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航空工業成飛劉時勇:了不起的航空工匠

航空工業成飛劉時勇:了不起的航空工匠

原標題:航空工業成飛劉時勇:了不起的航空工匠


最近,有一位航空人成了「網紅」。當然,他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網紅」,而是一名航空工匠—手握一把鉚槍,30年間組裝上千架先進戰機,誤差只有頭髮絲的五分之一……


戰鬥機,高科技、現代化的代名詞。出場自帶酷炫狂拽特效,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先進戰機的背後,是成千上萬個待組裝成型的零部件。而將這些零部件像拼圖一樣安裝到戰鬥機身上的,就是永遠都在跟0.1毫米做鬥爭的鉚裝鉗工們。


他們夜以繼日,永遠在跟0.1毫米「較勁」,在他們眼中:這0.1毫米的差別,是生與死的天壤之別。



劉時勇,四川儀隴人,1988年進入航空工業成飛工作,直到現在,一干就是30年。

30年間,劉時勇從普通農民逐步成為參與殲7、「梟龍」、殲10等多個系列上千架戰鬥機的鉚裝工作的鉚裝工人。但他又不普通:三年時間,他帶頭解決了60多個技術難點,累計節約成本近3000萬元……



作為鉚裝鉗工,劉時勇的工作之一,就是將成千上萬的部件通過螺絲釘穿過製作的孔徑鉚接在一起,將一架飛機組裝成型。這項工作需要在極小的空間里,在正確的位置制孔鉚接,並鉚接裝配完成後使機體保持穩定。



由於戰鬥機的機體很小、結構複雜、裝備精密,能留給人的活動空間非常狹窄。

面對這個只能進去一個6歲小孩空間大小的地方,劉時勇常常是趴著、跪著、甚至被倒吊起來進行工作。有時,身高只有1米6的劉時勇很是慶幸自己有一副瘦小的身材。



除了常人難以忍受化學材料散發出來的刺鼻氣味,打孔時落在皮膚上的滾燙的鋁屑,劉時勇必須要面對的挑戰,還有每一次極端條件下,都必須達到的精益求精:鉚接作業的要求是,「絕對精準」。


鉚接中的孔徑精度誤差必須控制在0.02毫米之內,相當於人類頭髮絲的五分之一。恰恰就是這種肉眼都無法感知的差別,決定了戰鬥機在實戰中的成敗。


1997年,在劉時勇入行整整9年時,他以技師考試第一名的成績,成功晉陞成為技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壓力的劉時勇並不滿足,開始創新的尋求技術上的突破:


他發明的「劉氏鉚接法」,使凹凸不平的連接件變得平整光滑。他牽頭為殲10瘦身,把原有框架整體拆除,換上苗條的新框。在三年時間內,解決了60多個技術難點,累計節約成本近3000萬元。


由於鋁合金和鈦合金是飛機常用的兩種材料,但兩種材料構成不同。為了克服制孔過程中出現損傷的情況。經過反覆摸索、練習與試驗,不僅損傷難題被攻克,還突破性的將孔徑誤差從0.02縮小到了0.01毫米。


這毫釐之差,在實戰中,將可能是勝負之分。


時至今日,劉時勇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近年來,劉時勇還擁有了自己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徒弟們一起擔負起建設先進航空隊伍的重擔。


等身的榮譽面前,他堅稱自己是「一個普通的飛機鉚裝鉗工」。



節目拍攝期間,劉時勇得以暫時結束任務,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陪陪家人。這個短暫的假期里,他帶著家人,走進攝影棚拍了張全家福。


他可能從來沒有注意到,這是女兒出生以來的22年里的,第一張全家福。



48歲的劉時勇熱愛著自己的事業。從業將近30年劉時勇深知,自己手中的鉚槍就是軍人手中的鋼槍,必須隨時隨地做好衝鋒的準備:「0.01毫米的誤差也是誤差,誤差不能無限地接近零,我就一秒都不能鬆懈」。(新華網、成都市總工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國土防空軍模擬核武來襲米格-31挺身截擊
吳希明委員談履職:研製適合中國的直升機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