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旅遊+AR,一個典型的AR應用場景!

旅遊+AR,一個典型的AR應用場景!

2018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AR的發展似乎也不溫不火,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濃烈。好消息是,Google已經正式發布了AR Core,除三星等高端機型外,國內小米、華為也開始建立合作;AR Kit更新到了1.5版本,應用安裝數量破千萬;國內外互聯網大廠仍在孜孜不倦地布局生態建設,市面上越來越多的產品支持AR功能……

但還是要潑一瓢冷水,目仍然沒有殺手級的應用誕生,對大多數用戶而言,AR仍然是個噱頭。第一次體驗,會覺得神奇;再一次體驗,感覺沒有什麼創新;重複體驗,用戶已經慢慢喪失了對AR的驚喜。其實,這是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有人說,AR是新事物,需要慢慢培養用戶的認知。就像過去人們用簡訊聊天,微信出來之後慢慢培養用戶習慣,加上移動終端智能設備的普及,才慢慢建立了用戶的認知和習慣,AR也是一樣,需要在硬體設備支持的前提下慢慢培養用戶習慣,讓用戶能夠理解AR,接受AR。

我覺得這是一方面,但很重要一點被忽略,那就是應用場景。

微信之所以能夠慢慢取代簡訊,是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於語音圖片視頻等聊天的訴求是真實的,而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展剛好滿足這些用戶痛點,提供了這樣的工具屬性,才快速被用戶接受,進而成為改變用戶習慣的應用。但是AR呢?AR典型的應用場景在哪?

拋開工業級產品,拋開未來智能眼鏡不說,單就現在的移動智能終端產品而言,AR能夠解決或者AR替代傳統APP解決的用戶痛點有沒有呢?肯定是有的,筆者在之前的文章提過,功能性AR產品用戶場景太受限了,更多的企業選擇從泛娛樂的角度進行用戶對AR認知的培養,所以各種短視頻、特效相機等等產品十分火熱。

記得15年左右,AR圖書或者AR識圖卡特別火,一度帶動了圖書行業的小高潮,AR+教育成為當時特別火熱的話題。通過AR技術,將紙質圖文知識以生動酷炫的3D場景/模型呈現,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名曰「數字原生代」的閱讀體驗。但浮華退去,家長不再買單,到如今,這個領域也頗受詬病。

AR家居,曾經也是非常典型的應用場景,尤其是結合AR空間深度感知技術,真正為用戶解決家居擺放、購買等需求。筆者認為,這確實是個典型的用戶場景,用戶購買傢具之前,確實有這樣的需求,但矛盾點在於,用戶並不相信或者不認可AR技術能解決這一訴求,或者說他們是持懷疑態度的,寧願去傢具市場實地考察、測量對比,所以很尷尬的是,宜家開發了這樣的AR應用,但反響不夠強烈。

目前而言,直達用戶層面的,AR應用比較好的領域,「營銷」算一個了。營銷的需求來自廣告主,酷、炫、新奇、獨特、amazing……就夠了,用戶呢,是被動接收方,與其看一些生硬的圖文廣告,能體驗一把酷炫的AR,當然也是不排斥的。所以看吧,現在BAT、Snapchat、catchoom,包括一些國內的小公司,大家選擇的AR應用場景必然包括營銷這一方向。

--------------------------------------------

筆者非常看好的AR應用場景是什麼呢?旅遊~

簡單分析一下:

1.典型場景:人們旅遊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呢?拍照、拍照、拍照。雖然這麼說很俗,但很真實。而AR技術能夠實時地將虛擬模型/場景與現實環境融合,構造「在場感」。用戶在旅遊中已經打開相機,打開攝像頭,而AR技術剛好match這一場景,提供更好的合影、查看、體驗等等需求。

2.用戶需求:多數人而言,旅遊或是為了遊覽美景,或是為了尋找歷史,或是簡單一點吃喝玩樂拍照炫耀。而AR技術剛好能滿足所有的需求,比如你去圓明園,只能看到廢墟遺址,通過AR可以看到場景復原;比如你去故宮參觀,只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房子,通過AR就可以實時講解每一間房子的故事,講解每一個門匾的意義;比如你去西湖遊玩,除了看景確實無聊,可以通過AR生成一個虛擬導遊,帶你游遍西湖,與你酷炫合影。

3.平台需求:於景區而言,吸引遊客、宣傳景點、古建保護、歷史傳承等等也是強烈需求,通過AR技術可以實現場景復原,歷史穿越,可以實現AR實時點評「到此一游」,也可以宣傳當地文化,吸引招商投資,還可以通過AR技術促進周邊產品的消費。

4.商業模式:此部分,拋磚引玉。這裡有很多角色,遊客、景區、平台、內容……,可以深入挖掘,探索商業模式。

相信當前旅遊、出行服務等互聯網平台已經在布局,但我堅持的一點是,要真正發展起來,AR必須作為核心功能,而不是某個APP隱藏很深的彩蛋。

以上分享,歡迎一起探討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新視野 的精彩文章:

明星+AR可以碰撞怎樣的火花?

TAG:AR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