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濟南小兒推拿楊曉:小兒積食易導致咳嗽、發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濟南小兒推拿楊曉:小兒積食易導致咳嗽、發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濟南小兒推拿楊曉:小兒積食易導致咳嗽、發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說起積食,一般大家都會認為積食的孩子很胖不愛運動,我們常說這種孩子是虛胖,肉不結實,吃的很多,但是並沒有吸取營養提高免疫力,相反體質卻很差,容易生病。肚子往往很脹,小便很少且黃,大便經常很乾燥,舌苔又厚又膩。

還有一類孩子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脾胃消化功能也不一樣,他們吃多吃少都不會胖相反會偏瘦弱,但這並不代表和積食沒有聯繫,這類孩子往往脾胃虛弱,更容易積食。主要表現為面色發黃,食慾不佳,乏力,睡眠不安,喜歡趴著,大便稀。如果不注意調養脾胃,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營養不良」,體型瘦弱,面色枯黃,頭髮稀少,肚子很脹,精神萎靡不振或者睡眠不佳。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孩子吃太多,會造成積食,積食不僅會讓孩子沒有胃口,嘴巴里有味道,還會引起孩子咳嗽。

食積咳嗽的概念源於《醫學入門》,其認為食咳多因食積生痰,痰氣上沖而致咳。隨著醫學的發展,現進一步將其定義為小兒由於飲食不節,傷及脾胃,脾失健運,釀生成痰濁,上貯存於肺;或食積日久,郁而化熱,煉津為痰,上犯於肺,使肺失宣肅,發為咳嗽。

小兒「陽常有餘,陰常不足」,飲食上不注意,經常暴飲暴食或者嗜食油炸煎烤的食物就會對腸胃造成損傷,長此以往會使得脾胃陰傷,不能生津潤肺,而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小兒食積咳嗽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癥狀,一般表現為夜間或者黎明咳嗽劇烈,痰黃黏稠,口臭,食慾不佳,腹脹,手足心熱,大便乾結或便秘,舌質紅,舌苔白厚或黃膩等。

食積咳嗽一般病程較長,抗生素和化痰止咳藥治療效果並不會有好轉,而是需要採用消食導滯,健脾和胃,消積止咳的方法處理。除了食積咳嗽,很多時候,小兒發熱也是由積食引起的,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小兒身熱,時發時退,退但肚熱,或夜發熱,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糞酸臭異常,此為食傷。」描述的就是由於飲食不當而引起發熱癥狀。《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患兒體溫不高,午後及夜間發熱明顯,手足心和腹部溫度很高,盜汗,腹瀉或者便秘,舌苔白厚而膩。

對於食積發熱,一般積食清除發熱就會自行退去,所以以治療消食為主。除了咳嗽、發熱外,反覆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咽炎、頭疼、便秘、腹瀉、貧血等都可能與積食有關。

如何避免小兒積食?把吃出來的「積」吃下去,對於孩子進食,要注意有節制。孩子飲食原則要堅持適合。因為孩子的臟腑還未發育成熟,此時需要選擇適合孩子脾胃的食物,並不是什麼有營養吃什麼。

對於廣告上的補鋅補鈣都不如飲食進補。一日三餐,「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把主食、果蔬、肉蛋奶合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多吃蔬菜是對身體最好的補益,也是預防積食的根本方法。如果不小心出現了積食,該怎麼吃回去呢?

山楂:甘,酸,歸脾、胃、肝經,擅消乳食、肉食。挑選個大、皮紅、肉厚的山楂煮水或生吃。

麥芽:甘,平,歸脾、胃經,消化一切米面、果類,挑選色黃粒大、飽滿、芽完整的煎湯服用,也可以和山楂、谷芽一起煎湯飲用。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健脾。挑選質地堅實、斷面潔白的山藥。煲湯也可以。

陳皮:辛、苦,溫,歸脾、肺經,對食積氣滯有良效。挑選乾燥、香味醇厚的陳皮泡水喝,或做菜肴料理食用。

小兒積食重在調理脾胃,恢復甚至是「修復」脾胃的腐熟運化功能。

容易食積的孩子往往脾胃不太好,家長可以經常為孩子捏捏脊。另外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避免給孩子吃過於肥膩的食物,也不要吃過涼,特別是冰鎮的食物。中醫認為肥甘厚味易產生內熱、生成痰濕,導致咳嗽加重;飲食過涼則造成肺氣閉塞,使咳嗽日久不愈。孩子日常要多吃水果蔬菜,飲食以易消化、清淡為宜,以免損傷脾胃。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小兒推拿楊曉」。濟南小兒推拿楊曉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兒推拿楊曉 的精彩文章:

濟南小兒推拿楊曉老師:如何判斷小兒腸絞痛?怎麼預防和護理?

TAG:小兒推拿楊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