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能自我克隆?一品種已泛濫成災,恐怕連中國人也不敢吃了
在我們這個對「吃」有著最高造詣的國度,小龍蝦被各路」食神」做成了各式美味,清蒸、麻辣、水煮、紅燒一應俱全。國人口腹狂歡的背後,則是數以億計只小龍蝦的浩劫,來自五湖四海的小龍蝦,不問出身、不問大小,統統送上了餐桌,成為食客的饕餮美食。
幸好是小龍蝦擔任著夏季夜市的主角,不然,換作別的物種,恐怕早已被吃得絕跡於江湖。幾年過後,名字便會赫然列在瀕危或絕種生物名單之上。
什麼都吃、長得又快、適應能力特強,更強的是,雌性小龍蝦一次平均產卵300粒,溫度適宜時,孵化周期僅僅20來天,小龍蝦幼體的成活率也相當之高。因其生命力強盛,即使在被高度染污的水域,它們也能存活。總之,一切外來入侵物種所擁有的條件,它們幾乎都擁有,並且開掛般的超常發揮。在2010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小龍蝦被直接列為:無危!這似乎在向「吃貨」們隆重宣布「放開肚子,擼起袖子-加油吃!」
繁殖能力強,對於吃貨來說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不繁殖哪有那麼多吃的呢?可是,最近外媒爆出的一則消息,卻不得不讓人險些驚掉手中的小龍蝦。在德國,一個水族店老闆從美國寵物商手上購入了一條「得克薩斯小龍蝦」。後來,他驚奇的發現,它的水族箱中莫名其妙的多出了許多這種小傢伙。驚奇不已的他趕緊請來了德國的生物專家,經過專家們一系列嚴謹的實驗證明:水族館的小龍蝦是半克隆物種。
克隆的大概意思都知道,即通過對生物的某一個細胞培育,再生成一個一模一樣的生物出來。簡單來說,就是複製。而半克隆,據專家解釋,可以用另外兩個更為通俗點的詞語來代替「單性生殖」或「孤雌生殖」。也就是說,卵子不需要受精,雌體本身通過複製自身的DNA進行繁殖。天啦嚕!作為一隻愛好吃蝦的雄性高級動物,被這個結論深深的驚呆了,震驚過後,看了看下面,又陷入深深的思索「如果世界變成這樣,雄性生物又該何去何從?」回來,回來,跑題了。
德國的生物專家很快發現,這種能自我克隆的小龍蝦不僅僅只是出現在水族館裡,它們已經成功的越過高山、跨過大海,在德國、義大利、瑞典、捷克、日本和非洲的馬達加斯加都有它們的蹤跡。這種基因相同的小龍蝦已經開始在野外泛濫。尤其是馬達加斯加,當地人愛吃這種小東西,而這種小東西也在那裡泛濫成災,當地土生土長的蝦蟹幾乎絕跡,而它們卻一派繁榮。
「我們被一群克隆蝦入侵了」。負責這個課題研究的福克斯博士說。實驗小組通過對11隻小龍蝦(來自被發現的地區包括德國水族館的小龍蝦)進行DNA測序。結果毫無意外,這些生物的確是彼此的克隆,DNA都一樣,都是從一隻單獨的小龍蝦開始的。它們以某一種方式獲得了獨立繁殖的能力。
我不喜歡這些克隆者,我吃過很多種蝦,坦率的說,在沒有搞清楚狀況之前,我並不急於嘗試著吃這種特殊品種。」研究孤雌生殖的科學家萊科說。
如果這種孤雌生殖的克隆蝦來到中國,我們還會選擇「吃了它」嗎?網友們,你們怎麼看,歡迎一起討論。


TAG:飛豬騎士 |