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擠破頭的支付入口後面,有所有巨頭都想要的藍色小藥丸

擠破頭的支付入口後面,有所有巨頭都想要的藍色小藥丸

近來一段時間,移動支付市場可謂新聞不斷。政策上,一紙「斷直連」出台,被銀聯「收編」的A/T成為最大「發卡方」的傳聞已經甚囂塵上。政策的另一邊是場景的爭奪,原本用戶們已經習慣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雙雄局面,一則零售商站隊的新聞又將A/T之間「刺刀見紅」的入口之爭擺到了檯面上。技術層面上,備受冷落的NFC隨著Apple Pay支持北京、上海交通卡的功能開通,彷彿也在重煥生機......

很多人將巨頭們聞風而動的舉動歸結為新零售風潮的推動,但其實是巨頭們敏銳的注意到了一個事實,就是移動支付還遠未達到自己的天花板。

巨頭下場廝殺的底氣背後,是移動支付高不可觸的天花板

要知道移動支付的天花板在哪裡,首先要了解移動支付的本質,移動支付要解決的兩大核心問題是便利和信用體系。

便利性對於份額的作用幾乎是決定性的,正是由於二維碼支付的便利性,A/T才能在短短几年時間內佔據中國移動支付市場90%的份額。而更安全的NFC受制於高昂的硬體成本錯失了用戶人群的第一波紅利,此後再也無力回天,互聯網金融的技術解決了便利的問題,也為移動支付迅速在用戶中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性。NFC的例子證明了一個場景的高頻使用完全可能帶來新的用戶,這說明移動支付的人群還有巨大潛力,這是第一個尚未觸及的天花板。

移動支付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用體系的建立。移動支付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實現彎道超車般的跨越式發展,除了馬化騰口中的「競爭進步」外,也得益於中國消費者尚未形成固化的信用卡、支票支付習慣,所以A/T能依託便利、高滲透率的移動支付,建立起領先時代的數字信用體系。

歐美脫胎於「信用卡時代」的金融信用體系儘管在便利程度上不及移動支付,但他們耕耘數十年的健全金融產品體系以及豐富的金融產品形態卻是值得中國互聯網金融借鑒的,這些完全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來複制,依託信用卡能做的產品,移動支付一樣能做,尚未完全成型的互聯網金融體系,又一次推高了移動支付的天花板。

野心勃勃的美團和精打細算的京東

儘管新零售風潮的主導者還是A/T,但新零售廣闊的線下市場還是給了第二梯隊的小巨頭以機會。這塊蛋糕原本是屬於銀聯的,無論是對於由社交切入的騰訊,還是由電商介入的阿里,線下場景都屬於廣闊的藍海。由於用戶在不同場景有不同的支付習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用戶都會保留兩個以上的支付工具,重疊的用戶群就是小巨頭們的希望所在。

先看美團,高調入場網約車,又迅速收購摩拜,王興言辭間都是美團的LBS全場景業務得到補強。更犀利的觀點指出,美團想要更高的估值,只靠不盈利的外賣業務顯然困難重重天。但科技君認為,將美團的一系列擴張動作都歸結為估值的野心顯然是不公平的,特別是王興的LBS全場景對於用戶的黏合作用確實是成立的,無論是酒旅還是出行美團都做的像模像樣。

隨之而來的豐富場景對於移動支付而言,也意味著更多的入口和變現可能。原本美團就有著大量的商戶資源,針對海量的小微企業,美團也能做出海量的產品,但狼性的美團顯然並不滿足,A/T能將單車當成超級入口,深度介入出行市場又手持三張金融牌照的美團為什麼不行呢?

相較於美團的瘋狂,京東總是目標明確,比如靠自營和物流硬生生在阿里的領域裡搶到自己的份額。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布局也一樣,2013年京東金融就開始獨立運營,A/T的場景入口牢不可破也沒關係,守住京東自己這批忠誠度極高的用戶和供應鏈。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是核心業務,眾籌、財富管理等細分領域是未來方向。

在用戶層面有眾籌、鋼鏰、白條、金條、基金等產品,且都與京東商城業務高度契合,先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藉助新零售風口還能在線下尋求更多的場景。另一方面,京東供應鏈中的大量中小微企業也成為了京東金融的客戶,金融服務結合電商功能,在京東體系內形成了閉環。在最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估值中,京東金融已經以近2000億的估值排在第二位,而更靠前的也只有螞蟻金服了。

商品社會,你憑什麼覺得沃爾瑪們在「站隊」?

作為直接面向C端的零售商,深諳用戶消費心理的沃爾瑪們為何要冒著用戶體驗受損甚至是用戶流失的風險來「二選一」?商品社會,天性逐利,任何一個商業決策背後都是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微信支付副總經理在接受鈦媒體專訪時表示,沃爾瑪的單項選擇是為了獲得更完整的諸如消費頻次、客單、復購等用戶購買行為數據。要知道入口越少,數據就越完整,最終成型的數字營銷方案就越精準。由此不難發現,所謂有關「站隊」猜想的背後,其實是數據、金融等核心業務資源的爭奪,同時也再次印證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支付入口背後的互聯網金融體系對於任何一方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吸引力。

豈止於AT,互聯網金融是所有巨頭的「剛需」

在一波接一波的併購潮中,整個中國互聯網正逐漸陷入陣營化局面,A/T之爭已成必然。雙方在除核心業務以外的布局已逐漸趨於同質化,只有互聯網金融存在巨大的變數。模式成熟、營收穩定的A/T尚且如此,遑論一眾核心業務即將觸頂的小巨頭?要知道移動支付入口的背後就是海量的潛在用戶,互聯網金融體系中,有著無數具有盈利潛力的金融產品。入口之戰還未結束,體系之爭尚未到來,有心未怕遲,有戰未為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懂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一大波劉海屏新機在路上 蘋果卻要「閃路」了

TAG:談資懂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