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領域的「阿富汗戰爭」一觸即發,全球經濟恐要變天

經濟領域的「阿富汗戰爭」一觸即發,全球經濟恐要變天

島 君 說

中美貿易戰已經算是開打了——儘管到目前為此還停留在口水層面。這場貿易戰是由美國挑起,其理由是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太多了。為此,美國決定要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徵稅,作為回應,中國也立即做出了對等的反應。

那麼,在當下貿易戰的陰雲之下,全球經濟形勢未來將如何發展?

本文內容整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終身教授、副教授、中國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傅強在中資企業協會—國大商學院2018系列商務講座上的發言。

作者:傅強

來 源: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NUS_EMBA)

撲朔迷離的全球經濟

在過去幾年間,經濟走勢可謂撲朔迷離。就在2016年下半年,所有人都認為世界經濟即將迎來一次巨大的衰退,但我們發現,2017年是次貸危機以來經濟狀況最好的一年。經合組織(OECD)追蹤46個主要經濟體,發現十年以來全球46個主要經濟體首次實現了同步增長。這也是自2011年以來全球經濟普遍增速最快的一年。

形勢突然就發生了這樣一個逆轉。全球的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增長超預期;美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復甦的狀態;歐洲經濟從2013年1月到去年年底,在20個季度里保持了正向的增長;日本經濟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增長沒有出現下滑;巴西在去年四個季度連續增長……全球要迎來復甦的浪潮嗎?

在我看來,這一切可能不會維持太久。這一普遍復甦的局面很可能會受到挫折,這是為什麼呢?在背後可能體現了兩個因素:

第一,來自於中國的變化,

第二,來自於美國產生了一系列的變數。

中國引領全球復甦

從2016年的下半年開始,到去2017年年底,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中國進口的增速超過出口的增速。所以,我的第一個大前提是,並不是全球的普遍復甦製造了中國經濟的超預期的增長,而是中國內需的擴張,為全球復甦奠定了一個基礎。以此為前提去判斷全球經濟走向就簡單了:看一看中國未來經濟的變動趨勢,或者它過去增長的邏輯。

中國經濟的復甦或中國主要政策的變動,為全球增長帶來了貢獻。巴西的增長,歐洲的增長,再加上日本的增長,就是典型的例子。

巴西的增長很簡單,來自出口中國的鐵礦石。供給側改革收縮產能造成中國鋼價上漲,利潤率提高。於是中國大量地進口鐵礦石。現在中國的港口裡堆積的鐵礦石庫存有1.6億噸,可以讓中國製造16000座埃菲爾鐵塔。就是這麼一個量,帶動了巴西的復甦。

歐洲的復甦主要也是來自於出口。以德國為例,德國在2008年的時候對中國的出口占其整個出口籃子大概4%左右,在2017年的時候對中國的出口佔到了出口籃子的15%。德國的出口佔GDP的比例是40%,這代表著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佔到它GDP的6%,即德國6%的GDP來自於中國購買。

至於日本,從2016年10月到今年的1、2月,每個月對中國出口的同比增速都在20%以上,對中國的出口屢創歷史新高。一方面來自於中國製造業升級對高端工業裝備的引進,另外還有一個間接的需求,供給側改革造成中國的鋼鐵出口減少,需求由誰來填呢?日本就是其中的受益方。

這就是中國給世界帶來的貢獻,供給側改革主動放出了市場,但這一狀況應該已經走向尾聲了,它帶來的額外動力不會太多。

1.經濟活動的三次高峰

那麼,世界增長背後的中國動力是什麼?這一點可以從克強指數看出。克強指數就是指鐵路貨運量、工業用電量和銀行信貸。現在看起來銀行信貸對經濟走向的預測能力關聯度很低,已經不需要看了,但是我們把這三個擱在一起,跟經濟走勢的吻合度還是極高的。

克強指數在2009年7月份之後走高,達到巔峰之後下行。第一個波谷的出現在2012年年底,第一個高峰出現在2009年年底左右,這一波上去靠的是四萬億(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於2008年11月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

隨著四萬億產生的刺激作用消失之後,到了2012年底再次出現一個階段性反彈,達到一個階段性的波峰之後,在2013年末開始下行,2015年到了一個低谷。

回憶一下2012年的時候,中國在那一年發生一個很神奇的現象:錢荒。在當時銀行缺錢,為了籌措資金髮行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央行在收緊,因為當時的金融市場太亂了,影子銀行的猖獗和泛濫就是在2012年出現的,通過各種所謂的非標準化的金融產品,把資金導向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修橋鋪路搞基建,雖然基建搞起來了,地方債務卻過度累積。

