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城司馬遷祠:感悟中華文化載體

韓城司馬遷祠:感悟中華文化載體

4月2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路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陝西韓城,來自全國各地的100餘位記者走進司馬遷祠,感受韓城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司馬遷祠墓位於韓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鎮東南的山崗上,東西長555米,南北寬229米,面積4.5萬平方米。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於西晉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建立的,距今已有近1700年。

司馬遷祠建築規模雖然不大,但形式氣派卻和司馬遷的人格、文章、事業一樣,超拔於群。它依山而建,不受中國建築傳統布局限制,高峻挺拔、氣勢雄偉,和周圍環境容為一體。東臨黃河,西枕梁山,芝水從墓前流過,以其氣勢的宏偉,景物的秀麗,為韓城諸名勝之冠。

祠墓建築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東北方豎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書「漢太史司馬祠」六個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經太公廟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遷的元代建築「禹王廟」、「彰耀寺」、「三聖廟」等,現已闢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築物,上書「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馬遷德高如山,世人至為敬仰,從此迤邐而上,牌坊上書「河山之陽」四字,語出《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

走完99級台階登道就進入了祠院,祠院大門上書「太史祠」寢宮,古柏參天,環境幽靜,置身其中,如登青雲,如臨仙境。

獻殿是祭祀時陳列祭器,致敬盡禮的地方。寢宮在獻殿之後,建於北宋宣(1125年)。宮正中有一尊司馬遷全身坐像,長須飄拂,兩眉入鬢,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現出嚴肅和抱負不凡之氣概。祠內碑石林立,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憑弔吟詠之作,詩文雅健,書法挺秀。祠後為司馬遷墓,如築於西晉嘉4年(310)經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

墓系磚砌,呈圓形,高2.15米,周長13.19米。墓壁周圍嵌有磚雕八卦圖案和花卉圖案16幅,墓頂古柏一株,樹分五枝,枝幹蒼勁,盤若蛟龍。墓前豎立著一塊石碑,上刻「漢太史司馬公墓」,為清乾隆陝西巡撫畢沅題書。

祠中現有四個展室。第一展室為司馬遷生平展覽。第二展為司馬遷故事展室。第三展室主要展出三十九幅碑文。第四展室主要展出《史記》的名言警句和五十三幅名人的書法。在這些展室中,可以在濃厚的歷史氛圍中了解司馬遷的一生,了解他的巨著。

在司馬遷祠前,著名文化學者、西北大學副教授趙爽英向採訪團成員介紹說,排列在這裡的數十塊碑石,從宋代到現代,連綿不斷,立碑的許多村落至今都還保留著名字,這種種疊加的文化載體讓人看到,韓城的文化不僅綿延不斷,還能看得見,這太神奇了!「有文化根脈就是驕傲,就讓人有文化的歸屬感。」

西安郵電大學教授袁武振說:「司馬遷的家鄉韓城,一直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古有『下了司馬坡,秀才比驢多』之說。因為秀才要騎驢赴長安趕考,驢不夠用。韓城許多讀書人中了功名當了官,故有『朝半陝,陝半韓』之說。

史記碑苑展館、史聖濟世經展館、龍門謁司馬展館、史記博覽中心、十二本紀園景觀、千秋太史公展館、鐵筆寫春秋展館、巨著惠萬代展館 、守望家園展館等,記錄著司馬遷忍辱負重,奮筆疾書的壯烈一生。《史記》及司馬遷精神也已成為中華民族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區域記事簿 的精彩文章:

搶食5G大蛋糕,奮鬥才能贏
孕味濃?王棠雲破例曬全身照被指小腹微隆

TAG:區域記事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