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換個角度看長平之戰--趙括的紙上談兵的無奈

換個角度看長平之戰--趙括的紙上談兵的無奈

中國民間對歷史解讀有個最大的通病,就把愛把正面人物越來越神化;把反面人物(失敗的人物)越來越醜化,講得他們一無是處,愚不可及。

反觀西方倒還有對悲情英雄一定的尊重和同情。

趙括

說說我們本期主角趙括。要他是個蠢貨,趙王和趙國所有文臣武將同意使用他為趙軍主帥,那豈不是趙國全體決策層都是弱智?

看問題不能這麼看,這是典型的民間老百姓視角。不想前因後果,只為了說書的時候痛快。

好了,那我們便來好好地盤一盤前因後果。

原因1:秦趙兩軍已經在長平對峙三年。

原因2:廉頗龜縮了三年不迎戰。

原因3:趙國快耗不起了,糧食已經吃空了。

秦趙於長平對峙相殺

秦趙是當時唯二的強國,雙方必須決出個高低。但很顯然地,在大戰略的角度,趙國比秦國思想準備不足。

秦國心想的是滅掉趙國;但趙國還以為這場仗只是過去列國之間小打小鬧的那種,搶你一兩座城池就見好收兵了。「我只要閉門不出,你就無可奈何」的心態。

秦趙初初對峙在長平時,趙國內也是一派主攻一派主守,最後是廉頗的主守派說服了趙王,高築壁壘與秦國拼消耗,因為他們的糧草補給線更長,趙國則在本土作戰,所以肯定耗不過趙。

按常理這麼想是沒錯。但結果沒想到,主守派完全低估了秦軍的忍耐力(判斷錯了秦國的戰略),秦軍反而就在長平的丹水西岸住下了,不攻下長平誓不罷休。

廉頗

這時廉頗就很尷尬了。

首先,他是主守的。如果此時他突然轉守為攻,無異於打自己的臉(熟悉現代政治的人都知道了,你是哪派,沒有那麼容易來個180度掉頭,因為你耗費大量精力在那一派中經營)

第二,如果此時轉守為攻,那趙王肯定會想「你三年前幹嘛去了?當時士氣高的時候你不攻,現在大家餓著肚子你說要攻了,你這不是誤國是什麼?」所以肯定會撤了他職,嚴重的沒準還會治罪。

所以,從廉頗自身的利益角度,不允許他轉守為攻,他必須一口咬死說主守才是對的。

如果說三年前廉頗主守,還只是戰術的選擇問題,那麼三年後依然主守,就已經真的是誤國了。

因為趙國沒有糧食了。現在殺出去,沒準還能多殺秦軍一個是一個,再拖兩個月,幾十萬士兵全部餓死,那連一點利益都撈不著,白白窩囊而死。

如果當初沒有拖3年,而是拖了1年,2年後發現不對頭,速速更改戰略,沒準還來得及。但此時趙國已經是自己把自己拖進了死胡同。

不過嘛,人要推翻過去的自己,及時認錯止損,是非常難的事。更何況一國國策呢,朝堂上大臣反覆拉鋸撕逼,要改大方略談何容易。

趙王在趙軍沒全體餓死前,改守為攻,就已經做得不錯了。並非後人說的這麼愚。

長平之戰其實是輸在了對峙階段,和兩軍國力之處。

趙國騎兵

趙國的「胡服騎射」只解決了軍隊戰法和構成的問題,但是趙國的農業方面沒有升級任何的技能。

而秦國則是農業為長,秦民實行二十級軍工爵制,種田種得好,一樣能升爵位。有了激勵手段,秦國農業自然比趙國好。

趙國就好比不斷升級自己的裝備,買了飛機坦克,到頭來發現油不夠,多先進的坦克都會成廢鐵。

如上所述,趙國在拖了三年後,基本就已經輸了,趙括只是這時候頂上去換掉廉頗的替罪羊而已。說趙王沒有識人之明,這並不公平。更何況勝負往往在一瞬間,未決勝負之前,你又怎麼知道趙王用錯了人呢?

其實要是硬說趙王識人不明,那應該說趙王信錯了廉頗才對。而且廉頗撿了一個大便宜:正因為趙括頂了上去,他才不用背負「輸掉長平之戰的負責人」的大鍋。

如今後人全都忘了這一茬,直接簡單粗暴的總結「輸掉長平之戰是因為趙括蠢,趙王蠢」,而廉頗在民間的口碑依然和白起等戰國名將平起平坐,你說他是不是撿了一個大的便宜。假如趙王不換將,讓廉頗打到最後,那現在被世人嘲笑2千年的人,就是廉頗而不是趙括了。

後世對趙括的貶低還遠超史書。

紙上談兵成語故事配圖

大家先想想「紙上談兵」這一個用來貶低趙括的詞,是不是後人加的。因為戰國時代根本沒有紙,只有竹簡。要這詞真出自那時,也應該是「簡上談兵」才對。

其次,史書也沒有記載是趙括自己搶著要當主帥。乃是趙王不能用廉頗了,國內又無人可用,所以才派趙括上了。假如趙括是個政治場的老油條,才不會此時去接廉頗的大鍋呢。

正因為他血氣方剛,願意為國效死,所以才接了這鍋。最後他也犧牲在戰場上了,所以就算長平之戰他沒打贏,也實在不應過於苛責,讓他被後世嘲笑了2千年,這是不公平的。

再說說廉頗。長平之後,趙王又用了樂毅的後人樂乘為將,「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趙王不用你而已,何必要去攻別人。後人們常提到廉頗對藺相如負荊請罪的典故,覺得他知錯能改,當做一個美名來傳頌。但後面這段呢?是不是幾乎沒什麼人知道?

歷史常常掩蓋一些事實來修飾一個人。如果再加上後面這一段,或許我們就豁然明白了:原來廉頗這個容易瞧不起人的老毛病,由始至終都沒有改過。最後也因為這個老毛病,在趙國呆不下去,跑到魏國。魏王也不用他,後來又去了楚國,也是碌碌無為,然後就慢慢老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曾氏良言:論事,宜從大處分清界限,不宜從小處剖析微茫
許億:如何正確使用離間計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