腿、「活腰」、「抻筋」作為練武之人必備的三個要素。武術的訓練往往也離不開這三個方面。有人問,太極拳也需要這三方面嗎?回答是肯定的。太極拳的塌胯、松腰、沉肩、墜肘,在內在意念與外在形體上都有嚴格的要求,需要更鬆柔的韌性。俗語曰「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抻筋的重要性。

對於初練太極拳者,抻筋拔骨既可以提高機體的力量耐力和動作的觀感程度,也可以減少意外受傷,使人們能夠更加安全高效地練拳。

如何練好身體的柔韌度,為太極拳的習練打下良好基礎呢?

動靜結合

首先,要動靜結合。太極拳的柔韌性是柔而不軟,在技術動作中強調意念,要「柔中帶剛,剛柔相濟」。

柔韌訓練中的動靜主要體現在身心兩個層次上。「動」是指壓腿、踢腿、涮腰、擺胯等明顯的筋骨活動。「靜」主要指意念上的持續,看似靜止不動,實則內里在動。譬如:在耗、控、拉的壓腿動作中,做短暫的停頓,這一刻,雖說在外形上看不出有強烈的動意,其實質上內里已經動了寸余。所以動靜的結合是必要的、適當的。

有效協調

其次,機體各部位的器官、組織結構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因而有效地協調各個器官組織之間的靈活性、統一性,可以更好地促進身體柔韌度的提高。達到柔而不軟、剛而不硬,著實不易。

科學研究證明:人體的柔韌度發展的最佳時機是少年兒童期,這時候關節軟骨較厚,肌肉韌帶伸長性較大,關節活動範圍更大,鬆弛、易拉伸,肌肉呈縱向生長,肌纖維較細嫩,柔韌性較好。少年兒童通過柔韌練習不僅可以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運動的幅度,甚至還可以改變肌肉的線條,促進他們的生長發育,塑造健美體形,這些是成年人無法比擬的。

成年人肌肉強度高,纖維走向已然定型,如果再不抓緊時間訓練,增加柔韌度,那麼至老年,機體骨骼肌肉將出現嚴重的疾患。

長期訓練

最後,我們知道,單純的柔韌訓練枯燥而又單調,需要忍受極大的痛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日曝十日寒是練不出真功夫的,須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訓練才能達到。

首先,我們來談談最基礎的壓腿訓練。可先找一塊寬敞之所,做一下熱身準備活動,使身體筋骨舒展,防止拉傷;然後,將腿放在與腰齊平的槓桿上,做勾伸運動,上身向被壓腿側摺疊,以頭觸到腳尖為最好,如若不能,勿急,慢慢側壓,一日精進一點,時日長了,頭腳相觸不是難事。

其次,在武術運動中,壓腿與踢腿相輔相成。如果把壓腿理解為「靜」運動,那麼踢腿、擺腿等就是"動」運動,壓腿過後,立即快速踢腿,且與壓腿的時段成正比,這樣才能提高肌肉收縮、拉伸的速度、力量,才能真正提高彈性,增加柔韌度。

身體柔韌度的增強,對於增大運動幅度,強健體魄,都能產生良好影響。科學證明,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意念上的功法是默功,即不用形體上的動作,而用大腦來強化思維,意守丹田之功法。從生理的角度來看,默功能剌激大腦皮層形成新的神經迴路和神經網路,加強太極拳動作的圓融和連貫性,是通過剌激神經系統而達到內修外練的一種手段。

詮釋拳理拳法,建立更高層次的武功,基礎不可廢棄,筆者認為,柔韌性的練習必不可少,或是建築高樓大廈的地基所在。

以上是個人觀點,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後發先至的戰術原則
當今時代,你一定要突破困境逆襲自己!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