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兒外感咳嗽常用中成藥的合理應用(一)

小兒外感咳嗽常用中成藥的合理應用(一)

小兒外感咳嗽是臨床兒科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也是我們臨床醫生接觸頻率較高的疾病。尤其是現在環境和氣候因素影響,呼吸道疾病發病率更是越來越高。

西醫治療咳嗽用藥名目繁多,止咳平喘化痰等藥物層出不窮。但是祖國醫學卻能在幾千年的經驗中以不變應萬變,始終能應對自如。今天我就小兒外感中成藥的合理應用作一簡單介紹。

首先,中醫將外感分為風寒和風熱兩大類,風寒咳嗽一般會出現鼻塞或者鼻流清涕,咽癢咳嗽,咳嗽痰稀白或者泡沫樣痰,或者怕冷,不口渴或者咳並不欲飲,咳嗽一般以夜間為甚或者起床時咳嗽加重。小便清長,大便不幹。治療風寒咳嗽注意要用發散風寒的藥物。

風寒咳嗽用藥選擇:風寒咳嗽顆粒、杏蘇止咳糖漿(顆粒)、小青龍顆粒(合劑)、半夏止咳糖漿、半夏露顆粒等。

風寒咳嗽顆粒:風寒咳嗽顆粒顧名思義就是適合於風寒咳嗽的,全方由麻黃、苦杏仁、法半夏、紫蘇葉、陳皮、桑白皮、五味子、青皮、生薑、炙甘草組成。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的功效。適合於外感風寒、肺氣不宣的咳喘。主要表現為惡寒、頭痛鼻塞、咳嗽多痰、胸悶氣喘。

小青龍顆粒(合劑):來源於《傷寒》名方小青龍湯,由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組成。主要治療外束風寒、內停水飲,出現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乾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卧,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以上癥狀不必全部具有,主要著眼點在於患者咳嗽痰稀白,或喘,舌苔白潤或者白滑,口不渴或渴不欲飲水既可以放心使用,而且對於一些陽虛患者慢性咳喘亦有很好的效果。一些小兒感風寒即喘及時使用效果顯著。另外小青龍顆粒對於過敏性鼻炎以流清鼻涕為主的患者亦有很好的效果。

使用此葯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全方偏於溫燥,因此一般強調中病即止,通常服用量不超過三天。

杏蘇止咳糖漿(顆粒):由苦杏仁、陳皮、紫蘇葉、前胡、桔梗、甘草組成。本品適用於風寒咳嗽,其表現為咳嗽聲重,氣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等癥狀。

半夏止咳糖漿:全方由姜半夏、苦杏仁、款冬花、紫菀、陳皮、瓜蔞皮、麻黃、甘草組成。用於風寒咳嗽、痰多氣逆。從組方中可以看出降氣化痰、寬中下氣的藥物比較多,因此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咳功效,對於咳嗽氣逆效果很好,同時也非常適合於有食積表現的咳嗽。一般患兒家長說孩子咳嗽出現嘔吐了這個葯就非常適合使用了。服此葯的時候一般要叮囑患兒家長不要讓孩子吃生冷油膩食品。其實很多患兒咳嗽嘔吐恰恰是因為感受風寒後有飲食生冷的情況,所以追問病史很重要。按體質學說適合於痰濕型體質的患兒,一般偏胖。

半夏露顆粒:由生半夏、枇杷葉、遠志(泡)、款冬花、桔梗、麻黃、甘草、陳皮、薄荷油組成。從處方組成可以知道,該葯對小兒外感風寒引起的鼻塞、咽癢咳嗽、痰多胸悶均有較好的效果。藥性相對平和,主要用於咳嗽多痰,支氣管炎。但是相對來說還是偏於溫燥,因此陰虛咳嗽和痰熱咳嗽就不宜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生健康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衛生健康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