這一波帶來的結果,就是克強指數或者經濟活動的一次升溫,然後隨之下降。這個動能維持的並不久,到2015年再次陷入一個低谷。之後又起來了一波,這一波的高峰大概是在2017年的下半年。那麼現在,在回落的過程中,從趨勢線上看又回到了半山腰。

四萬億的時候為什麼經濟可以起步的這麼快?簡單說來,2009年的四萬億帶來的是工業產能的快速擴張,產生的結果是產能過剩與企業債務的高起。

第二波是地方政府過度舉債,前一波是企業借錢,那麼第三波是怎麼起來的?

2016年開始,中國房價快速飆升,房價上漲的時候靠誰?是家庭。(一個經濟體裡邊就三個主體:企業,政府,家庭。)我們看到,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與庫存的下降,隨之而來的的是家庭債務的快速累積。其實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等其他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基本上最快最便捷的手段就是靠債務的累積,借錢去投資,借錢去消費,就會產生需求。

這三個主體現在都已經負債纍纍了,2018年的中國政府報告清楚地體現三個字,去槓桿,去槓桿就是還債。因此,中國今年上半年相信會維持一個比較快速的增長,但從下半年開始,應該會步入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一個去槓桿周期。

2.家庭舉債引發消費疲軟

中國的家庭債務增長排名世界第二,家庭舉債的空間已經不存在了,它對房地產的支撐不會那麼強勢。

此外,家庭債務增長飛速會制約消費的增長,消費的需求受到壓抑,自然對經濟增長不會造成積極作用。一年以來,中國的社會零售增速已經降到了個位數,增速的放緩,消費的疲弱已經是很明顯的一個趨勢。雖然這個增速比世界大多數經濟體還要快,但是沒有想像那麼好。

所以,傳統的動能確實已經不足了,下一步肯定是在改革之中做文章,但從短期來看,在這麼一個去槓桿周期里,表現不會是太好的。這是我們看見的事實,中國產生了的積極作用,但在過去兩年里,房地產和基建這兩個動力都不見了,供給側改革產生的影響已經到了它的末端。

貿易戰所掩蓋的事實

近期的貿易戰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關心,那麼我們就從稅改到貿易戰,看看特朗普證券行為背後的意義。

首先我給大家列舉一下特朗普所謂的經濟政策日程表:

第一,大規模減稅;

第二,大搞基建;

第三,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支持國貨;

第四,放鬆管制;

第五,所謂的目標與承諾,要讓美國經濟增長實現4%的目標,後來改口到了3%。

1.稅改難以提振經濟

首先是稅改,個人所得稅稅率下降之後,相當於錢從政府的口袋放進了個人的口袋。而最頂層的1‰人拿走了絕大多數的好處,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政府擴張的赤字,減少的稅收,這些好處到了最富的人手上。

稅改是否可以提振美國經濟?先從個人所得稅看,要讓退稅實現經濟增長,必須保證拿到退稅的人把錢花出去。但問題在於,最頂層的1‰富人得到了絕大多數的好處。一個鐵的事實是,越是有錢的人越是不花錢,他們相對缺乏花錢的緊迫感。這樣的退稅政策過去歷史上不止一次了,效果都不好,是不可能刺激經濟的。但為什麼總是要退稅?就是有人要借著刺激經濟的名義為自己製造一點好處。

下一個就是所謂的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從過去的35%減至21%,企業所得稅減免怎麼樣才能刺激經濟?要去做投資。如果企業把這個錢也擱在那不動了,也不能製造任何影響。

美國股市靠誰的購買托起來的?答案是美國上市公司自己。上市公司CEO的薪酬是靠股價決定的。要把股價做起來,有一個簡單的做法,拿出公司現金,買自己公司的股票,或者去分紅,直接發還給股東,這就是所謂的市值管理,是這些年美國股市上漲最重要的動力。

現在,美國把稅率從35%降到了21%,每個企業就多出了近14%的稅後利潤,他們有了這麼多額外的錢,但不會去投資,他們會拿來接著買自己的股票或者分紅。

所以稅改產生的結果是,不管在哪方面都無法去刺激經濟

2.財政赤字的增加

個人所得稅的減免以及企業所得稅的減免都不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稅率降低之後,政府的收入就會減少,然而支出很難減少,產生的結果就是政府赤字增加。現在美國的赤字除以GDP的比例大概是3%左右,那麼到了2018年以後這個比例可能會達到6%,甚至是7%,財政壓力會接踵而來。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償債能力。美國要去控制赤字或者債務的話有兩個辦法,第一,把赤字壓下來;第二,把收入漲上去。

