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1695年4月8日,北京故宮太和殿重新建成。

歷史上的今天——1695年4月8日,北京故宮太和殿重新建成。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1695年4月8日,北京故宮太和殿重新建成。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kuàng)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現在的大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4月8日)重建後的形制。


如今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為御門聽政)、乾清宮(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召見大臣所在地)、還有養心殿(清朝後期垂簾聽政)的,並不是平時所說的太和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科舉制度中,殿試以後由皇帝宣布登第進士名次的典禮,叫做傳臚。傳臚即唱名之意。



太和殿內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在太和殿的中央,金柱之間,高台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xiū)金大椅,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寶座。紫禁城中保存有各式各樣的寶座、屏風,工藝設計各有千秋,但太和殿上的寶座和屏風佔據著紫禁城中最崇高尊嚴的位置,象徵著真龍天子才能登臨端坐的「大寶」,成為最受萬眾矚目的一套珍貴文物。


靠近金鑾寶座的是6根金黃色的柱子,表面貼的是金箔。這6根瀝粉金漆的蟠龍木柱拱衛著那巨大的龍椅,把皇帝襯托得更加尊貴、莊嚴。此外還有66根硃紅色的柱子。這些柱子都是用采自東北長白山的紅松製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徑1米多,兩個人都抱不過來。



寶座上方的天花板上是金漆蟠龍藻井。「藻井」是古建築中的名稱,就是指天花板中間鏤空雕刻的一塊。因為這裡是宮內最神聖的地方,所以殿頂、彩繪等都採用官式建築中最高等級。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條蟠龍,就叫蟠龍藻井。在這龍嘴的下面,吊著一個亮晶晶的圓球,它叫「軒轅鏡」。傳說古代有炎、黃兩帝,中國人都是它們的後代,所以中國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



相傳軒轅鏡為軒轅氏黃帝所造,將它懸於寶座上象徵江山正統,表示皇上是黃帝的繼承者和接班人,並且受軒轅氏的保佑。但現在寶座與軒轅鏡並不上下相對,據說是復辟皇帝袁世凱登上寶座,抬頭見軒轅鏡懸在頭頂,怕球掉下來將他砸死,於是將寶座後移。


太和殿地面上鋪的是一種亮亮的方磚。您聽說過紫禁城「金磚墁地」嗎?指的就是這種「金磚」。這種磚並不是拿黃金製成的,那它為什麼會叫金磚呢?這種磚是在今天蘇州附近的御窯村燒制的。因為是專門為京城燒制的,所以叫「京磚」。可是南方人發「京」這個字音時,聽起來像是黃金的「金」字。久而久之,這京磚被叫成金磚了。雖說這磚不是用黃金製成,可是由於它的製作方法獨特,工藝複雜,它的質地更像大理石一樣細密、堅固,儘管經歷了幾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鏡,再加上燒制、鋪墁這種磚的費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磚」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實。



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太和殿之上為建築形式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鎮瓦,這些鎮瓦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漢族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第一個飾物是一個騎鳳仙人,相傳原是南朝齊明王,後修道升仙。仙人之後是十個小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裡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是七個、保和殿是九個。



「建極綏(suí)猷(yóu)」是太和殿匾額上的四字。建極綏猷含義為:天子上對皇天、下對庶民的雙重神聖命,既須承天而建立法則,又要撫民而順應大道。原匾額為乾隆皇帝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建:建立、創設。極:原義為屋脊之棟,引申為中正的治國最高準則。綏:原義為挽手上車的繩索,引申為安撫、順應之意。猷:道,法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宋鈞窯鼓式三足洗
歷史上的今天——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勝利。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