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曆數考古出土的陳釀美酒——先不說喝,你都知道嗎?

曆數考古出土的陳釀美酒——先不說喝,你都知道嗎?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翻開中國史書的每一頁,似乎都洋溢著美酒的醇香,它以青銅為容器,用歲月發酵,以人物為豪飲,以文化貫通古今!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迄今為止考古出土各類「古酒」,究竟能飲一杯無?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言之有物,歡迎關注

以時間為軸,從年代最為久遠至今日算起,見諸報道的古代美酒,共有7例:


賈湖骨笛登上國家寶藏舞台,使賈湖這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名揚四海,但誰又能想到,只是幾枚陶片上酒精殘留物的研究,竟然改寫了中國釀酒史!使之從距今六千年的仰韶文化,提早到了距今9000年!

而在2004年,一位名叫麥克戈文的美國考古學家,舞陽賈湖陶器的碎片中,發現了古酒殘漬並提取了樣本,化驗出了蜜糖、山楂、和葡萄製成的蜂蠟及大米等成分,從而破解了其釀酒配方。

之後,他將中國古酒配方交給了美國特拉華州「狗鯊頭」酒廠,後者如法炮製出了新款啤酒,名為「賈湖城」(ChateauJiahu),並註冊商標。

賈城湖酒,酒精度8%,750ml,售價12美元!

至於味道?一名網友留言說:「首先嘗到的是發自蜜糖的甜甜味道,然後辣味會忽然彈出來,再來是葡萄味。」另一名網友則說:「濃郁的蜜糖味令我覺得它是非一般啤酒,反而更像蜂蜜酒。」

不得不令人痛心疾首,祖宗遺物竟在洋人手中發揚光大,這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流失事件!


在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寶雞石鼓山商周貴族墓地時,發現其中一件青銅提梁卣不同尋常。在輕輕搖晃之際,竟然有水聲,可能是酒!

因為在商周酒器中,提梁卣是專門的盛酒用器,而且與其同出的青銅器中,還有一件「銅禁」,是禁酒器,就大大證實了提梁卣中為酒的可能性!


2003年,在西安北郊文景路施工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件青銅器,名為「鎏金鳳鳥紋銅鍾」,其中裝有26公斤西漢美酒!

這是已知存量最多的古酒,這件文物及酒,現藏於西安博物院,為其鎮館之寶!

至於味道,「打開之時,香氣四溢,專家為之驚奇」,多認為當時的西漢美酒應該為黃酒!


1974年,遼寧法庫葉茂台遼代墓葬,在其東南角的木桌下,發現了兩件白瓷注壺,其中一件比正常注壺重了很多。壺口封閉,但輕輕搖晃卻發出清脆的液體聲!考古專家斷定其中可能為酒。

至於味道,酒色淡黃中泛紅,當時的考古專家馮永謙很有勇氣的輕呷一口「略帶土腥味!」,後來經過化驗,發現其中有微量的乙醇,是酒無疑!

葉茂台美酒的發現,是遼代考古史上的第一次!


這裡的中山王,可不是我們熟悉的劉皇叔的祖先——中山靖王劉勝,而是戰國時期的中山國!

1978年,在平山發掘之時,發現了一件四面銘文的銅方壺,上有清晰的「中山王」字樣!銘文中明確記載:這件方壺為中山王命其相邦鑄造的酒器,銘刻其攻燕奪城的戰功,用以祭天和祭祖!

壺裡的酒,只剩半壺,重約3公斤,呈墨綠色!

最近,剛好在北京中國園林博物館,有一場來自古中山國的展覽,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2013年,在煙台三十里堡漢代墓群發掘時,在M73墓穴中發現了三個完整的陶罐,其中一個陶罐的口被上方已經破碎的一個罐子底部封住。

打開以後,裡面的液體很清澈,沒有味道。但經過化驗之後,液體中確實存在少量乙醇,應該是酒無疑。

漢代陶罐中的酒,能夠保存至今,實屬罕見!


最後,是這壺來自三秦大地的秦人「陳釀」!

為何這壺酒能保存完好?因為這件銅壺在出土時,發現口部用植物條捆紮了粗麻布,因此其良好的密封性為保存壺中酒提供了可能性。

銅壺中保存的液體約三百毫升,顏色近乳白色,透明純凈,其中成分有各種氨基酸,屬於酒!

除了美酒,還有一柄寒光閃閃的銅劍,造型為吳越風格,而劍身的缺口證明了戰爭的血雨腥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Sir不讀史 的精彩文章:

你還在嘲笑宋國人想把日光浴送給君王嗎?

TAG:陽Sir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