這就必須得發展經濟,雖然特朗普宣稱要搞一個4萬億,加大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但是問題在於,政府赤字已經到了6%-7%的水平,在這種狀態之下是沒有錢大搞基建的。減稅只可能帶來最後赤字的極度膨脹,而不可能帶來經濟增長。

3.豎起貿易壁壘

因此,特朗普這一系列的政策帶來了幾個結果:

第一,政府的赤字加大,政府沒錢。

第二,所有的好處基本上給了最頂層的富人,社會的不公,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將進一步的加劇。

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能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這些問題都能解決。更多的美國工人可以找到工作,不平等現象或收入分配不均現象就緩解了。發展經濟之後,雖然稅率低了,但是基數大了,所以稅收收入也能增加。

那麼,怎麼樣才能發展美國經濟?從2008年以來,奧巴馬就在大力推行的一個國策叫做再工業化,就是把製造業迴流美國。要怎麼樣才能實現?一個可能會有效的手段就是豎起貿易壁壘。

貿易摩擦可能起到以下效果:第一,政治承諾,為美國普通民眾和所謂的製造業工人帶來收入和機會。過去製造業工人是民主黨的票倉,但是現在轉而投向豎起民粹主義大旗、保護主義大旗的特朗普,特朗普做出了這麼一個承諾,打著貿易戰或者是保護主義的旗號,至少在政治上他是非常正確的。

第二,應對產業空心化的現象。特朗普打著這樣一個貿易主義旗號,挑起貿易摩擦,這一手段可以說是很極端,但是貿易保護主義並不是特朗普一個人一時的心血來潮。2016年G20峰會,歷史上第一次在公報里沒有對自由貿易的承諾,應是奧巴馬的要求。這是一脈相承的,是全球不平衡的結果,產業空心化對誰來說都是麻煩,奧巴馬從2008年就鼓吹再工業化,只是這些年收效甚微,大規模的製造業迴流並沒有出現。

4.貿易戰是否是解決之道?

美國要發展經濟、製造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它需要再工業化,希望製造機會迴流,那麼這些目的能否通過貿易戰實現?

在我看來,貿易戰是要打的。第一,貿易戰口號嘹亮,對於基層民眾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美國製造業工人會認為特朗普真為自己著想。第二,貿易懲罰性的關稅貿易調查等等這些政策不需要通過國會,成本極低,特朗普說干就能幹。

製造業迴流會不會通過貿易壁壘出現?產業鏈能否實現重新布局?不盡然。

假定現在美國有很多企業在中國進行生產,產品賣回到美國,企業能夠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廉價成本,同時享受美國高收入產生的一個高價。如果美國立了一個45%的關稅,這個企業可能會想,乾脆就回美國生產了,這就是一個基本邏輯。這個邏輯要想成立,要有一個前提,即美國的企業在中國生產的東西,要賣回美國。

然而,事實上美國企業的海外生產,56.8%賣給了本地消費者,33.2%賣到了第三國,10%賣回了美國。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生產,70.6%在中國本地市場消化,20.8%賣到了第三國,8.6%賣回了美國。企業的選址最重要的邏輯不在於收入,而在於接近於市場。

通過關稅能夠改變整個產業鏈的布局嗎?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困難的。面對中國巨大的市場體量,而且產業鏈布局非常成型的狀況之下,搬回去整體成本是極高的,少則幾百億多則上千億的成本,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結論就是,特朗普的這一套組合拳帶來的結果是不平等的加劇和政府赤字的增加。該失業還得失業,它無法影響大局。他製造了大量的敵人,製造了大量的混亂,但是對經濟並不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5.對特朗普未來決策的預測

正如剛才所說,貿易赤字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於關稅,而在於經濟的基本結構性因素。如果改變不了這些,即使他針對中國打了一場深入的貿易戰,令中國減少了1000億美元,結果會在德國、法國那邊增加1000億美元,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會改變。而且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兩者之間是掛鉤的,減稅經濟又不漲,財政赤字增加,貿易赤字將會越來越擴張,他最後的承諾是達不到的。

我來做一個大膽的預測,特朗普在貿易上打擊的目標會不斷地擴大,他先對中國實施打擊,但是貿易赤字無法降不下來,可能中國是降了,結果德國增加了,那麼目標就可能轉向,可能擴大。

