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分為兩大族系,帶你了解游牧民族歷史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分為兩大族系,帶你了解游牧民族歷史

中國北方草原上生活著游牧民族,不同時期有著不同名稱。漢代北方有匈奴,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隋唐時期有突厥,宋朝又有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明朝又有滿族。

是不是很亂?其實北方游牧民族分為兩大族系,搞清了就好理解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夏商周王朝的統治範圍重要在黃河中下游,從周朝開始,中原民族自稱華夏。《尚書》中注釋: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大國曰夏。」用現在話講就是穿著華麗服裝(即寬袍大袖的漢服),居住在中原地區的人。

周朝把華夏周圍四方的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隨著歷史發展,疆域擴大,原來的東夷和南蠻地區逐漸成為中原王朝的組成部分。從秦朝起,影響中原王朝的主要是西戎和北狄。

西戎指中國西北部游牧族群,主要是匈奴支系,西方則稱為突厥種。

匈奴支系,炎黃到夏朝稱為「葷粥」、「山戎」、「玁狁」;商代時期被稱為鬼方;周朝時期稱為昆夷、玁狁、戎狄。

秦漢時期開始稱為匈奴,東漢時期匈奴被打擊瓦解。北匈奴西遷。最終到達歐洲稱為匈牙利民族,南匈奴歸化融合到中原王朝。南北朝時期,又出現了柔然,高車等民族。

隋唐時期,突厥興起成為主要對手,被唐朝擊敗後西突厥西遷到中亞和歐洲,形成了中亞幾國和現在的土耳其;東突厥歸化融合,經宋明以後,形成中國西部的維吾爾等民族。

北狄指中國東北部游牧族群,主要是東胡支系,西方則稱為蒙古種。

東胡支系,因居匈奴(胡)以東而得名。夏商西周時期稱為肅慎,東周開始稱為東胡。

秦漢以後稱為鮮卑、烏桓、勿吉。南北朝時期,鮮卑建立了北魏王朝,實行漢化。鮮卑族先後建立了10多個國家,其後建立的隋唐也有鮮卑血統,鮮卑是對中原民族影響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

隋唐時期東北的民族主要是室韋、靺鞨;宋代時,契丹,女真,蒙古先後崛起。契丹和室韋都是是鮮卑的分支,室韋後來演化成了蒙古族。秦漢時期的勿吉在宋朝演化成了女真族,到明朝以後成為滿族。

匈奴族系民族主要在西部,多信伊斯蘭教;東胡族系民族主要在東部,多信佛教。

然而從語言上講,他們都屬於阿爾泰語系,下面分為突厥語族(匈奴)、通古斯語族(東胡)、蒙古語族(東胡為主)3個語族。

蒙古族在元朝時期崛起,成吉思汗開始不斷擴張,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蒙古族在擴張過程中不斷融合其他民族,因而血統中主要是東胡語族,也包含了突厥語族成分,從而形成獨立的蒙古語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姬姓諸侯親疏排序,晉國排不到前十名,這幾國才是周天子至親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