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錢幣=大清銅,銀,金幣

古錢幣=大清銅,銀,金幣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

中國最大的收藏家---馬未都說過:「在你富有的時候不妨收藏幾件好藏品,萬一你有一天潦倒了,它一定可以讓你東山再起!!!」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

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大清銀幣長須龍壹圓,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清政府擬訂了《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製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

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

這種幣制以黃金定價格標準,但國內實際流通的是銀元,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是黃金的價值符號。在金本位制尚無實行條件時,當時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兩元之爭」。有人主張銀元重一兩,有人主張重七錢二分,即以元為單位。

大清銀幣長須龍壹圓,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當時清政府欲統一幣制,聘請海外高級技師精心設計製造了這套宣統三年大清銀幣,計有六、七種版式,長須龍是其中之一。新幣剛試鑄成功,正逢武昌起義,於是大部分新版銀幣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樣幣。長須龍因背面龍首之須特長而得名,屬於試樣性質,因圖案精緻、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視

金,作為中國的貴重金屬,充當貨幣的職能由來已久。中國最早的金幣,要推戰國時期楚國的印子金,即是有銘文的扁平金版,印有數個至數十個方形陰文「郢爰」印記,含金在90%以上,甚至達99%;另外的「郢爰」肖仿前者,只不過鑄於陳地,也是楚國金幣。除版狀金幣外,歷代還有各式各樣的金錠、金鋌等金貨幣。由於金的物理屬性及社會價值衡定性,金成為貨幣的理想承擔者。

在清末外國銀元大批湧入中國前,中國幣制仍未脫離「秤量貨幣」範疇,但在形式上已形成「元寶」制。基本形製為圓形錢,大概在清嘉慶年間銀幣才仿造出新式銀元,至此中國的貨幣脫離秤量貨幣體系,具有現代形式。

圖中金幣為光緒丁未年金幣,正背兩面分別鑄銘文及圖案。正面鑄有雙線外郭,內圈有聯珠紋。頂邊鑄右讀楷體「光緒丁未年造」六字,底邊右讀為「庫平一兩」。珠圈內部直讀楷體「大清金幣」字樣。幣背鑄有正面五爪金蟠龍一條,祥瑞雲朵圍繞周圍,外部兩條,外側為細線條,內側有一聯珠紋圈。大清金幣的造型已接近新式錢幣,但是幣面上的銘鑄仍說明沒有完全脫離「秤量貨幣」體系。

大清金幣由於背面圖案為一蟠龍,故俗稱「龍洋」。因鑄行量較小,又屬貴金屬幣,愈顯珍罕,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並仍具升值潛力,是收藏者難覓佳品。1998年該枚金幣拍賣估價在2,280,000~3,280,000元人民幣之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文化交流 的精彩文章:

TAG:古玩收藏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