將來會怎麼發展,如果要去預測一下的話,我只能說,現在所有的預測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強做解人,引用一個非常權威的經濟分析智庫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做的一個論斷:特朗普打這場貿易戰爭,可能是經濟上的一個阿富汗,成本將會極高。它是open-ended,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特朗普要幹什麼?他的目標是什麼?是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還是為了美國的經濟增長,還是為了他的選票,還是說美國在戰略上去遏制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去遏制中國的一個策略?這些都看不清楚。有些分析師認為,兩國在短期里都會遭受經濟上的損失,這是兩國都無法去承受的,中美之間這都是虛張聲勢,在談判中接著談,很快這些事都會煙消雲散。在我看起來這樣的論斷實在是太簡單了,

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是不一樣的,我們關鍵要搞清楚特朗普的目標函數。首先,如果真的是在戰略上遏制中國,或者是圖謀全球產業鏈的重新布局,那麼短期的經濟損失他是可以承受的,以此來換取未來更重要的戰略目標的實現。

第二,如果是為了政治目的,在選票上做文章,那麼這張牌可以說是以極低的成本是一打再打的。

第三,特朗普及其身邊的智囊能不能算清楚這筆賬,很難預測。個人的精明和治國這是兩回事,決不能把這兩者混為一談,特朗普可以把企業做得很好,但治國是另外一件事,更何況是一個大國,他要算的這筆賬不僅僅是國內,還有一個整個國際現有格局之下美國的領導地位,他有沒有這麼一種大局觀,是很值得懷疑的。

例如,美國這些年最火的經濟就是頁岩油氣,頁岩油氣是在美國國內生產,運輸這個油需要厚壁管道,它需要一種鋼材。如果關稅壁壘起來的話,厚壁鋼材的成本會增加起碼25%,這樣對美國的頁岩油產業就會形成打擊。治大國如烹小鮮,最後的結果如何判斷需要大局觀。

貿易戰爭產生的全球影響非常重要。從一個商人的本能出發,我相信特朗普會想得到採取「薩拉米」(salami)策略(進攻方會以分化敵方、逐漸佔領少數領地的方法,達成統治一大片地區的目的),一步一步到最後把整個一大段香腸都拿走。

而中國可以理性地預測到他的欲壑很難填上的,那麼一定會在談判桌上表現出儘可能的強硬態度,兩者之間談崩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就像WTO總幹事所說,將來如果要以眼還眼的話,最後大家眼睛就都瞎了。

另外,有觀點認為中美較勁的時候東南亞會受益,中國可能會轉而去買東南亞的東西。在我看起來不是這樣。中美兩國之間都一定會爭取第三方的支持,雙方一定會把很多其他經濟體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那麼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很難講。

此外,美國貿易赤字是一個大窟窿,而中國的貿易盈餘已經非常有限,如果對中國打完這個牌它填不上,那麼下一個目標一定會轉向,因此很多的經濟體可能都會受損。

來自其他國家的變數

縱觀歷史,每次經濟出現衰退的時候,都會出現此起彼伏的貿易壁壘,出現以鄰為壑的一個互相傳染的跡象。雖然2016-2017年由於中國的經濟復甦打亂了這一個過程,但大趨勢不會變化。爭端如果繼續,歐洲的問題可能也會出現很多的變數。

有金融分析家指出,歐洲這些年什麼都沒有做,他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靠出口從其他經濟體竊取了增長。但在我看來,歐洲經濟的復甦在下半年會出現很多的變數。第一,貿易戰或者貿易摩擦產生的波及與影響,第二,中國前兩年的狀態可能不會持續的太久,這些對歐洲都有影響,再加上歐洲出口的增加主要是通過歐元的貶值,但是現在這個比例增長已經非常快,歐元這麼快的升值對歐洲產品競爭力而言一定不是好消息,所以我認為歐洲到下半年狀況也不會非常好

最後,我們看一看歐洲的變數。有人說,整個歐洲的經濟其實取決於政治。在過去,民粹主義在法國和荷蘭都沒有成功得手,但是在義大利,民粹主義政黨已經得手,這宣告歐洲民粹主義在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將正式組建政權了。

這件事放在義大利,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對未來歐洲的進一步統一一定不是好消息。義大利GDP有20%的銀行壞賬,大概是3600億歐元,其中確認無法回收的有2100億,所以,擺在義大利面前的狀況是,銀行體系處在崩盤的邊緣,需要義大利的政府來完成救贖。

這會面臨兩個障礙,首先,按照整個歐洲的統一銀行監管體系,政府不能動用納稅人的的錢去救銀行。這是歐洲費了很多年的心血,在統一道路上邁出的重要的制度上的一個突破。

其次,義大利的政府公債比例達到了132.5%,政府要出錢,救銀行錢的從哪兒來?對於義大利而言很不幸,它沒有印鈔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極右派的政府或者是民粹主義的政府上台,不是歐洲的統一大業受挫去屈從於義大利單方面的利益,就是義大利的逐漸離心離德。兩者只有一條路可走,要不然就是在目前這個泥潭裡越陷越深,最後找不到一個根本性的解決辦法。

有人說,全球化起於1978年,因為中國在那一年開始改革開放。到現在整整40年,中國為什麼就可以變成這麼一個經濟上的龐然大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能夠得益於一個非常良好的全球形勢,把握住了一個歷史機遇,利用外需解決了中國的內需問題,消化過剩產能,再用外需的增長來推動國內的工業化,工業化再推動城鎮化,整個是一個正向循環。

但是未來呢?未來這樣的環境不會再出現了。全球化進程可能停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摩擦可能在全球範圍之內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現象並不利於全球化的進一步的推進。

再加上中國經濟的轉型,從過去的投資主導變成消費主導,從外需主導變成內需主導,從一個工業經濟變成服務經濟,這個過程里對初級資源的需求一定會大幅度下降。如果悲觀地講,未來十年不平等會加劇,需要一個更系統性的再分配的方案去解決。但全球的治理體系從二戰以來到現在,都沒有看到過一個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只不過是用一個臨時的解決方案去取代或者說是掩蓋這種結構性的問題,所以這個牌如果打下去,結局不會太好。

有人曾經說,他並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擔心的是在美國的投票人最後的選票里,希拉里和特朗普這兩個人之間幾乎平分秋色。這說明國家分裂成了旗幟鮮明、徑渭分明的兩個陣營,說明任何實質性的改革都無法有效地推行,這就是在美國看到的狀況。

在歐洲,短期之內只看見了民粹主義政黨在義大利的重大勝利,而德國的民粹主義政黨AfD正式進入了議會,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一波對民粹主義的戰鬥,不可能短期之內有一個壓倒性的優勢,我認為它會隨著經濟的惡化捲土重來,而且勢頭越來越大。青少年失業率太高,經濟增長的放緩,必然會帶來國內矛盾的激化,產生的結果就是孤立主義和廣泛的貿易摩擦。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

四大優勢成就頂尖EMBA

優勢一:世界著名高等學府 亞洲頂尖商學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始創於1905年,是歷史悠久的世界級名牌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依託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領先的教學資源和學術研究實力,專註培養「深諳亞洲市場,具備國際視野的企業領袖」,成為亞洲頂尖、世界一流的國際商學院。

自1997年我院首開先河,推出全球第一個中文EMBA課程,立學20餘載迄今已成功舉辦26屆,精心培養了來自世界各地1000餘名管理精英。課程全球排名領先,在亞洲乃至全球享有極高聲譽。

優勢二:國際化師資 全球化視野

新國大商學院擁有近150名全職教授,來自全球26個國家。國際化師資確保新國大EMBA 的國際化成色。本課程更是雲集了理論權威、學術精英與實戰專家。教授們採用中文教材(必要時配備專業中文翻譯),立足亞洲實踐,提供全球化經驗和視野,跨文化解讀管理奧妙。

課堂講授之餘,輔之以專題講座、學術論壇、實戰案例、典型企業參訪等,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學員素養,提升企業家的全球化視野與跨文化領導力。

優勢三:移動課堂 學貫東西

橫跨亞洲、歐洲、美洲的全球移動課堂教學,密集型學習與沉澱,既充滿挑戰又激蕩靈感。不同人文背景、管理背景、知識背景學員課內與課外深入溝通與互動,潛移默化最豐富的文化給養、人脈資源以及人生體驗。

與業界翹楚對話,向優秀企業取經。跨區域、跨文化的商業環境和運作模式,教學與實踐的生動結合,無疑將助力於企業家學員應對日趨激烈的區域化乃至國際化競爭。

優勢四:群賢畢至 深度人脈

您將結識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大中華區以及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地高層管理人士;共同探尋卓越管理之道的同時,收穫富足的人脈金礦。

諸多校友從這裡畢業後,事業風生水起,人生閃耀新輝。衷心希望您加入這個未來商界領袖的搖籃,真誠邀請您加入新國大EMBA大家庭,成長為引領亞洲時代的世界級領袖!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和島 的精彩文章:

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後來過得怎麼樣了
巨變已至!錯選賽道,數十年財富瞬間被洗劫一空

TAG:正和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